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一號衛星

資源一號衛星

資源一號衛星,1999年10月14日由長征4B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是中國和巴西共同研製的地球資源衛星,又稱“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一號”,這顆衛星未經試驗衛星階段,就直接進入實用階段,且衛星起點高,技術難度大,是中國衛星研製史上星上元器件最多,系統最為複雜的一顆衛星。

概述

資源一號衛星資源一號衛星

資源一號衛星,是中國巴西共同研製的地球資源衛星,資源一號衛星01星於1999年10月14日由長征4B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為中巴獲取了大量的有關地區的地球數據和衛星圖片,在農林海洋、環保、國土資源、城市規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資源一號衛星是中國第一顆高速傳輸型對地遙感衛星,也是中國第一顆首次發射就投入使用的套用衛星。它的投入使用,不僅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新的套用衛星品種,而且再次表明中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空間事業。

發射成功

2000年3月2日,中國第一顆高速傳輸式對地遙感資源衛星——“資源一號”衛星在北京正式交付使用。這顆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聯合研製,1999年10月14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它是中國第一顆和國外聯合研製的衛星,並開創了國內套用衛星首次發射即獲得成功的先例。衛星投入使用後,由中巴雙方共同管理、分享權益

搭載設備

資源一號衛星主要搭載了3台遙感儀器用於對地觀測:

20米解析度的5譜段CCD相機

80米和160米解析度的4譜段紅外掃瞄器

256米解析度的2譜段寬視場成像儀

衛星數據

資源一號衛星資源一號衛星

質量:1450千克

功率:1100瓦

設計在軌壽命:2年

運行軌道:太陽同步軌道

軌道高度:778km

赤平傾角:98.5度

繞軌一圈時間:100.26分鐘(一般情況下每26天觀測全球一遍)

主要用途

由於衛星設定多光譜觀察、對地觀察範圍大、數據信息收集快,並巨觀、直觀,因此,特別有利於動態和快速觀察地球地面信息。該衛星在中國國民經濟的主要用途是;其圖像產品可用來監測國土資源的變化,每年更新全國利用圖;測量耕地面積,估計森林蓄積量,農作物長勢、產量和草場載蓄量及每年變化;監測自然和人為災害;快速查清洪澇、地震、林火和風沙等破壞情況,估計損失,提出對策。

對沿海經濟開發、灘涂利用、水產養殖、環境污染提供動態情報;同時勘探地下資源、圈定黃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資源區,監督資源的合理開發。它將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發揮強有力的作用。一號CCD相機合成假彩色圖像:黃河三角洲資源一號衛星又是中國空間事業對外合作的一個視窗,它進一步推動在航天領域方面中國和國際的交流與合作。

主要技術

資源一號衛星資源一號衛星

資源一號衛星是顆三軸穩定,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衛星包括有效載荷和服務系統兩部分,共由十五個分系統組成。衛星總質量為1540千克。星體為長方體,採用單翼太陽電池陣,本體外形尺寸為2000×1800×2250mm3。飛行狀態尺寸2000×8440×3215mm3。

星體採用分艙設計。結構分系統有結構壁板、承力筒、星箭對接艙、大支架、太陽電池陣的基板和展開機構等組成。服務艙有姿軌控、S波段測控、超短波測控、星上數據管理、電源和熱控等六個分系統。

電源採用太陽電池加鎘鎳蓄電池方案。衛星姿態控制採用高精度的對地指向三軸穩定和太陽電池陣對日定向跟蹤和軌道調整方案。它由測量、控制和執行等三類設備組成。測控由四個獨立信道(超短波和S波段)組成,具有測速、測距和測角功能,用測距音可單站定軌。

星上數據管理和測控在地面網站的配合下,完成衛星的跟蹤測軌、遙控、遙測和其他管理任務。 由於衛星在地球地面站視場較小,數據管理分系統採用星上計算機來管理收發的數據, 衛星在故障時能“智慧型化”處理。

熱控以被動式溫控為主,電加熱主動溫控為輔的方案。有效載荷艙有CCD相機、紅外掃瞄器(也稱紅外相機)、寬視場相機、圖像數據傳輸、空間環境監測和星上數據收集(DCS)等分系統。CCD相機有蘭、綠、紅、近紅外和全色等五個光譜段,採用推掃式成像技術獲取地球圖像信息。它只在白天工作,並有側視功能(±32°)。

紅外掃瞄器有可見光、短波紅外和熱紅外共四個譜段,採用雙向掃描技術獲取地球圖像信息,它可晝夜成像。寬視場相機具有紅光和近紅外譜段,由於掃描輻寬達890千米,因而五天內可對地球覆蓋一遍。三台遙感器的圖像數據傳輸均採用X頻段。CCD相機數據傳輸分二個通道,紅外掃瞄器和寬視場相機共用第三個數據傳輸通道。圖像數據經編碼、調製、變頻和功放由天線發射出射頻信號,在衛星經過地面站上空時,被地面站接收。數據收集分系統利用地面設定的幾百個數據收集平台(DCP)收集的水文和氣象數據,通過星上轉發器實時地傳送到地面接收站。

技術參數

資源一號衛星有11個譜段,具有20米、80米、160米和260米4種不同的解析度,其有效載荷包括一台藍、綠、紅光和近紅外、全色5譜段,解析度20米,掃描幅寬113公里的CCD線陣推掃式相機,一台可見光、短波和紅外譜段解析度為80米,熱紅外譜段解析度為160米,掃描寬度為120公里的四譜段雙向擺動紅外多光譜掃瞄器,一台解析度為260米,掃描寬度為900公里的二譜段寬視場CCD成像儀,對整個地球的重複觀測周期為3~5天。

