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貨幣流通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貨幣流通

商品和貨幣的易位,是貨幣流通的基本的形式(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貨幣)。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於信用和銀行的存在,貨幣流通具有現金流通和轉帳流通兩種形式。 國家手中掌握的大量商品,是穩定貨幣流通的物質保證。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貨幣流通

正文

社會主義國家以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通過商品買賣等形式,在人們之間形成的不斷轉手的運動。商品和貨幣的易位,是貨幣流通的基本的形式(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貨幣)。
貨幣流通的形式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於信用銀行的存在,貨幣流通具有現金流通和轉帳流通兩種形式。在中國,貨幣流通以國家銀行為中心,並與信用活動結合在一起。①現金流通指人民幣的紙幣和硬輔幣的流通,主要服務於和居民有關的貨幣收支,如支付工資、獎金、收購農副產品及其他對個人的支付。②轉帳流通,主要指各單位的活期存款的流通,一般服務於國家機關、事業、企業單位之間發生的貨幣收支。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除結算起點以下的小額收支可使用現金外,一律通過銀行辦理轉帳結算。目前,中國的銀行貨幣收付總額絕大部分是通過轉帳進行的,現金流通限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轉帳流通已成為貨幣流通的主要形式。這就為有計畫地調節貨幣流通、聚集和分配貨幣資金創造了有利條件。現金流通和轉帳流通緊密聯繫,相互補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貨幣流通渠道 中國為了加強貨幣流通的計畫管理,把貨幣流通的兩種形式作了嚴格的劃分,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流通渠道,即現金流通渠道和轉帳流通渠道。
現金流通渠道 分為現金投放渠道和現金回籠渠道兩方面(見現金計畫)。現金投放渠道有以下四條:①工資和對個人的其他支出。包括國家職工工資、集體職工工資、其他勞動報酬以及對個人的其他支出。這類投放是銀行在城鎮投放現金的主要渠道,是形成城鎮居民消費品購買力的基本因素。②行政管理費支出。包括行政事業單位的行政費和企業單位的管理費。它形成社會集團購買力的一部分。③農村財政、信貸支出。包括國家財政支援農村的投資、小型水利補助費、國家向農村投放的農貸和預購訂金等。這些農村財政、信貸支出,主要採取轉帳形式,但也有一部分使用現金,如,農村基層組織提取現金支付工資、津貼,用於零星採購、支付管理費用,信用社對個人發放貸款、支付儲蓄等。④農副產品收購支出。它是銀行向農村投放現金的主要渠道。國家向農村集體單位收購農副產品,主要通過轉帳結算。集體單位取得收入後,一部分作為生產費用和積累,形成對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力;另一部分,提取現金作勞動報酬。此外,國家向農民個人收購農副產品要支付現金。農民的現金收入,除一部分用於購置生產資料外,主要部分用於購買生活資料,形成農村居民的消費品購買力。
在上述四條現金投放渠道中,前三條渠道屬於非商品性投放。其特點是:國家投放貨幣,實際上是國家向市場投放物資,國家商品庫存會相應地減少。第四條渠道屬於商品性投放,國家收購農副產品,雖然投放出大量現金,但是,錢出去,貨進來,國家可以掌握大量物資,增加商品庫存,從而增加回籠貨幣的能力。只要收購農副產品的價格合理,產品又符合社會需要,這種現金投放,就不存在貨幣量過多的問題。
現金回籠的渠道也有以下四條:①銷售商品收入,簡稱“商品回籠”,是現金回籠的主要渠道。大力發展符合社會需要的生活資料的生產,是增加現金回籠能力的根本性措施。②服務事業收入,簡稱“服務回籠”,主要是指船票、戲票、水電費、文教衛生等方面的現金收入。③向居民個人徵收的稅款收入,簡稱“財政回籠”,如車船牌照稅、集市交易稅、屠宰稅等現金收入。④儲蓄存款和收回農貸,簡稱“信用回籠”。儲蓄對居民來說,是推遲了購買力的實現,從整個社會來看,由於此存彼取,互相交錯,在銀行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餘額,這部分餘額是銀行信貸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按政策及時收回農貸,不僅可以加速農貸資金的周轉,充分發揮農貸支援農業生產的作用,同時也可以起到調節社會購買力的作用。
轉帳流通渠道 轉帳流通是通過銀行各存款帳戶之間數字的劃轉進行的。在辦理轉帳結算過程中,各種轉帳憑證實際上執行貨幣的職能,是轉帳流通的工具。轉帳流通,貨幣沒有離開銀行,對銀行來說,不存在什麼貨幣投放和回籠的問題。轉帳流通渠道按其服務對象的經濟活動內容的性質來劃分,主要有以下五條渠道:①商品交易結算。②勞務供應結算。③財政部門的預算收支。④主管部門及其所屬單位的資金撥繳。⑤銀行信貸收支。以上①和②是轉帳流通的兩條主要渠道,它直接為商品和勞務交易服務。③和④屬於資金無償再分配性質。⑤雖然也屬於資金再分配性質,但它是有償的,對各企業單位的資金餘缺可以進行靈活的調劑;同時,它還是銀行根據商品流通擴大的需要,為社會增加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量的渠道。銀行信貸收支規模,對轉帳流通和現金流通的規模,都有直接影響。貸款的發放,會引起社會貨幣流通量的增加,意味著社會購買力的增加;貸款的收回,會引起貨幣流通量的減少,意味著社會購買力的減少。
貨幣流通的規律 貨幣流通決定於商品流通。馬克思在分析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的辯證關係的基礎上,揭示了貨幣流通規律,以公式表示,就是: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貨幣流通

