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迎春

賈迎春

賈迎春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登場的虛擬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賈寶玉的堂姐。 出身尚存爭議,常見版本原文:“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有版本則說是賈赦前妻所出、賈政之妻所出、賈政所收養女等等。紅學界普遍認為是曹雪芹多次刪改未定稿而造成的疏誤。 迎春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二木頭”的諢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她的攢珠累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累金鳳事件),她不追究。繡橘、探春、平兒設法要替她追回並懲處下人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她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出嫁後不久(一年後),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一載赴黃梁”),預示著榮國府已經開始逐步走向衰敗。

基本信息

概述

賈迎春87版劇照 賈迎春87版劇照
賈迎春, 中國古典小說 《紅樓夢》的主要人物, 賈赦的女兒,居於大觀園中之紫菱洲,故別號菱洲,性格溫 柔良善、同時膽怯懦弱,而後嫁孫紹祖,遭其虐待凌辱種種而亡。

不同版本的古本對她的描寫也不近相同不同版本的古本對她的描寫也不近相同:

甲戌本的是:二乃赦老爹前妻所出。

列藏本(俄藏本)的是:二乃赦老爹之妻所出。

庚辰本是:二乃政老爹前妻所出。

己卯本寫的是:二乃政老爹之女,政老爺養為己女。

戚序本的是:二乃赦老爹之妾所出。

人物概述

賈迎春87版劇照 賈迎春87版劇照

賈迎春—是賈赦與妾所生的,排行為賈府二。她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二木頭”的諢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她的攢珠壘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她不追究,別人設法要替她追回,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 她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出嫁後不久,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

正冊判詞

賈迎春 賈迎春
畫:一惡狼,追撲一美女---欲啖之意。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注釋〗

這一首即是寫賈迎春的。

1.子系中山狼:“子”,對男子表示尊稱的通稱。“系”,是。子系和而成“孫”隱指迎春的丈夫孫紹祖。明代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在中山打獵,一隻狼將被殺死時遇到東郭先生救了它,危險過去後,它反而想吃掉東郭先生。所以,後來把忘恩負義的人叫做中山狼。這裡,指孫紹祖。他家曾巴結過賈府,受過賈府的好處,後來家資饒富,孫在京襲了職,又於兵部侯卻提升,便猖狂得意,胡作非為,反咬一口,虐待迎春。

2.花柳質:喻迎春嬌弱,禁不起摧殘。

3.一載:一年,指嫁到孫家的時間。黃粱夢,出於唐代沈既濟傳奇《枕中記》。故事述盧生睡在一個神奇的枕上,夢見自己榮華富貴一生,年過八十而死,但是,醒來時鍋里的黃粱米飯還沒有熟。

紅樓夢曲

喜冤家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
一味的驕奢淫蕩貪歡媾
窺著那,侯門艷質如蒲柳;
作踐的,公府幹金似下流。
嘆芳魂艷魄,一載盪悠悠。

“二木頭”

賈迎春87版劇照 賈迎春87版劇照

賈迎春,是賈府中的,或稱二姑娘,是榮府大老爺賈赦與一位姨娘(小老婆)所生,因此是庶出,且生母早死。她是在第三回迎接林黛玉到賈府時與探春、惜春同時出場的。書中描寫她“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可見她是一個美麗的女孩子,而且溫柔、沉默,故“觀之可親”。就其身世而論,與探春基本相同,都是庶出;但其性格與心志,則與三姑娘探春大不同,並形成鮮明對比。她美麗善良,但是天性懦弱,更乏才情,對周圍的一切,不聞不問,木然處之,人稱“二木頭”。所謂“二木頭”,用小廝興兒的話來解釋就是“戳一針也不知噯吆一聲”。

賈迎春 賈迎春
在《紅樓夢》中,迎春出場的頻率並不低,但基本上是“配角”。她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第七十三至七十七回,以及後四十回中誤嫁中山狼、被折磨至死。
 

