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多洛夫

費多洛夫,俄羅斯結晶學家、礦物學家、岩石學家。

基本資料

暫無

中文名:費多洛夫
生卒:1853年12月22日~1919年5月21日
描述:地質學家
籍貫:俄羅斯

個人概述

費多洛夫,俄羅斯結晶學家、礦物學家、岩石學家。

職業生涯

1853年12月22日生於俄國奧廉堡。1872年畢業於軍事工程學校。1883年畢業於聖彼得堡礦業學院。曾任烏拉爾圖林斯克礦區礦業工程師。莫斯科農學院教授、聖彼得堡科學院副院長、聖彼得堡礦業學院院長。1896年當選為巴瓦爾斯克科學院院士。1919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同年5月21日在彼得格勒逝世。

個人榮譽

1896年當選為巴瓦爾斯克科學院院士。1919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個人影響

費多洛夫還提出用“費氏化學四面體”來表示某些岩石和複雜礦物的化學成分。他的主要著作還有《結晶學教程》(1891,1897,1901)和《晶體的對稱和結構論文精選》(1949)等。

人物評價

費多洛夫一生最主要成就是發明了“萬能旋轉台”。1867年偏光顯微鏡技術運用到岩石學研究中,使岩石礦物鑑定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但在偏光顯微鏡下鑑定岩石薄片中的礦物時,人們碰到薄片中礦物的非定向位置與鑑定中要求定向的礦物切面之間的矛盾。在偏光顯微鏡的條件下,岩石薄片平面只能在載物台平面內轉動。因此,要鑑定礦物的光學常數只能*從許多顆粒中選擇定向顆粒的方法。為了選擇完全準確的定向顆粒,常常耗費很多時間,或者由於薄片中根本不存在某種定向顆粒而宣告失敗。在這種情勢下,促使人們嘗試改變偏光顯微鏡的條件。

費多洛夫首創了一種旋轉台,使礦物的一個任意切面能在三度空間中圍繞幾個軸而旋轉,以獲得所要求的定向切面,從而解決了偏光顯微鏡下鑑定礦物時不易解決的矛盾。他於1889年提出了旋轉台法的基本原理。當時他發明的是雙圈反射測角儀,方便了晶體測角的工作。1893年他公布了這個方法,並稱之為“經緯儀法”。這是一種原始的二軸台(一個直立軸和一個東西方向水平軸),在二軸台上已經可以找到光軸、光率體主軸和某些結晶方向,以及區別均質體、一軸晶和二軸晶,但是要藉助於比較複雜的操作和投影作圖,因此,費多洛夫又將它改進為三軸台、四軸台,主要是增加了一個南北方向的水平軸,因而可直接測光率體主軸和光軸,大大簡化了操作步驟。原偏光顯微鏡測定的只能稱為常數的近似值,旋轉台測定的才能稱為光學常數

旋轉台能研究複雜的雙晶律,並利用雙晶來鑑定礦物,在其上附加一些裝置還可以精確地測定礦物最主要的光學常數--折光率,所以被稱為“萬能台”,現仍紀念發明者而命名為“費多洛夫台”(簡稱“費氏台”)或“費多洛夫旋轉台”(簡稱“旋轉台”)。旋轉台足以鑑定出某些固溶體系列中的礦物名稱,因而對於岩石成因理論研究及岩組學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決定性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