從這一公式中可以看出:一定時期流通中的貨幣必要量,是由商品價格的高低、商品總量的多少和貨幣流通速度的快慢三個因素決定的。假定貨幣流通速度已定,流通中所必要的貨幣量,就取決於商品價格水平×商品總量,即商品價格總額,這是貨幣流通規律的基本內涵。這一規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仍然適用。
在紙幣流通代替了金屬貨幣流通以後,又產生了紙幣流通規律,貨幣流通規律便和紙幣流通規律同時起作用。紙幣作為價值符號所“特有的運動不是從商品形態變化直接產生的,而是由於它同金的正確比例遭到破壞產生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 112頁)。如果紙幣的投放量(指紙幣發行量和各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量等因素)被嚴格地限制在它代表的金屬貨幣數量內時,“它們的運動就只反映貨幣流通本身的規律”(同前,第23卷,第147頁)。只有當時紙幣投放量超過了它所代替的同名的金幣量時,貨幣流通規律的作用才為紙幣流通的特有規律所代替,即以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社會主義國家要根據貨幣流通規律的要求,有計畫地調節貨幣流通,使紙幣的投放量限制在流通中的貨幣必要量的範圍內,以保持幣值和物價的基本穩定。
中國穩定貨幣流通的政策 為了防止通貨膨脹和保持國民經濟的平衡發展,中國採取穩定貨幣流通的政策,力求遵照貨幣流通規律的要求,保持貨幣流通的正常化。衡量貨幣流通量是否正常的標誌是:①社會貨幣購買力和社會商品供應量在總額上和結構上是否平衡。如果都保持平衡,貨幣流通就算正常,否則,就是不正常。②社會貨幣購買力同商品庫存之間的比例關係是否合理。一定的商品庫存是商品流通的必要條件,衡量貨幣流通是否正常,不能僅看當年商品的供應狀況,還要看社會商品庫存是否合理。合理的商品庫存,不僅在總額上要與貨幣流通量保持合理的比例,而且庫存結構也要合理。只有庫存總額和結構都合理了,才能成為貨幣流通正常化的物質保證。③商品價格總水平是否穩定。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物價變動雖然不能完全反映貨幣流通的狀況,但是,中國隨著價格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完善,統一定價範圍將逐步縮小,浮動價格和自由價格的範圍將逐步擴大,在這後兩種範圍內的價格決定,不同程度上受市場供求,從而受流通中的貨幣量的影響。因此,價格的變動仍不失為測量貨幣流通正常與否的一個數據。
中國實行穩定貨幣流通、促進經濟發展的方針,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這是因為國民經濟處於國家的計畫和指導之下,主要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流通都是受到計畫調節的,國民經濟中的主要貨幣收支也是受國家計畫控制的,這就為穩定貨幣流通提供了前提條件。國家手中掌握的大量商品,是穩定貨幣流通的物質保證。財政收支和信貸收支(見信貸計畫)是最集中的貨幣收支,財政和銀行由國家掌握,國家可以根據巨觀決策的要求,有計畫地調節財政收支和信貸收支,對貨幣流通總量和貨幣流通方向的構成起決定性的作用。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