第七十三回寫賈母聽說園中有人鬥牌賭博,十分震怒,痛斥之後,責令對為首的幾個人“每人四十大板,攆出,總不許再入。”這其中之一恰恰是迎春的乳母。乳母有此醜行,受此懲處,對迎春來說,是很丟人的事兒。因此,“黛玉、寶釵、探春等見迎春乳母如此,也是物傷其類的意思,遂都起身笑向賈母討情”,而賈母則斷然回絕:“你們不知。大約這些奶子們,一個個仗著奶過哥兒姐兒,原比別人有些體面,他們就生事,比別人更可惡,專管調唆主子護短偏向……你們別管,我自有道理。”

乳母獲罪,迎春自然“心中不自在”,而當邢夫人責備她“你也不說說他(指乳母)”時,迎春聽了半晌回答說:“我說他兩次,他不聽也無法。況且他是媽媽,只有他說我的,沒有我說他的。”可見迎春之懦弱。邢夫人離開後,迎春身邊的丫鬟繡桔,一片好心,乘機向迎春提出了攢珠累金鳳被盜的事。

迎春心中明知乳母偷了累金鳳,但就是想“息事寧人”。繡桔實在忍無可忍,提出要到“二奶奶(指鳳姐)房裡將此事回了他”。

緊接著,迎春乳母的兒媳出場,她見繡桔要去回鳳姐,於是反攻為守:既承認了累金鳳是她婆婆所偷,但又表示,現在可以贖回來,條件是姑娘必須到老太太那兒去求情,放出她婆婆。而迎春立刻拒絕說:“好嫂子,你趁早打了這個妄想,要等我去說情兒,等到明年也不中用的。方才連寶姐姐林妹妹大伙兒說情,老太太還不依,何況是我一個人,我自己愧還愧不來,反去討臊去。”

而聰明的繡桔,一針見血地指出:“贖金鳳是一件事,說情是一件事,別絞在一起說。難道姑娘不去說情,你就不贖了不成?嫂子且取了金鳳來再說。”聰明伶俐的丫鬟,更反襯出的懦弱和糊塗。乳母的兒媳見迎春已無通融,而繡桔又揭了她要挾迎春的底,惱羞成怒,大放厥詞,居然說迎春占了她們的便宜,花了他們的銀子而且還把邢夫人牽扯進來。繡桔大怒,要與乳母之媳“算算賬”。這時的迎春,又立刻制止說:“罷,罷,罷,你不能拿了金鳳來,不要牽三扯四亂嚷。我也不要那金鳳了,便是太太們問時,我說丟了,也妨礙不著你什麼的,出去歇息歇息倒好。”

繡桔聽了這話,真是“又急又氣”,“氣”的是,如此軟弱不辨是非,任憑惡人為非作歹,“急”的是自己是身邊的丫鬟,累金鳳被盜,是有責任的。但是作為丫鬟,亦只能泣訴而已。這時,迎春的大丫頭病中的司棋,也勉強掙扎著過來幫繡桔責問乳母之兒媳。然而,就在這激烈爭執的時刻,這位迎春,居然“自拿了一本《太上感應篇》來看”!

累金鳳風波剛剛在平兒的主持下處理得當,接著又出現了“抄檢大觀園”的鬧劇。

對抄檢大觀園,是陸續在七處進行的,最後一處,就是迎春的住處。而恰恰是在這裡,搜出了迎春的大丫頭司棋的“罪證”,那個繡春囊正是司棋與其戀人表弟潘又安的私物。於是抄檢告一段落。(見第七十四回)

忙過了中秋節之後,王夫人始來處理抄檢中的事情,首當其衝,自然是司棋被趕出去。司棋畢竟是迎春多年的丫鬟,今司棋被逐,迎春確有“不捨之意”、“難捨之情”,而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實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而迎春,一則“語言遲慢,耳軟心活,不能做主”,二則“事關風化,無可如何”,終於不發一言,眼看著司棋被帶走了。司棋臨別時哭道:“姑娘好狠心,哄了我這兩日,如今怎么連一句話也沒有?”說迎春“好狠心”,也許略顯過分,但為別人之事,無論善惡,始終一言不發,確是事實!作為賈府的一位千金,何以是這樣的一種人生態度?也許除了天性懦弱之外,庶出的身世,處境的險惡,周圍強者如林,也是促使她選擇了這樣的“人生態度”的原因吧。

