賓川片形吸蟲病疫情

疫情

片形吸蟲病疫情

一.概念:
2011年10月和11月,賓川縣出現群體性不明原因持續發熱的病人。經過國家衛生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各級相關部門共同努力,疫情處置已取得突破性進展,該病被確診為片形吸蟲感染。
二.病情症狀:
發高熱,並伴有肝區疼痛。
三.病源: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11名專家,到大理指導疫情處置。調查發現,州城鎮水井箐周邊有散養的牛、羊,在它們的糞便中查見片形吸蟲蟲卵,在當地水溝環境中查見椎實螺,並在其體內查見片形吸蟲幼蟲。專家組還在一例患者家養殖的牛肝臟中發現了片形吸蟲成蟲,並在4例病人糞便中查見片形吸蟲蟲卵,證實該環境中存在完整的片形吸蟲傳播環節。賓川縣州城鎮為片形吸蟲病自然疫源地。
四.病因:
當地居民普遍存在食用涼拌蔬菜的飲食習慣,如水芹菜等,有感染片形吸蟲的風險。臨床診斷,26例患者為片形吸蟲感染。
五.傳播途徑:
片吸蟲感染多見於牛、羊等大牲畜,發病後對動物肝臟損傷嚴重。片吸蟲的整個生活史過程約10~15周,成蟲在綿羊體內可存活11年,在牛體記憶體活期較短,僅可存活9至12個月,在人體內的壽命可長達12年。人體片吸蟲病的急性期一般表現為高熱與腹痛,蟲體進入膽管後,病變逐漸轉為慢性,上述症狀隨之消失。
人體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在低洼潮濕的沼澤地,牛羊的糞便污染環境,又有椎實螺類存在,牛羊吃草時便較易造成感染。在有生食牛、羊的肝、腸習慣的地區,蟲體可在咽喉部寄生,稱為咽部片吸蟲病。
六.疫情處置結果:
臨床診斷,26例患者為片形吸蟲感染。由於衛生部專家帶來的藥物數量有限,目前已對23例患者進行了三氯苯達唑3個批次的治療,治療成效明顯,大部分患者體溫降至正常,陸續治癒出院。
餘下3位患者的治療藥物,也將於兩日內到達,據悉此次衛生部專家送達的藥物,將有100人份的藥量。
七.我國片形吸蟲疫情史:
我國自1921年報導首例來自福建的片吸蟲感染患者以來, 有記載的確診病例報導不到百例。我省2005年首次報告3例確診病例。本次賓川縣26例確診病例,感染人數之眾,在國內外都屬罕見。
八.我國目前應對措施現狀:
“三氯苯達唑”是治療片形吸蟲的對症藥物,這種藥物目前在我們國家尚未被批准生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