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損失

資本損失

資本損失是一個財務概念,是指投資者對特定資產高買低賣而造成的財務損失。在金融投資者普遍採用以市定價(Mark to Market)的會計處理方式之後,即使投資者仍持有特定資產,這種資產的市場價值相對於購入成本的下跌也會給投資者造成資本損失,因為這反映了投資者在即刻將該資產變現將導致的虧損。

簡介

資本損失:現有資產價值減除購入時之價格,所損失之價值。資本損失是一個財務概念,是指投資者對特定資產高買低賣而造成的財務損失。在金融投資者普遍採用以市定價(MarktoMarket)的會計處理方式之後,即使投資者仍持有特定資產,這種資產的市場價值相對於購入成本的下跌也會給投資者造成資本損失,因為這反映了投資者在即刻將該資產變現將導致的虧損。

內容

外匯儲備的潛在資本損失

中國央行在外匯儲備問題上的潛在資本損失包括兩類:
第一類是外匯儲備資產的市場價值下跌。例如,目前中國央行持有數千億美元美國國債。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上揚,將造成存量美國國債的市場價值下降,從而給債權人帶來資本損失;
第二類是外幣對本幣貶值而造成的資本損失。由於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是以本幣計價的,且中國央行存在大量的外匯淨資產,因此外幣對本幣貶值將在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造成資本損失。
美元匯率變動給中國央行造成的資本損失將產生兩個後果。
其一,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收縮幅度大於負債方,資產負債表的再度平衡要求央行補充新的資產,或者要求央行削減負債。如果央行負債的削減涉及基礎貨幣的變動,這會形成通貨緊縮的壓力。
其二,資本損失最終將演變為財政壓力。政府將不得不通過增稅、減少財政支出或者印刷鈔票的方式來彌補資本損失。
此外,由於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已經顯著超過充分與適度的水平。外匯儲備還因此具備國民儲蓄的性質。而如果從國民儲蓄的視角看,外匯儲備管理的目標就是實現外匯儲備國際購買力的保值增值。
這種國際購買力可以用一籃子貨幣或者一籃子商品來衡量。一籃子貨幣權重可以用中國進口額的市場分布來制訂,而一籃子商品也可以用中國進口額的商品分布來制訂。
如果以美聯儲公布的美元貿易加權指數來調整中國外匯儲備存量,並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在2003年之前,調整前後互有高低。但自2003年隨著美元有效匯率步入一個較長的貶值時期,用美元指數調整後的中國外匯儲備存量開始持續低於調整前的外匯儲備存量,且差距越來越大。截至2009年9月底,這一差距已經超過5000億美元。這也可以被理解為,由於美元國際購買力下降而給中國“國外儲蓄”造成的資本損失。
另外,以國際油價衡量的外匯儲備國際購買力波動非常劇烈。比如,近期原油價格大幅攀升,即意味著中國外匯儲備購買力的下降。低於買價時,則產生資本損失。資本利得分配則是基金將買賣股票或債券的獲利分配給基金投資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