劉心武揭秘

賈迎春87版劇照 賈迎春87版劇照

迎春,有紅迷朋友跟我說,簡直是整齣戲里的一個大龍套,在八十回里戲份兒很少,估計八十回後也無非是寫一下她嫁給“中山狼”孫紹祖以後,被蹂躪至死,不會有更複雜的情節。前八十回里,“懦不問累金鳳”一回,為她立了正傳,黛玉說她是“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就是來吃人的野獸都蹲在門外台階上了,卻還在屋裡慢條斯理地說些個因果報應的空話,她就是那么一個濫好人。這位紅迷朋友問我,你以“揭秘”為總題,但是,迎春的命運書里已經寫得很清楚,似乎已無秘可揭,你究竟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賈迎春87版劇照 賈迎春87版劇照

我在前面有一講里已經說過,我認同甲戌本的寫法,就是明確告訴讀者,迎春是賈赦前妻生的。因為這樣定位以後,八十回里所有關於迎春的情節,包括五十五回鳳姐和平兒談論府里的婚嫁之事,說“二姑娘是大老爺那邊的,也不算”等等,就都前後左右、高低上下完全一致,沒有矛盾了。

但是,現存的甲戌本是殘缺的,沒有第七十三回。而第七十三回里,邢夫人對迎春說的話,現存古本文字有差異,大體而言,是把迎春生母的情況,更加地複雜化了。以庚辰本為例,邢夫人數落迎春時,出現了多層意思:一層,在責備了璉、鳳二人“竟通共這一個妹子,全不在意”後,說“但凡是我身上吊下來的,又有一話說,只好憑他們罷了,況且你又不是我養的”,這話很明確地表明了迎春是別人所生。那么,生迎春的是誰呢?
緊接著,邢夫人道出了第二層意思,她以賈璉為本位說,“你雖然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聽那口氣,似乎迎春出生時,她還沒有來到賈家。

第三層,點明“你是大老爺跟前人養的,這裡探丫頭也是二老爺跟前人養的,出身一樣”,那么,這就跟甲戌本第三回所交代的,迎春“乃赦老爹前妻所出”,衝突了,但正如我前面所引的那樣,庚辰本自己前後矛盾更大,因為這個本子第三回說迎春“乃政老爹前妻所出”。

第四層,“如今你娘死了,從前看來你兩個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趙姨娘強十倍的,你該比探丫頭強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誰知竟不然,這可不是異事!”這第四層意思最耐琢磨。如果是完全虛構的小說,把迎春的出身情況寫得這么複雜乾什麼?邢夫人對迎春生母和探春生母的對比,應該不是從其個人品格上去比,而是從其在家族地位上進行對比。迎春生母怎么就比趙姨娘“強十倍”?

把這四層意思捋一遍,我就覺得,應該是這樣的一種情況:賈赦先娶一正妻,生下賈璉,後來死去;邢夫人嫁過來之前,其“跟前人”,也就是一個妾,生下了迎春,為什麼這個“跟前人”“比趙姨娘強十倍”,而且邢夫人認為根據這個“十倍強”的因素,判定迎春應該比探春腰桿硬,否則就成了“異事”?惟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個妾後來被扶正了,但是,不久卻又死去了,在這之後,賈赦才又迎娶了邢夫人為填房,而邢夫人卻一直沒有生育,所以她說“倒是我一生無兒無女的,一生乾淨”。

形成了這樣一個思路以後,我就對第三回曹雪芹在交代迎春的出身時,為什麼那么樣地思前想後,換了許多個說法,有了理解。因為這個角色是有原型的,這個原型確實是小老婆所生,說“妾出”沒有錯,但這個妾生她以後被扶了正,又死了,當然也就可以說是“前妻”,因此,迎春原型雖然出身跟探春原型類似,但她的生母又確實比純粹的小老婆“強十倍”,她雖然懦弱,卻也就不一定有探春原型那樣的因是庶出而派生的自卑感。

