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效果

財政收入效果指社會主義國家財政資金籌集過程所取得的社會實效。

財政收入效果

觀察財政收入效果的方法 通常通過下列幾種比較進行:
①財政收入量與支付費用的比較。財政資金籌集的任務,是把一切應當動員的財政收入如數繳庫。實際入庫的財政收入總量,就是財政資金籌集活動的成果,而為取得這些成果,同其他社會活動一樣,也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即要支出一定的費用。以最少的費用取得儘可能多的收入,或者取得一定收入所費越少,則財政收入效果越大,反之效果就越低。
②實際收入量與客觀限量的比較。一定時期內的財政收入總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只有在客觀數量界限允許的範圍內才是正常的,才能給社會帶來實際效果而無損害。因此,財政收入效果還通過實際收入量與客觀限量相比較表現出來,通常要以收入量超越或低於客觀數量界限的程度進行考察。在實際工作中,也常把財政實際收入量同預算計畫收入量進行比較,實際收入量超過計畫收入量則為效果好。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民經濟存在著巨大潛力,在制訂國家預算過程中很難充分估計到這些潛力,預算中的計畫收入打不足的情況會經常存在,通過日常預算執行過程中充分挖掘增加財政收入的潛力,使財政收入的實際數量超過預算計畫收入量,形成超收。然而,這一超收也要受客觀數量界限制約,它只有在不超過客觀數量界限的前提下,才能視之為效果(見財政分配的數量界限)。
③收入方式間的比較。財政聚財活動要通過一定形式和方法來實現,不同方式和方法對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利益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方式恰當,就可以正確處理財政收入與繳納者之間的利益關係,調動其培養財源的積極性,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聚財的同時可以起到生財作用。方式方法不當,就會抑制繳納者的積極性,影響經濟發展,破壞財源,給經濟社會造成損失。所以,比較財政收入方式和方法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狀況,也是觀察財政收入效果不可忽視的一個內容。
提高財政收入效果的途徑 ①提高對講求財政效果的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財政在組織收入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積聚了巨額資金,也在組織收入工作上積聚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幾十年實踐表明,講求財政收入效果是一個客觀要求,人們正確認識它,遵循它的運行規律,就可以給經濟社會帶來實效。否則,不但造成經濟社會的損失,財政本身也難以順利實現其職能。②建立健全講求效果的責任制度,使籌集財政收入的各有關方面都對提高效果承擔實質性責任。財政收入效果是社會總體效果,任何一個方面或環節的忽視都會造成財政收入效果的降低。③講求聚財之道。在籌集財政收入過程中要防止單純財政觀點,認真遵循財政分配規律,講求政策和方法,做到取之有道而不傷民,才能對社會再生產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