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的智慧

資治通鑑的智慧

《資治通鑑的智慧》是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資治通鑑》這部史書,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前後記錄了1362年的歷史。它不是斷代史,卻也不是通史,它是一部專門給執政者看的史書,其宗旨就是“益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這是司馬光在全書修成之後的奏章中所言,事實上也是我們讀歷史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史為鑑,不要再犯前人犯過的錯誤。

《資治通鑑》卷帙浩繁,記錄的年代漫長,其鴻篇巨製,大逾前代。而且

資治通鑑的智慧
史料考證翔實,文辭通暢,千餘年來,為歷代史家所稱道。本書是《中文經典100句,資治通鑑的智慧》一書的續編,擷取淝水大戰之後至《資治通鑑》全書終了的名言名句。

作者簡介

公孫策 專欄作家,《商業周刊》“去梯言”單元膾炙人口,擅長借用歷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著有《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公孫策說名句故事》《中文經典100句:史記》《中文經典100句:戰國策》《冰鑑識人學》。

目錄

作者序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第一篇 用兵遣將

1.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2.死中求生,敗中取勝

3.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4.遠水不救近火

5.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6.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版

7.乘長風破萬里浪

8.天苟棄之,不患不亡

9.攻則不足,守則有餘

10.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11.毒蛇螫手,壯士解腕

12.上不上,下不下

13.克敵之要,在乎將得其人;馭將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14.存亡之機,問不容發

15.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16.事成於果決而敗於猶豫

17.霸國無貧主,強將無弱兵

第二篇 治國愛民

18.省官不如省事

19.吉凶由人,不在於地

20.天無不覆,地無不載

21.天時地利不及人和

22.同舟而濟,胡越一心

23.作者不居,居者不作

24.兄弟緝睦,則祚流萬世;若內自相圖,則禍不旋踵

25.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疲民,未有不亡者也

26.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7.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28.王者視四海如一家

29.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

30.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31.錢用盡更來,機事一失不可復追

32.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

33.物極則反器滿則傾

34.百姓安則樂其生,不安則輕其死

35.知用兵之術,不知為天下之道

36.足寒傷心,民怨傷國

37.舉大事者不顧家

38.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

39.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

40.物不極則不反,惡不極則不亡

第三篇 賞罰分明

41.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42.無賞無罰,雖堯舜不能為治

43.軍無賞,士不往

44.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45.法一動搖,人無所措手足

46.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不免為下

47.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48.愛之適足以傷之

……

第四篇 用人識人

第五篇 廣納建言

第六篇 自我修為

續編後記

內容簡介

《資治通鑑》這部史書,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前後記錄了1362年的歷史。它不是斷代史,卻也不是通

資治通鑑的智慧
史,它是一部專門給執政者看的史書,其宗旨就是“監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這是司馬光在全書修成之後的奏章中所言,事實上也是我們讀歷史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史為鑑,不要再犯前人犯過的錯誤。

《資治通鑑》卷軼浩繁,記錄的年代漫長,其鴻篇巨製,大逾前代。而且史料考證翔實,文辭通暢。千餘年來,為歷代史家所稱道。其中名言名句非常豐富,《資治通鑑的智慧》限於篇幅,只擷取至淝水大戰為止,其後則另以“續編”敬獻讀者。

作者簡介

公孫策,專欄作家,《商業周刊》“去梯言”單元膾炙人口,擅長借用歷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著有《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公孫策說名句故事》《中文經典100句:史記》《中文經典100句:戰國策》《冰鑑識人學》。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唯賢唯德可以服人

第二篇 苟能識人,何患無才

第三篇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第四篇 智者避危於無形

第五篇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第六篇 富貴不淫,貧賤不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