我對《紅樓夢》這部著作的總看法,一再地告訴大家,就是它是一部帶有自敘性、自傳性、家族史特點的小說。有紅迷朋友問,你說的這三項,似乎概念重疊,能說說它們之間的區別嗎?所謂自敘性,就是從小說敘事學的角度分析它,它雖然總體上是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但是,又具有第一人稱的味道。第一回的寫法尤其明顯,設定一塊女媧補天剩餘石,讓它化為通靈寶玉,隨神瑛侍者一起下凡,經歷一番人間的暖冷浮沉,作為可以隨時以第一人稱說話的見證者。這個文本策略非常高明,其中有些敘述語言,比如第十五回寫饅頭庵里的故事,有這樣的句子:“寶玉不知與秦鍾算何帳目,未見真切,未曾記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創。”這就是把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糅合在一起的句法,極具特色,不是任何一部以第三人稱寫成的具有自傳性的作品,都有這樣的敘述策略,這是很難得的,值得特彆強調一下。而自傳和家族史,概念上也有區別:有的自傳只在涉及到自己的經歷時順便寫到家族;而《紅樓夢》呢,如果說曹雪芹以自己為原型來寫賈寶玉,這個角色的戲份兒非常大,但是也並非每回每段都寫他的事情,有些情節,有些人與事,和他已經沒有直接關係,但卻是他所屬於的那個大家族裡不能不敘述到的,於是加以了展開描寫,比如賈珍負暄收租,尤二姐尤三姐的故事等等。

我之所以說《紅樓夢》這部書里的人物差不多都是有原型的,就是基於它的這三個特點。當然,小說里有的藝術形象,比如警幻仙姑,一僧一道,空空道人,是否也有原型?我的看法是,當然不能把話說死,這些角色,就很可能是純粹虛構的了。但也有紅學家就考證出,像跛足道人,暗指八仙里的鐵拐李,因此和李煦,就是賈母原型他們家,有關係,依然值得深究。有人一聽自己覺得不入耳的見解,就斥為胡說八道、奇談怪論。不愛聽,可以不聽,聽幾句,不中聽,發出些批評的聲音,也是合理的,但是氣急敗壞,必欲封其嘴堵其說,那就不對頭了。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對不對?何況我們所涉及的,不過是紅學研究,學術領域裡的一些分歧,大家心平氣和地平等討論,好嗎?還是牢記蔡元培,蔡先賢他那句話吧:多歧為貴,不取苟同。

好,我現在就要告訴你,我研究迎春原型真實出身的心得。迎春肯定是有原型的,是曹雪芹的一位堂姐,是他一位伯父的女兒。既然生活里有那么一個真實的存在,你曹雪芹把她照直寫出來,不就結了嗎?幹嗎猶豫來猶豫去,一會兒這么寫,一會兒那么寫,弄得幾種原稿上的寫法,因為傳抄的途徑不同,都流傳到了今天,讓我們還得討論一番?這就涉及到從生活到藝術的創作方法問題。我前面說了,當生活的真實跟藝術虛構的總框架之間發生難以協調的大困難時,曹雪芹往往是犧牲虛構的合理性,來忠於生活的原生態。像賈赦這個角色的寫法就是如此,前面講得很清楚了,這裡不再重複。有的寫法,比如像對朝代背景,他一是故意模糊,二是不惜略有錯亂,

賈迎春 賈迎春
這就不僅是一種藝術處理,也是一種非藝術性的避惹文字獄的做法了。像 秦可卿原型之死,應該是在 乾隆登基之後,由於 賈元春原型告密,秦可卿原型不得不死,但乾隆大施洪恩,此事內部解決,對外遮掩,就算結案,因為元春原型舉罪不避親,精神行為都堪嘉獎,因此對她在宮中的地位進行了提升,小說里夸 張為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這個內在的邏輯雖然存在,但是具體到分章回,曹雪芹卻先用第十三回到第十五回寫秦可卿之死,到第十六回才暗寫皇帝登基和賈元春提升。有的聽眾讀者就來問我,應該是把十六回劈成兩半,把十三回到十五回內容鑲嵌進去,寫秦可卿之死什麼的,才符合生活中真實 事件的順序呀,小說里怎么寫成這個樣子呢?我想,這就是因為曹雪芹處在非常困難的寫作環境裡,他既得有藝術性方面的考慮,也得有非藝術方面的考慮。我們今天來研究《紅樓夢》文本,也就不得不既有純文本的研究,又得有關於他的寫作環境,也就是康、雍、乾這三朝的政治局面的研究。我想這是《紅樓夢》的特殊性所在,也是紅學特殊性的所在,希望大家能理解我這樣的一種思路。
 