衛星上的CCD相機採用推掃式成像技術獲取可見光和近紅外地球圖像信息,CCD相機還具有側視定點觀測功能,使得由廣角成像儀檢測到的現象,可以通過CCD相機進行側視“放大”觀測,因此可在3天內觀測同一地區一遍。星上紅外相機採用雙向掃描成像技術獲取近紅外和熱紅外地球圖像信息。

資源一號衛星是第一次採用了中國自己研製生產的關鍵設備,如帆板驅動裝置、帆板展開機構、保證衛星姿態的動量輪、紅外地球敏感器、陀螺、全管理的表面張力貯箱和1N發動機等。這些設備的自行研製,大大加速了高水平套用衛星部件的國產化進程,且節省了大量外匯。資源一號衛星3台相機收集到的數據,通過中科院北京密雲地面站和新疆烏魯木齊、廣州地面站跟蹤、接收和記錄,保障全國陸地和海洋國土全覆蓋。

套用價值

資源一號衛星資源一號衛星

資源一號衛星是一個“百家星”,其遙感數據可用於農業、林業、水利、地質礦產、能源、土地、海洋、環保、測繪、城鄉規劃和災害監測等眾多國民經濟領域,用戶涉及到國務院20多個部委、4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計畫單列市。該星的圖像可用於農、林、土地、礦產和海洋資源調查,農作物估產,繪製地圖、水系和城市交通圖,測量耕地面積,城市規劃,森林蓄積量調查,地面植被情況分析,環境監測以及預報和監測自然和人為災害等。同時它也可以為沿海經濟開發、灘涂利用和水產養殖等提供動態情報。

資源一號衛星的研製和發射成功,結束了中國遙感套用單純依靠外國衛星遙感資料的歷史,這些圖像數據主要用於農業資源調查與監測,農業生態環境監測,農作物估產,草原監測,林業資源環境、荒漠化、濕地及林業災害調查、監測與評估,地質填圖,礦產預測與測繪,核能源、石油天然氣及有色金屬調查,西部開發生態環境調查與監測,全國資源環境與公路交通等資料庫的更新,教學,科研以及綜合利用等等。

國家林業局規劃院及荒漠化監測中心已開始將資源一號衛星的遙感數據作為系統運行的主要信息源,中科院正在以這顆衛星的遙感數據為信息源,更新國家資源環境資料庫,建立全國公路交通資料庫。為此中科院地理所和中科院科技投資公司向中國資源衛星套用中心定購了1300景圖像數據。

資源一號衛星在防災減災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套用中心提供了滑坡地區的多幅遙感圖像,為搶險救災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有關部門根據遙感信息資料,在專家的建議下在雨季前採取緊急措施,炸壩釋放湖水,收到了很好的減災效果。

資源一號衛星的研製、發射和在軌運行成功,將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和中西部開發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發射衛星

02星

在資源一號衛星成功運行的同時,中國和巴西聯合進行的資源一號衛星02星研製工作也在緊張進行,這顆衛星在巴西總裝,以接替資源一號衛星。 01星於2003年8月已經停止使用。

資源一號02星於2003年10月21日成功發射。資源一號衛星01星和02星的成功發射和穩定運行,結束了我國長期依賴國外衛星遙感數據的歷史,使我國有了自主的連續可靠的衛星遙感數據信息源。

02B星

2007年9月19日11時26分,由中巴合作研製的資源一號02B衛星,在山西太原衛星中心發射升空。資源一號02B星是實時傳輸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是我國和巴西合作的第三顆資源衛星。2004年11月,中巴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了關於聯合研製資源一號02B星的協定後,按照各級領導要求,我方型號研製隊伍在總指揮、總設計師的帶領下,和巴方人員團結協作,努力拚搏,順利完成了衛星在本國和巴西的相關工作,發射當日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

03星發射失利

中巴資源衛星是中國與巴西在2002年簽署協定之後的一項合作項目。此次中國巴西聯合研製的“資源一號03星”重量達2100公斤,採用六面體結構,分為服務艙和有效載荷艙。有效載荷艙內攜帶有包括CCD、紅外多光譜掃瞄器、寬視場成像儀在內的4部相機。除相機外,中國巴西資源一號03星還裝載了數據收集系統和“太空環境監測器”。

2013年12月9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國與巴西合作研製的“資源一號03星”,火箭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主流衛星

名稱 簡介

東方紅四號

“東方紅四號”大型通信衛星公用平台是十五期間我國重點開展的民用衛星工程。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FY-2)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

實踐一號衛星

“實踐一號”衛星是中國第一顆科學探測和技術實驗衛星。

天鏈一號

“天鏈一號”是中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

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一號

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導航定位衛星,於2000年10月3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東方紅一號衛星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資源一號衛星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1星(CBERS-01)於1999年10月14日,成功發射。

風雲三號

是為了滿足中國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環境監測等迫切需求建設的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

東方紅三號

東方紅三號衛星是中國新一代通信衛星,用於電視傳輸、廣播、通信及數據傳輸等業務。

東方紅二號甲

1988年3月7日發射成功東方紅二號甲實用通信廣播衛星,衛星定點在東經87.5°。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CBERS)是我國第一代傳輸型地球資源衛星。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

嫦娥一號

嫦娥一號是我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