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倫塔

貝倫塔

貝倫塔,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它是葡萄牙古老建築之一,此塔不僅是見證葡萄牙曾經輝煌的歷史遺蹟,它的獨特建築風格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為它帶來了世界各地旅遊觀光者,是里斯本最上遊客鏡頭的一個風景點。

基本簡介

貝倫塔貝倫塔
貝倫塔,矗立於特茹河北岸,是貝倫岸邊兩座名塔之一。此塔不僅是見證葡萄牙曾經輝煌的歷史遺蹟,也是里斯本最上遊客鏡頭的一個風景點。這是一座有著近500年歷史的古城堡,是葡萄牙有名的地標,也是里斯本的象徵,它見證了里斯本昔日曾有過的輝煌。如今它已被闢為博物館,首層還陳設有當年的大炮和炮台

貝倫塔看盡了世間的淒涼。貝倫塔建於1500年,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雖名為塔,但是它更像一座小型的碉堡,鎮守在河岸邊。整個塔身全部用大理石打造,底部原為儲藏室,後用來關押囚犯。每當漲潮時分,頂部的塔樓如浮在河面上,漂浮不定,美若仙境。貝倫塔位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聳立在特茹河畔,建於16世紀初,是當年扼守里斯本門戶的軍事要塞。貝倫塔是海盜式冒險航海的見證,是葡萄牙地理大發現的起點,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其外形像一座碉堡,全都用大理石建造,是里斯本無數紀念碑中最華麗、最優雅的建築。

歷史由來

貝倫塔貝倫塔
貝倫塔是為了守衛古司和入口、阻止敵人入侵建造的,是那個時代的象徵。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葡萄牙里斯本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海港。當時有必要建造一些防禦工事來防衛里斯本和它的港口。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Joo II )最早提出一個防禦計畫。貝倫塔就是這個計畫的一部分。貝倫塔的建造也為了紀念里斯本的主保聖徒,聖文森特(St. Vincent)。弗朗西斯科·德·阿魯達(Francisco de Arruda)被任命為貝倫防禦工事總建築師。他以前在北非建造過許多防禦工事,頗有名氣。貝倫塔的建造始於1514年,由皇家工程大臣迪奧戈·德·波伊塔卡(Diogo de Boitaca)主管,當時他也負責附近的聖哲羅姆派修道院的建造。貝倫塔在1520年完工,一年以後加斯帕·德·派瓦(Gaspar de Paiva)被任命該塔的第一任長官。

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早在15世紀末,里斯本已成為歐洲海洋探險中心。人們建造了貝倫塔,它是在原來的“格蘭德諾”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原來的“格蘭德諾”遺址曾經遭受過火災,因而,這次用石頭代替了木製結構。

地理位置

貝倫塔貝倫塔
貝倫塔,矗立於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特茹河北岸。坐落在特茹河入海口北岸的7個山丘上,有“七丘城”之稱。面積82.88平方公里。瀕臨大西洋,是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里斯本是葡萄牙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總統府、共和國議會、總理府、外交部和國防部等重要政府機構均設在濱河的帝國廣場。商業廣場一帶是古代皇宮。由於里斯本處於地中海—南亞地震帶上,城內多為低建築,但20世紀以來,也有不少高層建築拔地而起。城中最高點為聖喬治城堡,城垛巍峨,牆厚且堅,城頂高矗著聖喬治王子的塑像,保留著400年前的炮台,堡內用藤蘿裝設了一個大餐廳,一個精緻的動植園。被稱為里斯本露天博物館的聖若熱城堡,遊人如織。另外,有建於1147年的羅馬—哥德式大教堂,弗洛拉的聖文森教堂。有葡萄牙皇室先王祠的奧古斯丁修道院。卡馬爾教堂保持著最初面目。市郊多點綴著別墅、村舍、葡萄園、花園、公園和林地,更是一派明媚多姿的南國風光。里斯本大學建於1290年,是歐洲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此外還有高等技術學院,音樂、藝術等學院。市內交通以汽車和捷運為主,距
貝倫塔貝倫塔
城7.2公里處有國際機場。西郊大西洋沿岸有海濱浴場,是葡著名的旅遊區。

