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黃中

賈黃中

賈黃中(940—996)字媧民,北宋初名臣,曾任翰林學士、給事中、參知政事、秘書監等職。唐宰相賈耽八世孫,賈玭之子。黃中幼聰悟,每日清晨,父命正立,展書卷令其讀,稱“等身書”。六歲舉童子科,七歲屬文,能觸類賦詠。初,父親只讓他吃蔬食,對其說:“等你事業有所成就後,再吃肉食”。北宋建立後,兼史館修撰。黃中兩次掌管科舉考試,後掌管吏部對官員的選拔,多選拔出身寒微而又有才學之士。 此幅畫像取自1915年修《江蘇毘陵賈氏宗譜》。

基本信息

宋史選段

賈黃中,滄州南皮人。父玭嚴毅,善教子。黃中幼聰悟,方五歲,每旦令立正,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父常令蔬食,曰:“俟業成,乃得食肉。”十五舉進士,授校書郎,集賢校理,遷著作佐郎,直史館。

嶺南平,以黃中為採訪使①,廉直平恕,遠人便之。還奏利害數十事,皆稱旨。會克江表,選知宣州②。歲飢,民多為盜,黃中出己俸造糜粥,賴全活者以千數,仍設法弭盜,因悉解去。太平興國二年,知昇州③。時金陵初附,黃中為政簡易,部內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見一室扃鑰甚固,命發視之,得金寶數十匱,計直數百萬,乃李氏宮閣中遺物也,即表上之,上覽表謂侍臣曰:“非黃中廉恪④,則亡國之寶,將污法而害人矣。”

八年,與宋白、呂蒙正等同知貢舉,遷司封郎中⑤,充翰林學士。雍熙二年,又知貢舉,俄掌吏部選。凡再典貢部,多柬拔寒俊,除擬官吏,品藻⑥精當。淳化二年秋,與李沆並拜經事中、參知政事。太宗召見其母王氏,命坐,謂曰:“孝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詩以賜之,頒賜甚厚。

黃中素重呂端為人,呂端出鎮襄陽,黃中力薦於太宗,因留為樞密直學士,遂參知政事。

注釋

①採訪使:掌管檢查刑獄、監察州縣官吏。 ②宣州:今安徽宣城縣。 ③昇州:即金陵,宋太祖開寶年間改稱昇州。 ④恪:恭謹。⑤司封郎中:官職名,主管封爵、授職、褒贈等。 ⑥品藻:品評鑑定等級。

譯文

嶺南地區平定以後,任命黃中做採訪使,他廉潔正直,處事公平,待人寬恕,使邊遠地區的人民感到安適。回朝後,上奏了幾十條興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適逢宋軍攻克江南,賈黃中被選拔任宣州的知州。饑荒之年,百姓有很多人淪為盜賊,賈黃中拿出自己的俸祿熬粥給饑民吃,靠這個辦法保全活下來的有上千人,一面繼續想辦法禁止盜賊,於是盜賊全部解散離去。太平興國二年,任昇州知州。當時金陵剛歸附宋朝,賈黃中治理政務簡便易行,所轄區域內治理得很好。一天,巡視府署之中,見有一間屋子鎖閉得很牢固,他就命人打開屋子看一看,得到金寶幾十櫃,計算一下,價值幾百萬兩白銀,是南唐李氏宮中的遺物,他立即寫好表章把這些金寶進獻給皇上。皇上看了表章後對侍臣說:“如果不是賈黃中廉潔恭謹,那么南唐的這些亡國之寶,就將玷污法律並且害人犯罪了。”

太平興國八年,賈黃中與宋白、呂蒙正等共同主管科舉,又提升為司封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雍熙二年,又主管科舉,不久又掌管吏部對官吏的選拔。賈黃中前後兩次掌管科舉考試,多選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傑出的人,除授擬定官吏,品評鑑定等級,十分恰當。淳化二年秋天,與李沆一起官拜給事中、參知政事。宋太宗召見他的母親王氏,讓她坐下,對她說:“把孩子教育成這樣,您真可以和孟子的母親相比了。”並且作了詩送給她,賞賜的財物也很豐厚。

黃中很看重呂端的為人,呂端出鎮襄陽,黃中大力向太宗推薦他,因此留為樞密直學士,遂參知政事。

人物典故

著作等身

賈黃中之父賈玭是進士出身,賈玭宋初褪去布衣開始從政,歷任刑部郎中、終水部員外郎、知浚儀縣,七十歲老去。賈玭嚴毅,善於教子,士大夫子弟來拜見,玭必會諄諄教誨而引導他們。