具體到迎春身份的確定,我覺得,因素倒可能比較單純,與政治應該沒有牽扯。我覺得己卯本里那個說法,說她是赦老爹之女政老爺養為己女,應該是生活真實的記錄,迎春原型,就是曹把她打小從哥哥家裡接到自己家養大的那么一個女兒。生活的真實里,可能曹並沒有元春那么樣的一個大女兒,元春的原型,是曹氏家族裡曹雪芹的一位大堂姐,卻並非他的親姐姐,因為曹在探春原型出現前,並沒有親女兒,而又喜歡有個女兒,而哥哥那時因為原配亡故,一時尚未續弦,有個女兒,難以照顧,他就從哥哥那裡,把迎春原型抱來代養,但是曹後來在有了曹雪芹之後,又有了個女兒,而哥哥也續娶了,這樣,迎春原型雖然還在他和他夫人身邊住,但也算是歸還他哥哥了。最初曹雪芹寫這個姐姐,打算把這些情況都如實地寫出來,己卯本上的那個句子,就是留下的痕跡。但是,後來可能考慮到把這樣一個過程寫出來,意義不大,而且還會攪亂對元春這個角色的定位設計,於是就改來改去,最後,還是寫她是賈赦前妻所生,既符合生活的真實,也滿足小說的故事需求。

賈迎春87版劇照賈迎春87版劇照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曹雪芹關於迎春的命運,總強調她的不能自主,也放棄自主,她任偶然因素左右自己,無可奈何。第二十二回,她寫的燈謎詩,謎底是算盤,但詩里所表達的意蘊並不是精於計算或有條有理,還記得嗎?她寫的四句是: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亂紛紛?只因陰陽數不同。賈政雖然猜出來是算盤,但心內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動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發清淨孤獨;今乃上元佳節,如何皆作如此不祥之物為戲耶?賈政是越想越悶。我們現在只說迎春,她的命運,就像打動亂如麻的算盤,全是別人算計她,她自己絕不想算計別人,只求能過點清淨日子,但是,沒想到最後所面臨的,竟是最殘酷的,被中山狼吞噬的結局。

第三十七回,探春發起組織海棠詩社,迎春擔任副社長,負責限韻,這時候她說了一句話,非常重要,不知你注意到沒有?她說:“依我說,也不必隨一人出題限韻,竟是拈鬮公道。”後來她果然採取了拈鬮方式,走到書架前,抽出一本詩來,隨手一揭,是一首七言律,這就定下來大家都要寫七律,她掩了書,向一個小丫頭道,你隨口說一個字來,那丫頭正倚門立著,就說了個“門”字,迎春就宣布,大家的七律都必須用門字韻,十三元,跟著又要了韻牌匣子來,抽出十三元那一個小抽屜,讓那小丫頭隨手拿四塊,結果拿出的是“盆”“魂”“痕”“昏”,於是,就規定大家寫詩都得用這四個字押韻。這段文字,表面上看起來,不過是寫大觀園女兒們結社寫詩的一些具體過程,其實,曹雪芹他是刻畫迎春的性格,像迎春這樣的懦,這種同一社會階層里的弱勢存在,他們的惟一嚮往,只能是在抓鬮的過程里抓到個好鬮——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偶然,這是很危險也是很無奈的。

除了算盤詩謎,在前八十回里,迎春還有一首詩,就是元妃省親時,不得不寫的一首“頌聖詩”,她寫的那首叫《曠性怡情》:“園成景備特精奇,奉命羞題額曠怡;誰信世間有此境,游來寧不暢神思?”她的生活理想,非常單純,就是希望能在安靜中,舒暢一下自己的神思,別無所求;她絕不犯人,只求人莫犯她,能夠稍微待她好點,她就心曠神怡了。但是,連這樣低的一個要求,命運的大算盤也終於還是沒有賜予她。