里斯本(Lisbon)是葡萄牙共和國的首都和葡萄牙最大的海港城市,位於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面積82平方公里。人口53.5萬(1999年)。里斯本北面為辛特拉山。葡萄牙最大的河流特茹河流經城市南部注入大西洋。受大西洋暖流影響,里斯本氣候良好,冬不結冰,夏不炎熱。一二月份平均氣溫為8℃,七八月份平均氣溫為26℃。全年大部分時間風和日麗,溫暖如春,舒適宜人。里斯本在史前時代就有人類定居。1147年,葡萄牙第一代國王阿方索一世奪取了里斯本。1245年,里斯本成為葡萄牙王國的首都和貿易中心。公元前為腓尼基人始建。13世紀成為葡萄牙首都。1755年全城三分之二毀於大地震,重建後的新城呈格子狀布局。城市日益擴大,興盛時為西歐大西洋沿岸各地與地中海區域間及東西方貿易的樞紐。戰略要地,為葡萄牙海空軍事基地,並有國際軍事設施。

建築風格

貝倫塔貝倫塔
在貝倫塔的建築風格上很容易看出弗朗西斯科·德·阿魯達的作用,他大量使用了摩爾人阿拉伯人的藝術元素,比如說崗亭頂端的胡椒粉盒形狀的炮台。為了顯示出國王的聲威,塔上裝飾了許多曼努埃爾式的象徵物,比如說厚的石繩環繞塔身,點綴石結、渾天儀或是耶穌十字和一些其他的動植物元素。其中一座石雕犀牛相當引人注目,它在崗亭的底座上,顯示了葡萄牙航海家探索海外的功績。

弗朗西斯科·德·阿魯達(Francisco de Arruda)在從北非返回時,被任命為貝倫塔要塞的總工程師。1514年,貝倫塔的建設開始了。當時是在王國的皇家工程大臣迪奧戈·德·波伊塔卡(Diogo de Boitaca)的指導下開始的。貝倫塔於1520年完工。

建築用途

貝倫塔貝倫塔一角
隨著時間流逝,貝倫塔失去了它建造時的主要用途,防守塔霍河(Tagus River)邊上的港口。在後來的幾個世紀中,它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甚至是燈塔。利用貯藏室被改造成的地牢,它也曾被用作為監獄。隨著時間的流逝,該塔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造。其中19世紀,改造達到了頂峰:塔本身保留了中世紀的風格,只不過要窄得多,且有四個拱頂的房間;而堡壘經改建,更加現代化,包括在原來放置大炮的地方設定了匹配物。之後,隨著新堡壘的建設,貝倫塔已經失去了它當初作為特茹河防護地的作用。據說,罪越重的犯人,就被關在越底層。當潮漲的時候,底層的犯人就會被淹死

現況概述

貝倫塔貝倫塔

貝倫塔就像聳立在美國紐約入港處的自由女神像一樣,聳立在里斯本港口的它成為了葡萄牙的象徵。在1983年,貝倫塔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站在高高的貝倫塔上,似乎看到了諸多航海家前仆後繼的大膽探險——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達·伽馬打開歐洲與印度的通商之門,麥哲倫則以實踐證實了“地球是圓的”真理。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航海的先驅者以生命和頑強的意志來探索人類之秘。倫塔就像聳立在美國紐約入港處的自由女神像一樣,成為葡萄牙的象徵。

離發現者紀念不遠處,我們看到了里斯本的地標,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貝倫塔(Torre de Belem) 。這座建在岸邊水上的塔除了是昔日葡萄牙作為防守敵人的地方,也是當年航海家們揚帆出海之處。越過鐵橋,走進了白色古堡型的貝倫塔,看見塔內有著多台大炮對著窗外,底層還有個上了鎖的地下室。塔內部的窗戶,圓梯,柱子及外部的設計都具有獨特的風格。站在貝倫塔頂上,眼前原本該是景色宜人的太加斯河(Rio Tejo)。可惜的是,到訪的這一天卻遇見了大霧,沒能目睹到漂亮的景色,令人遺憾。

遊客須知

貝倫塔貝倫塔
貝倫塔Torre de Belem:建於1515-1521年,是葡萄牙文藝復興式代表性建築,共有五層,外觀雕刻裝飾卻深受回教文化影響,曾作為燈塔看守進港船隻,地下室以前是監獄
地址:Avenida de Brasília
交通:坐有軌電車15路或乘公共汽車27、28、29、43、49、51路或坐火車到Belém station站下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7:00 沒有電梯。
票價:25歐元
電話:(21) 362 003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