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

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現有固定人員19名,其中教授(研究員)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6人,有國家級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貴州省核心專家1人,省管專家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科技人才2人,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

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現有固定人員19名,其中教授(研究員)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6人,有國家級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人,貴州省核心專家1人,省管專家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科技人才2人,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 中心現有實驗室面積310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2000餘萬元。先後承擔了國家“973”計畫項目、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項目、貴州省重大專項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60餘項,科研經費達3000餘萬元。現已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其中SCI收錄80餘篇,獲得專利授權5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2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化工部二等獎、三等獎2項、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在精細農藥化工、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在國內外具有較高影響,是國內本領域的重要學術機構。
近年來,中心瞄準我國科技發展的重大問題和地方經濟建設的重大需求,進行多學科集成創新,取得了多項具有智慧財產權的標誌性成果,先後與國內外數十家化工、製藥和能源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係,共轉讓科技成果20餘項,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3年培養出博士、碩士66名,現有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152人。
工作條件:中心設有綠色農藥研究室、可再生生物能源研究室、藥物化學研究室、精細化工研究室、天然產物化學研究室、細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研究室、農藥殘留研究室。擁有500 MHz核磁共振儀、X-射線衍射儀、液質聯用儀、氣質聯用儀、元素分析儀、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製備液相色譜儀、紅外光譜儀、單模聚焦微波合成系統、螢光定量PCR儀、倒置螢光生物顯微鏡、生物潔淨安全櫃、超低溫冰櫃、CO2細胞培養箱、高速冷凍離心機、蛋白電泳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儀器設備,具有較完備的儀器設備和分析測試手段。
研究方向: 1. 綠色農藥的設計、合成與工程化研究;
2. 生物質能源及資源綜合利用的工程化研究;
3. 精細化工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產業化開發。
主要學術成就、創新點 1、以西部特色植物天然活性成份多元烯酸、氨基膦酸等為先導,進行了抗菸草花葉病毒新農藥創製工作。自主創製出一個高效抗病毒劑-病毒星,室內抗菸草花葉病毒毒力測定和在貴州、雲南、四川、重慶、河南五地進行農藥登記田間藥效兩年試驗的結果表明:10%毒氟磷乳油和30%毒氟磷可濕性粉劑的藥效明顯高於對照藥劑植病靈、病毒A和寧南黴素,毒理學試驗結果表明:毒氟磷屬於低毒化合物,無刺激性,三項致突變試驗皆為陰性。對魚、鳥、蜜蜂、家蠶生態環境安全的特點。已經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ZL 021132526、ZL 05100030417),獲得國家農業部新農藥登記,成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結構全新的抗TMV農藥新品種,相關技術轉讓給國內農藥生產骨幹企業,為我國農藥工業的發展增添力量。為進一步最佳化抗花葉病毒高活性先導物,探索作用靶標奠定了基礎。
2、以天然產物為先導的結構, 在其結構中引入氟和雜環、α-氨基膦酸酯類、2-氰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等,進行了綠色農藥創製,以首次在國際上報導氰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的抗TMV活性和抗癌活性,進行多種微波和超聲輻射合成綠色新方法研究,為進一步設計新型抑菌劑分子奠定了基礎。
3、研究開發出了防治水稻、棉花、蔬菜、水果和菸草等作物主要土傳病害新型環保系列殺菌劑; 首次研發出溶劑法閉環合成惡霉靈原粉新工藝,在合成方法、工藝條件、分析方法、質量控制、廣枯靈新製劑開發上集成創新;自主設計建成了年產100噸惡霉靈原粉和1000噸廣枯靈製劑工業生產裝置;惡霉靈原粉收率比國內外同類產品提高10%以上;首次研製出兩種新型催化劑分別合成中間體和甲基立枯磷,提高了反應效率,減少了副產物生成;省去了老工藝中原有的分離、中和、萃取三個工序,大幅縮短了工藝流程和生產周期;國內首家實現95%甲基立枯磷原粉和製劑的工業化生產;開發出高純度甲基立枯磷原粉,國內首次和獨家獲得農業部農藥登記, 發展成為國內防治土傳病害的主導藥劑,推動了我國高毒高殘留土傳病害防治藥劑老品種的更新換代,促進了我國農藥工業的進步和植保事業的發展。
4、喀斯特山地特色植物生產生物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圍繞我國的能源戰略,根據貴州省資源狀況和貴州省省情,開展喀斯特山地特色植物樹種小油桐生產生物柴油及綜合利用研究。主要階段性成果包括:
(1)小油桐資源調查和優質種源篩選
進行了小油桐在我國西南地區資源狀況調查,確定了小油桐自然分布地區、適宜種植地區,尤其是進行了小油桐造林的立地選擇。確定了索氏提取法為種子油提取實驗室優惠方法,並將之作為評價小油桐種子含油量標準方法;確定了熱榨法為工業化生產中種子油提取方法,並最佳化了提油工藝條件。在此基礎上對貴州、四川、雲南等地區的小油桐種子進行了含油量分析比較,並對各地區種子油中脂肪酸組成進行了研究;結合種子產量、含油量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評價,確定小油桐優質種源產地。
(2)小油桐種子油生產生物柴油工藝研究
先後研究了液相法和固相催化法生物柴油生產工藝,完成了高效、高活性固體催化劑的研製工作,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固相催化法生產生物柴油工藝研究,採用固體催化劑轉化率達到99%,甲酯收率大於95%,在整個酯交換反應過程中(包括後處理)沒有三廢產生,是一個清潔生產工藝;建成300噸/年中試生產線,完成中試試驗,取得較好效果。進行了小油桐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含量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氣相色譜分析方法。生產出生物柴油樣品約100噸,樣品各項指標均優於國產零號柴油,排放達到歐Ⅳ標準。貴州中水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採用本團隊研發固相催化新工藝的成果,建成投產1萬噸小油桐生物柴油生產線,實現了產業化。
(3)對生物柴油產品進行理化指標測試和性能評價
將生物柴油樣品送到廣東省石油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了生物柴油產品的理化指標測試。與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大眾、殼牌、博世等四家公司合作,向德方提供生物柴油樣品120公斤,開展生物柴油的理化指標和綜合性能評價試驗,結果表明,小油桐生物柴油理化指標符合歐洲現行生物柴油EN14214標準。北京理工大學汽車動力性及排放測定國家專業實驗室進行柴油機動力性、經濟性、全負荷煙度、排氣污染綜合排放實驗(CO、HC、NOX和微粒),結果表明,小油桐生物柴油在動力和經濟性方面與0#柴油相當,排放性能顯著由於0#柴油。重慶國家重型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提進行汽車整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試驗,結果表明小油桐生物柴油與0#柴油相當。
(4)小油桐資源綜合利用研究
對小油桐種子提油後的殘渣(提取原油後的油餅)、小油桐葉、莖、皮、根等各部位進行了活性成份的提取、分離、純化和結構鑑定和抗癌活性篩選,從中篩選出天然活性成份GU170,在5 µM濃度下,對前列腺癌PC3細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達到81.1%。此外二萜類化合物05281在10 µM濃度下對PC3的增殖抑制率達82.8%,對乳腺癌細胞BCap-37的增殖抑制率達79.7%,對人胃癌細胞BGC823的增殖抑制率達75%。對這些活性成分進行深入研究和開發,有可能研製出新的抗腫瘤藥物。
在貴州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鑑定中,專家組一致認為上述工作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