想到迎春,我就總忘記不了第三十八回,曹雪芹寫她的那一個句子:迎春又獨在花陰下拿著花針穿茉莉花。歷來的《紅樓夢》仕女畫,似乎都沒有來畫迎春這個行為的,如今畫家們畫迎春,多是畫一隻惡狼撲她。但是,曹雪芹那樣認真地寫了這一句,你閉眼想想,該是怎樣的一個嬌弱的生命,在那個時空的那個瞬間,顯現出了她全部的尊嚴,而宇宙因她的這個瞬間行為,不也顯現出其存在的深刻理由了嗎?最好的文學作品,總是飽含哲思,並且總是把讀者的精神境界朝宗教的高度提升。迎春在《紅樓夢》里,絕不是一個大龍套。曹雪芹通過她的悲劇,依然是重重地扣擊著我們的心扉,他讓我們深思,該怎樣一點一滴地,從尊重弱勢生命做起,來使大地上人們的生活更合理,更具有詩意。那些喜愛《紅樓夢》的現代年輕女性們啊,你們當中有誰,會為悼懷那些像迎春一樣的,歷代的美麗而脆弱的生命,像執行宗教儀式那樣,虔誠地,在柔慢的音樂聲中,用花針,穿起一串茉莉花來呢?

 身份考證

因為這個角色是有原型的,這個原型確實是小老婆所生,說“妾出”沒有錯,但這個妾生她以後被扶了正,又死了,當然也就可以說是“前妻”,因此,迎春原型雖然出身跟探春原型類似,但她的生母又確實比純粹的小老婆“強十倍”,她雖然懦弱,卻也就不一定有探春原型那樣的因是庶出而派生的自卑感。

小說的自敘性

賈迎春 賈迎春
《紅樓夢》就是它是一部帶有自敘性、自傳性、家族史特點的小說。
所謂自敘性,就是從小說敘事學的角度分析它,它雖然總體上是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但是,又具有第一人稱的味道。第一回的寫法尤其明顯,設定一塊女媧補天剩餘石,讓它化為通靈寶玉,隨神瑛侍者一起下凡,經歷一番人間的暖冷浮沉,作為可以隨時以第一人稱說話的見證者。這個文本策略非常高明,其中有些敘述語言,比如第十五回寫饅頭庵里的故事,有這樣的句子:“寶玉不知與秦鍾算何帳目,未見真切,未曾記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創。”這就是把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糅合在一起的句法,極具特色,不是任何一部以第三人稱寫成的具有自傳性的作品,都有這樣的敘述策略,這是很難得的,值得特彆強調一下。而自傳和 家族史,概念上也有區別:有的自傳只在涉及到自己的經歷時順便寫到家族;而《紅樓夢》呢,如果說曹雪芹以自己為原型來寫賈寶玉,這個角色的戲份兒非常大,但是也並非每回每段都寫他的事情,有些 情節,有些人與事,和他已經沒有直接關係,但卻是他所屬於的那個大家族裡不能不 敘述到的,於是加以了展開描寫,比如賈珍負暄收租,尤二姐和尤三姐的故事等等。

人物原形

《紅樓夢》這部書里的人物差不多都是有原型的,是基於它的這三個特點。當然,小說里有的藝術形象,比如警幻仙姑,一僧一道,空空道人,是否也有原型。
有紅學家就考證出,像跛足道人,暗指八仙里的鐵拐李,因此和李煦,就是賈母原型他們家,有關係,依然值得深究。
迎春肯定是有原型的,是曹雪芹的一位堂姐,是他一位伯父的女兒。既然生活里有那么一個真實的存在,你曹雪芹把她照直寫出來,就了結了,幹嗎猶豫來 猶豫去,一會兒這么寫,一會兒那么寫,弄得幾種原稿上的寫法,因為傳抄的途徑不同,都流傳到了今天。這就涉及到從生活到藝術的創作方法問題。當生活的真實跟藝術虛構的總框架之間發生難以協調的大困難時,曹雪芹往往是犧牲虛構的合理性,來忠於生活的原生態。像賈赦這個角色的寫法就是如此,前面講得很清楚了,這裡不再重複。有的寫法,比如像對朝代背景,他一是故意模糊,二是不惜略有錯亂,

這就不僅是一種藝術處理,也是一種非藝術性的避惹文字獄的做法了。像秦可卿原型之死,應該是在乾隆登基之後,由於賈元春原型告密,秦可卿原型不得不死,但乾隆大施洪恩,此事內部解決,對外遮掩,就算結案,因為元春原型舉罪不避親,精神行為都堪嘉獎,因此對她在宮中的地位進行了提升,小說里誇張為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這個內在的邏輯雖然存在,但是具體到分章回,曹雪芹卻先用第十三回到第十五回寫秦可卿之死,到第十六回才暗寫皇帝登基和賈元春提升。

