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瓜蔞散[貝母瓜蔞散]

貝母瓜蔞散[貝母瓜蔞散]

貝母瓜蔞散,中藥製劑名稱。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嗆急,咯痰不爽,澀而難出,咽喉乾燥哽痛,苔白而乾。

基本信息

介紹

瓜蔞 瓜蔞

方劑名稱: 貝母瓜蔞散

藥物組成: 貝母一錢五分(4.5g),瓜蔞一錢(3g),花粉,茯苓,橘紅,桔梗各八分(各2.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潤肺清熱,理氣化痰。

主治: 燥痰咳嗽。咳嗽嗆急,咯痰不爽,澀而難出,咽喉乾燥哽痛,苔白而乾。

方歌:貝母瓜蔞散茯苓,陳皮桔梗花粉增,咳嗽咽乾痰難咯,潤燥化痰病自清

方解

《醫學心悟》 《醫學心悟》

本方證多由燥熱傷肺,灼津成痰所致。燥痰不化,清肅無權,以致肺氣上逆,咳嗽嗆急;“燥勝則乾”(《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燥傷津液,故咯痰不爽、澀而難出、咽喉乾燥哽痛;苔白而乾為燥痰之佐證。治宜潤肺清熱,理氣化痰。方中貝母苦甘微寒,潤肺清熱,化痰止咳;瓜蔞甘寒微苦,清肺潤燥,開結滌痰,與貝母相須為用,是為潤肺清熱化痰的常用組合,共為君藥。臣以天花粉,既清降肺熱,又生津潤燥,可助君藥之力。痰因濕聚,濕自脾來,痰又易阻滯氣機,無論濕痰抑或燥痰,皆須配伍橘紅理氣化痰、茯苓健脾滲濕,此乃祛痰劑配伍通則,但橘紅溫燥、茯苓滲利,故用量頗輕,少佐於貝母、瓜蔞、花粉等寒性藥中,則可去性存用,並能加強脾運,輸津以潤肺燥。桔梗宣肺化痰,且引諸藥入肺經,為佐使藥。全方清潤宣化並用,肺脾同調,而以潤肺化痰為主,且潤肺而不留痰,化痰又不傷津,如此則肺得清潤而燥痰白化,宣降有權而咳逆自平。

本方與清燥救肺湯、麥門冬湯同治燥咳,但主治病機不盡相同,因而立法、用藥亦隨之而異。本方證為燥熱傷肺,灼津為痰所致,故方中以貝母、瓜蔞為主,旨在潤燥化痰,主治燥痰咳嗽、痰稠難咯;清燥救肺湯證為新感溫燥,耗氣傷陰,故方中以桑葉宣肺,配伍石膏清熱、麥冬潤燥、人參益氣,旨在清宣燥熱,主治溫燥傷肺、身熱頭痛、乾咳少痰、口渴等;麥門冬湯證為肺胃陰虛,氣火上逆,故方中以大量麥冬配伍半夏、人參,旨在滋陰潤肺,降逆下氣,主治虛熱肺痿、咳唾涎沫等。

《醫學心悟》卷3類中風篇另有一貝母瓜蔞散,較本方少花粉、茯苓、桔梗,多膽南星、黃芩、黃連、黑山梔、甘草,主治痰火壅肺的類中風證,其證雖亦卒然昏倒、喉中痰鳴,但無喎斜偏廢之候。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燥痰證的常用方。臨床套用以咳嗽嗆急,咯痰難出,咽喉乾燥,苔白而乾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如兼感風邪,咽癢而咳,微惡風者,可加桑葉、杏仁、蟬蛻、牛蒡子等宣肺散邪;燥熱較甚,咽喉乾澀哽痛明顯者,可加麥冬、玄參、生石膏等清燥潤肺;聲音嘶啞、痰中帶血者,可去橘紅,加南沙參、阿膠、白及等養陰清肺,化痰止血。

3.現代運用 本方可用於肺結核、肺炎等屬燥痰證者。

4.使用注意 對於肺腎陰虛,虛火上炎之咳嗽,則非所宜。

[加減法]

1.若兼有風邪侵肺時,可加入桑葉10 苦杏仁8 前胡8

2.肺絡被燥傷,咳痰有血絲者,應去掉橘紅這一味藥,而加入北沙參20 麥冬12 仙鶴草12

3.咳甚者可加入苦杏仁8 桑白皮12 枇杷葉8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醫學心悟》卷3:“ 燥痰澀而難出,多生於肺,肺燥則潤之,貝母瓜蔞散。”

2.方論選錄 冉先德《歷代名醫良方注釋》: “燥痰之證,多由肺陰不足、虛火灼津而成。方以貝母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為君;瓜蔞、花粉清熱滌痰而潤燥為臣;茯苓、橘紅健脾理氣以祛痰為佐;桔梗載諸藥入肺,宣肺利氣為使。共奏清熱潤燥,理氣化痰之功,使肺陰得潤而燥痰可除,清肅有權則咳逆可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