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流通正常化

因此我們說物價指數是衡量貨幣流通量多少,貨幣流通是否正常的主要標誌。 貨幣流通正常化的意義首先,有利於促進生產發展和商品流通的順利進行。 貨幣流通正常,就能使貨幣順利地買到所需要的商品,商品可以順利實現銷售,這就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和商品流通的進行。

貨幣流通正常化的標誌

一看社會商品可供量與社會貨幣購買力是否平衡。
這是衡量市場貨幣流通量是否正常的重要標誌。這是因為貨幣總是購買商品的,這裡的社會商品可供量,指的是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的物質商品總量,它既包括進口大於出口的那部分商品,也包括國內生產的生產資料商品和消費資料商品。而社會貨幣購買力,則指一定時期內社會各方面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支付能力,它既包括出口順差取得的外匯收入用於購買國內商品的支付能力,也包括現金貨幣支付能力和存款貨幣的支付能力。這樣才能反映商品可供量與貨幣購買力關係的全貌。至於其中的數字來源,一般可用工農業總產值或社會總產值,作為社會商品可供量的依據。因為工農業總產值的絕大部分是通過貨幣進行交換的,這樣大體可反映出整個國家貨幣流通的基本狀況。
二看經驗數據。
這是歷史經驗的結晶,它包括現金流通量與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例(1:8);現金流通量與商品庫存的比例(1:5)等等。依此再結合計畫期的增減變化因素進行調整。其原理基本與第一點相同。
三是看物價指數是否穩定。
紙幣流通規律表明,當流通中貨幣量過多時,單位紙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就下降,體現在價格上,表現為物價上漲,於是產生通貨膨脹。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價格是貨幣幣值的顯示器,而反映價格變動水平的指標數值是物價指數。因此我們說物價指數是衡量貨幣流通量多少,貨幣流通是否正常的主要標誌。這一點尤其是在市場機制比較健全,價格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其意義更大。
總之是看商品是否豐富,物價是否穩定,商品生產與流通是否正常。

貨幣流通正常化的意義

首先,有利於促進生產發展和商品流通的順利進行。貨幣流通正常,就能使貨幣順利地買到所需要的商品,商品可以順利實現銷售,這就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和商品流通的進行。市場上貨幣多了或少了,對生產和流通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貨幣多了,就會造成物資供不應求,貨幣少了,就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從而影響商品流通的擴大和生產的發展,妨礙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速度。
其次,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關係,鞏固工農聯盟。正常穩定的貨幣流通,是促進工農業產品等價交換,加強城鄉聯繫,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條件。如果市場貨幣量過多,商品供應不足,農民出售農產晶後,在市場上買不到所需要的工業晶,就會挫傷農民交售農副產品的積極性。反之,如果市場貨幣過少,就可能使農民一部分農副產品銷售不出去,使國家工業品滯銷,妨礙城鄉物資交流,不利於工農業生產的發展。
第三,有利於人民生活的安定和改善。保持貨幣流通正常化,有利於貫徹按勞分配原則,不斷提高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調動廣大勞動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反之,如果市場上貨幣過多,必然會引起物價上漲,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職工的實際生活水平。
第四,有利於鞏固社會主義經濟陣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貨幣已不能轉化為資本。但是,如果市場上貨幣過多,商品不足,物資供應緊張,就會被有嚴重資本主義思想的人所利用,出現黑市、投機倒把等資本主義傾向,擾亂市場,破壞社會主義計畫經濟。因此,保持貨幣流通正常化,有利於防止和打擊投機倒把等經濟犯罪活動,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陣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