應該是把十六回劈成兩半,把十三回到十五回內容鑲嵌進去,寫秦可卿之死什麼的,才符合生活中真實事件的順序,這就是因為曹雪芹處在非常困難的寫作環境裡,他既得有藝術性方面的考慮,也得有非藝術方面的考慮。今天來研究《紅樓夢》文本,也就不得不既有純文本的研究,又得有關於他的寫作環境,也就是康、雍、乾這三朝的政治局面的研究。這是《紅樓夢》的特殊性所在,也是紅學特殊性的所在,希望大家能理解我這樣的一種思路。

身份與命運

具體到迎春身份的確定,因素倒可能比較 單純,與政治應該沒有牽扯。己卯本里那個說法,說她是赦老爹之女政老爺養為己女,應該是生活真實的記錄,迎春原型,就是曹把她打小從哥哥家裡接到自己家養大的那么一個女兒。生活的真實里,可能曹並沒有元春那么樣的一個大女兒,元春的原型,是曹氏家族裡曹雪芹的一位大堂姐,卻並非他的親姐姐,因為曹在探春原型出現前,並沒有親女兒,而又喜歡有個女兒,而哥哥那時因為原配亡故,一時尚未續弦,有個 女兒,難以照顧,他就從哥哥那裡,把迎春原型抱來代養,但是曹後來在有了曹雪芹之後,又有了個女兒,而哥哥也續娶了,這樣,迎春原型雖然還在他和他夫人身邊住,但也算是歸還他哥哥了。最初曹雪芹寫這個姐姐,打算把這些情況都如實地寫出來,己卯本上的那個句子,就是留下的痕跡。但是,後來可能考慮到把這樣一個過程寫出來,意義不大,而且還會攪亂對元春這個角色的定位設計,於是就改來改去,最後,還是寫她是賈赦前妻所生,既符合生活的真實,也滿足小說的故事 需求

曹雪芹關於迎春的命運,總強調她的不能自主,也放棄自主,她任偶然因素左右自己,無可奈何。第二十二回,她寫的燈謎詩,謎底是算盤,但詩里所表達的意蘊並不是精於計算或有條有理,還記得嗎?她寫的四句是: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因何鎮日亂紛紛?只因陰陽數不同。賈政雖然猜出來是算盤,但心內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響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盤,是打動亂如麻;探春所作風箏,乃飄飄浮動之物;惜春所作海燈,一發清淨孤獨;今乃上元佳節,如何皆作如此不祥之物為戲耶?賈政是越想越悶。迎春的命運,就像打動亂如麻的算盤,全是別人算計她,她自己絕不想算計別人,只求能過點清淨日子,但是,沒想到最後所面臨的,竟是最殘酷的,被中山狼吞噬的結局

回顧小說內容

 賈迎春 賈迎春
第三十七回,探春發起組織海棠詩社,迎春擔任副 社長,負責限韻,這時候她說了一句話,非常重要,不知你注意到沒有?她說:“依我說,也不必隨一人出題限韻,竟是拈鬮公道。”後來她果然採取了拈鬮方式,走到書架前,抽出一本詩來,隨手一揭,是一首七言律,這就定下來大家都要寫七律,她掩了 ,向一個小丫頭道,你隨口說一個字來,那丫頭正倚門立著,就說了個“門”字,迎春就宣布,大家的七律都必須用門字韻,十三元,跟著又要了韻牌匣子來,抽出十三元那一個小抽屜,讓那小丫頭隨手拿四塊,結果拿出的是“盆”“魂”“痕”“昏”,於是,就規定大家寫詩都得用這四個字押韻。這段文字,表面上看起來,不過是寫大觀園女兒們結社寫詩的一些具體過程,其實,曹雪芹他是刻畫迎春的 性格,像迎春這樣的懦,這種同一社會階層里的弱勢存在,他們的唯一嚮往,只能是在抓鬮的過程里抓到個好鬮——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偶然,這是很危險也是很無奈的。