黃中年幼時非常聰明,跟著父親讀書。每天清晨,父親命他站立,展開書卷令其讀,稱“等身書”。

小心翼翼

賈黃中辦事過分認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當機立斷。後來他被派往外地任職,在向宋太宗辭行時,太宗告誡他說:“做事恭謙,小心謹慎,不論是做君的還是做臣的都應該這樣,但是太過分了,就會失去了大臣的身份。”

黃中死時,家中非常窮,皇帝特地賜它錢三十萬,又給他的老母親白銀三百兩,用來表彰他為官廉潔無私,表揚他母親教子有方。

詩歌作品

《伏睹禁林盛事謹賦一章》

璇題飛白御毫新,三體瓊章妙入神。

特賜禁林為盛事,只緣明主重名臣。

青編輝映輕前古,丹地深嚴隔世塵。

金籙禎祥非是寶,玉堂名號眩方貞。

恩榮誰比煙霄客,文彩長懸日月輪。

為報鰲宮主人道,蓬萊全勝昔時春。

《吟貽宣義大師英上人》

金仙子便是師師,高道寧容世網羈。

浩浩心田龍可擾,飄飄行止鶴應知。

塵機擺落超三界,古篆沉研冠一時。

莫怪伊余苦珍重,白蓮花社有心期。

注釋

①伏:敬詞。古時多用於臣對君奏言。《史記·三王世家》:“臣青翟、臣湯、博士臣將行等伏聞康叔親屬有十。”三國魏曹植《獻璧表》:“臣聞玉不隱瑕,臣不隱情。伏知所進非和氏之璞。”唐獨孤及《謝濠州刺史表》:“臣伏奉今年五月一日勅,授臣使持節濠州諸軍事,濠州刺史。”

②禁林:皇家園林。

③璇題:亦作“琁題”。玉飾的椽頭。《文選·揚雄< 甘泉賦> 》:“珍台閒館,琁題玉英。”李善注引應劭曰:“題,頭也。榱椽之頭,皆以玉飾,言其英華相爥也。”唐?白居易《勸酒》詩:“東鄰起樓高百尺,璇題照日光相射。”《明史·萬燝傳》:“前建佛宇,璇題耀日,珠網懸星,費金錢幾百萬。”

④飛白:亦作“飛白書”。一種特殊的書法。相傳東漢靈帝時修飾鴻都門,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寫字,蔡邕見後,歸作“飛白書”。這種書法,筆畫中絲絲露白,像枯筆所寫。漢魏宮闕題字曾廣泛採用。也指中國畫中一種枯筆露白的線條。

⑤三體:漢字的三種字型。真書、行書、草書。有時也指《詩經》的風、雅、頌三體。本詩中似指唐詩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或指唐人賦詩唱和的三體。

⑥瓊章:對人詩文的美稱。唐王光庭《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瓊章九霄發,錫宴五衢通。”宋?張孝祥《鷓鴣天·上元設醮》詞:“詠徹瓊章夜向闌,天移星斗下人間。”

⑦青編:史籍、古籍。

⑧丹地:古代帝王宮殿中塗飾著紅色的地面,用以指朝廷。南朝梁簡文帝《圍城賦》:“升紫霄之丹地,排玉殿之金扉。”《新唐書·李綱傳》:“位五品,趨丹地。” 清唐孫華《次和酬愷功院長見懷一百韻》:“造膝依丹地,承恩上赤墀。”

⑨金祿:謂尚金德的王朝所享的福祚。五行家認為各個朝代都代表五行中的一德。南朝?宋明帝《皇業頌》:“衰數隨金祿,登歷昌水命。”

《桂林還珠洞》

赫赫威聲震百蠻,昔攜筐筥溷谷山。

無人為起文淵問,端的珠還薏苡還。

注釋:

①溷hùn:混雜。

②薏yì:蓮子的心。薏苡yǐ:植物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葉線狀披針形,穎果卵形,淡褐色。子粒(薏苡仁)含澱粉。供食用、釀酒,併入藥。莖葉可作造紙原料。

《送新知永州潘宮贊若沖赴任》

鴛鷺行中已著名,頒條暫慰遠民情。

道途行去乘軺貴,鄉里過時晝錦榮。

鈴乘積曉江月滿,戟枝寒照雪峰明。

知君遊刃多餘暇,莫忘新詩寄鳳城。

注釋:

①鴛鷺:一般指鴛鴦和鷺鷥。宋米芾《阮郎歸·海岱樓與客酌別作》詞:“雙雙鴛鷺戲苹洲,幾行煙柳柔。”詩中指.鵷鷺。比喻朝臣。唐錢起《陪南省諸公宴殿中李監宅》詩:“壺觴開雅宴,鴛鷺眷相隨。” 宋龔鼎臣《東原錄》:“太宗曰:‘卿狀元及第,朕用卿作宰相,今日可謂榮歸鄉里。’因有詩曰:滿朝鴛鷺醉中別,萬里煙霄遊子歸。”

②軺yáo:小車,輕車。使節所用之車。

《題華林書院》

旌陽舊山曲,書室構山前。

景物塵埃外,軒窗樹石邊。

寧惟集儒業,兼恐混神仟。

百行家門最,宜當世有賢。

注釋:

①旌陽:指晉仙人許遜。遜曾任蜀旌陽縣令。他曾學道於大洞君吳猛,後因晉室亂而棄官東歸。相傳於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在洪州西山全家升仙而去。

《宋史·賈黃中傳》

賈黃中,字媧民,滄州南皮人,唐相耽八世孫。父玭字仲寶,晉天福三年進士,解褐。宋初,為刑部郎中,終水部員外郎、知浚儀縣,年七十卒。玭嚴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來謁,必諄諄誨誘之。初,通判鎮州,葬鄉黨群從之未葬者十五喪,孤貧不自給者,鹹教育而婚嫁之。

黃中幼聰悟,方五歲,玭每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六歲舉童子科,七歲能屬文,觸類賦詠。父常令蔬食,曰:“俟業成,乃得食肉。”十五舉進士,授校書郎、集賢校理,遷著作佐郎、直史館。

建隆三年,遷左拾遺,歷左補闕。開寶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禮院。黃中多識典故,每詳定禮文,損益得中,號為稱職。

嶺南平,以黃中為採訪使,廉直平恕,遠人便之。還奏利害數十事,皆稱旨。會克江表,選知宣州。歲飢,民多為盜,黃中出己奉造糜粥,賴全活者以千數,仍設法弭盜,因悉解去。

太宗即位,遷禮部員外郎。太平興國二年,知昇州。時金陵初附,黃中為政簡易,部內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見一室扃鑰甚固,命發視之,得金寶數十匱,計直數百萬,乃李氏宮閣中遺物也,即表上之。上覽表謂侍臣曰:“非黃中廉恪,則亡國之寶,將污法而害人矣。”賜錢三十萬。丁父憂,起復視事。五年,召歸闕。

有薦黃中文學高第,召試中書,拜駕部員外郎、知制誥。八年,與宋白、呂蒙正等同知貢舉,遷司封郎中,充翰林學士。雍熙二年,又知貢舉,俄掌吏部選。端拱初,加中書舍人。二年,兼史館修撰。凡再典貢部,多柬拔寒俊,除擬官吏,品藻精當。淳化二年秋,與李沆並拜給事中、參知政事。太宗召見其母王氏,命坐,謂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詩以賜之,頒賜甚厚。

黃中素重呂端為人,屬端出鎮襄陽,黃中力薦於上,因留為樞密直學士,遂參知政事。當世文行之士,多黃中所薦引,而未嘗言,人莫之知也。然畏慎過甚,中書政事頗留不決。

四年冬,與沆並罷守本官。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澶州。辭日,上戒之曰:“夫小心翼翼,君臣皆當然;若太過,則失大臣之體。”黃中頓首謝。上因謂侍臣曰:“朕嘗念其母有賢德,七十餘年未覺老,每與之語,甚明敏。黃中終日憂畏,必先其母老矣。”因目參知政事蘇易簡曰:“易簡之母亦如之。自古賢母不可多得。”易簡前謝曰:“陛下以孝治天下,獎及人親,臣實何人,膺茲榮遇。”

至道初,黃中遘疾,詔令歸闕。會建儲宮,擇大臣有德望者為賓友,黃中在選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賓客,黃中亦特拜禮部侍郎,代至兼秘書監。黃中素嗜文籍,既居內閣,甚以為慰。

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其母尚無恙,卒如上言。贈禮部尚書。上聞其素貧,別賜錢三十萬。既葬,其母入謝,又賜白金三百兩。上謂之曰:“勿以諸孫為念,朕當不忘也。”

黃中端謹,能守家法,廉白無私。多知台閣故事,談論亹癖,聽者忘倦焉。在翰林日,太宗召見,訪以時政得失,黃中但言:“臣職典書詔,思不出位,軍國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為謹厚。及知政事,卒無所建明,時論不之許。有文集三十卷。

子守謙,雍熙二年進士;守正,獻文召試,賜進士第,後為虞部員外郎;守約,國子博士;守文,殿中丞;守訥,右贊善大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