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塔鞋博物館

貝塔鞋博物館

貝塔鞋博物館建於1995年,位於多倫多市中心的布盧爾西街上。裡面收集了一萬兩千多雙鞋子,從古埃及時代的草鞋,到洛可可時代精緻華貴的緞面女鞋,再到最近館內的收藏,橫跨數千年的歷史。

基本信息

建築布局

貝塔鞋博物館 地下一層是一個固定的展覽,主題是鞋子的歷史。二樓和三樓則分別展有洛可可時代鞋子以及珍藏展等。因為鞋子太多,該館會不定期改變展覽主題,讓遊客們探尋隱藏在每一雙來自不同國度和不同文化背景下鞋子背後的故事。

地下一層

在該館地下一層的鞋子歷史展廳,訴說著人類和鞋子親密接觸的故事,一雙雙形狀色澤迥異的鞋子目睹了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的各個王朝的興衰。據悉,該館現存最古老的鞋子來自於古埃及地區,是從底比斯王國大型墓葬中挖掘出來的,距今已經三四千年,由棕欖樹葉子和草製成。該館珍藏的數千年前的古鞋大多數是來自於古埃及和中東地區,因為這些地方氣候比較乾燥,物品不易腐化,所以也適合保存鞋子。

在這裡展出的大部分鞋子是各種古老文明留下來的,很多鞋子的功能並非只是用來穿,有時候則是宗教、王權的象徵。比如有雙外部用五顏六色的彩珠編的靴子,最頂上是一張人面,中間有兩隻小鳥在張望。這種靴子是非洲約魯巴首領穿的,這些精心編織並非僅僅是為了裝飾,而是約魯巴首領權力的象徵。

二樓

與古老文明色彩單一、大部分灰白黯淡色澤的鞋子形成鮮明對比,二樓展出的‘迷人的洛可可女性主義和鞋子’可謂是‘鞋中龍鳳’,看到那一雙雙精緻奢華、色澤鮮艷的鞋子,仿佛可以看到在裝飾富麗堂皇的法國凡爾賽宮,貴婦們穿著它們邁著優雅的舞步,跳過一場又一場華麗的探戈。

洛可可風格的鞋子用料和裝飾一般都用蕾絲,使用大量滾邊、金箔等。到了十八世紀末,連高級金屬、珠寶或人造鑽石也都用來為鞋子增添光彩。

這些鞋以高跟為主。頗具諷刺意義的是,法國大革命後,一些王公貴族掉了腦袋,鞋子就從華麗轉向簡單樸實,從鞋面上說,那些精緻的蕾絲珠寶裝飾以及絨面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簡單樸實的布鞋,原來嚇人的高跟也變成了徹底的平底。

三樓

三樓展出的鞋子則形狀各異、千奇百怪,是近幾百年來的精品。最不可思議的一雙鞋子要屬來自十六世紀義大利的鞋子,這是一雙高幫鞋,整個鞋子的形狀像一把勺子,鞋底和鞋尖連在一起構成了‘勺子’的盛水部分,而腳跟所在地則是薄薄的一片。實際上穿上這雙鞋子的人自己根本不能走路,需要兩個傭人攙扶著。這在當時來說是一種富貴的標誌,因為只有有錢有地位的人才能雇得起傭人。所以對於鞋子的主人來說,穿這雙鞋,純粹是為了炫耀家世。

探訪加拿大多倫多貝塔鞋類博物館 探訪加拿大多倫多貝塔鞋類博物館

館藏文物

鞋子

館裡珍藏了不少名人的鞋子,如維多利亞女王的象牙睡鞋、邱吉爾的皮靴、伊莉莎白·泰勒的銀色拖鞋等。有趣的是,話劇《傾城之戀》在多倫多演出期間,梁家輝在劇中穿過的一雙皮鞋被博物館相中,永久收藏於博物館展出,這也是華人明星的鞋子首次被該博物館收藏。

此外,博物館還有各種材質的鞋,有獸皮、瓷土、木材、花草、金屬、絲綢等,形狀更是匪夷所思。鞋子的來源從深山獵戶到皇親貴族,從中國的三寸金蓮到撒哈拉沙漠的燙沙涼鞋,從阿拉斯加水獺皮靴到國王登基的珠寶禮鞋,從14世紀的埃及蘆葦鞋到世界滑冰冠軍的冰鞋。

相關背景

其製鞋工具也從數千年前的古埃及古物到時下的現代工具。博物館的創始人桑嘉·貝塔嫁給了以經營製鞋業為主的貝塔家族的後代,便對鞋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認為,鞋子是一個人的品位和個性的體現,從整個歷史看來,鞋子是技術發展的體現,更是記錄了一個社會的價值觀的改變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