除了算盤詩謎,在前八十回里,迎春還有一首詩,就是元妃省親時,不得不寫的一首“頌聖詩”,她寫的那首叫《曠性怡情》:“園成景備特精奇,奉命羞題額曠怡;誰信世間有此境,游來寧不暢神思?”她的生活理想,非常單純,就是希望能在安靜中,舒暢一下自己的神思,別無所求;她絕不犯人,只求人莫犯她,能夠稍微待她好點,她就心曠神怡了。但是,連這樣低的一個要求,命運的大算盤也終於還是沒有賜予她。

曹雪芹寫她的那一個句子:迎春又獨在花陰下拿著花針穿茉莉花。歷來的《紅樓夢》仕女畫,似乎都沒有來畫迎春這個行為的,如今畫家們畫迎春,多是畫一隻惡狼撲她。

人物評價

 賈迎春 賈迎春
迎春並不是大觀園女兒中的佼佼者,但其與元、探、惜三春共同構成了《紅樓夢》的一條結構主線,又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迎春善良、懦弱,恪守封建社會女德,她的一生正是那個時代所孕育的溫婉、柔順女子
命運的縮影。春天象徵光明與希望,但迎春的人生卻似與其名字的寓意相反,讓人扼腕嘆息。

賈迎春是金陵十二釵之一,才貌雙全,具有純真、善良、寬厚、聰明等大家閨秀的風範,但也有懦弱和缺乏主見等缺點,正是這一缺點導致賈迎春紅顏薄命的命運,當然罪惡的封建婚姻制度與不合理的封建家族禮法制度也是其中的禍首。

莎士比亞曾說過:"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的確,在 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我們碰到過不少有著這個名字的女人,其中,最容易使我們想起的便是賈府二賈迎春。所謂性格決定命運,作為金陵十二釵中命運最悲慘的一個,導致賈迎春悲劇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外,還有其自身懦弱的性格,而賈迎春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性格除了封建社會的禮教薰陶,來自家庭環境以及賈府自身內部矛盾的影響也尤為 重要

《紅樓夢》第五回中, 賈寶玉夢中神遊太虛境,窺見"金陵十二釵正冊"。其中有一幅畫,畫一惡狼追撲一美女,下面寫著斷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這暗中預示堂姐賈迎春日後的悲慘命運。賈迎春成人後由父母作主,嫁給了孫家。書中說,這孫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軍官出身,乃當日榮府之門生,算來也算至交。丈夫孫紹祖一人在京,襲任指揮之職,是位紈絝子弟。年紀未滿三十……未曾婚娶。但據迎春的 叔叔賈政看來,孫家"雖是世交,不過是他祖父當日希慕寧榮之勢,有不能了結之事,挽拜在門下。

螢屏形象

1989年北影版《紅樓夢》:楊世華飾賈迎春
迎春(2張)
1987年電視劇《紅樓夢》:金莉莉/牟一飾賈迎春
2010年新版《紅樓夢》:李若嘉/張笛飾賈迎春
2010年電視劇《黛玉傳》:沈蘭飾賈迎春
1996年台灣華視版《紅樓夢》:李星瑤飾賈迎春
1977年香港佳視版《紅樓夢》:張寶之飾賈迎春
1962年香港邵氏電影《紅樓夢》:石燕(馮德倫的媽媽)飾賈迎春

《紅樓夢》人物之金陵十二釵

人物名稱人物關係判詞
林黛玉賈母外孫女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薛寶釵王夫人賈政之妻)外侄女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賈元春賈家長女,王夫人所出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賈探春賈政趙姨娘所生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史湘雲賈母娘家(史家)的侄孫女兒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轉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妙玉賈府家廟中的尼姑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賈迎春賈赦的女兒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賈惜春寧府賈珍之妹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傍。
王熙鳳賈璉賈赦之子)之妻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賈巧姐王熙鳳賈璉之女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
李紈賈珠賈政王夫人之子)之妻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秦可卿賈蓉賈珍之子之妻)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紅樓夢中人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一部最優秀的現實主義文學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嘔心瀝血,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長期艱辛勞動才給子孫後世留傳下來的一件寶貴的藝術珍品。在《紅樓夢》中,作者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他們各自具有自己獨特而又鮮明的個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