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街鎮

貓街鎮

貓街鎮位於武定縣西南部,東鄰本縣獅山鎮,南鄰祿豐縣仁興鎮,西接祿豐縣中村鄉、元謀縣花桐鄉,北鄰本縣白路鄉、高橋鎮。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54公里(正興建的永武高速公路橫穿貓街境內7個村委會,57個村民小組,總長55.927公里,其中,主線長33.4公里,聯絡線長4.5公里,進場線長18.027公里)。貓街鎮建有文化站1個,文化娛樂室2個,擁有農村業餘文藝宣傳隊5支,70餘人。轄地區有貓街、百子、倉房、湯郎、白雲庵、永泉、大麥地、龍慶關、秧草地、七排、大廠、麥地沖、五柞甸、半山、三家村。

基本信息

概況

鎮政府鎮政府

貓街鎮位於武定縣西南部,東鄰本縣獅山鎮,南鄰祿豐縣仁興鎮,西接祿豐縣中村鄉、元謀縣花桐鄉,北鄰本縣白路鄉、高橋鎮。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54公里(正興建的永武高速公路橫穿貓街境內7個村委會,57個村民小組,總長55.927公里,其中,主線長33.4公里,聯絡線長4.5公里,進場線長18.027公里),國土總面積44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83米,最低海拔1980米,鎮政府所在地海拔2022米,全年平均氣溫15℃,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有銅、鐵、鋅、大理石、石灰石等礦產,動植物資源和水利資源豐富。
全鎮轄貓街、百子、倉房、湯郎、白雲庵、永泉、大麥地、龍慶關、秧草地、七排、大廠、麥地沖、五柞甸、半山、三家村共15個村委會,159個村民小組,6286戶,26043人,境內居住有彝、漢、苗、回、傈僳等8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數的67%。全鎮有黨支部25個,其中機關黨支部10個,農村黨支部15個,黨小組106個,黨員886人。
2006年,全鎮有耕地1957公頃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3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全鎮糧食總產量達820.2萬公斤,工農業總產值10204萬元,經濟總收入6446萬元,財政自收收入22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3元,烤菸產值為1093萬元,實現稅收240.04萬元。全鎮貧困人口數為17163人,占總人口數的67%,“山區、民族、貧困、冷涼”構成貓街鎮的四大特點。

礦產資源

礦產有鈦、銅、鐵、鋁、鋅、稀土、磷、石膏、石棉、大理石、木紋石等10多種礦體。其中,已初步探明鐵礦儲量2.46億噸,鈦礦1800萬噸,銅礦6.7萬噸,鉛鋅礦9.4萬噸,芒硝礦5884萬噸,木紋石34.8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有種子植物137科、538屬、1157種。有喬木198種,主要樹種有雲南松、華山松、油杉等,珍貴樹種有楸木、香

貓街鎮貓街鎮
樟、紫金杉、柏樹等。菌類有松茸牛乾菌乾巴菌雞樅、木耳、香菌等。中藥材有重樓、茯苓黃芩、金銀花、杜仲半夏等700餘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珍稀獸類有金貓、水獺、斑林狸、獼猴、穿山甲、林麝等,珍稀鳥類有鸕鶿游隼紅隼黑鳶松雀鷹白鳩等,珍稀兩棲類有紅螺疣等,爬行類有蟒等。

文化教育

中學全貌中學全貌

貓街鎮建有文化站1個,文化娛樂室2個,擁有農村業餘文藝宣傳隊5支,70餘人。
2006年全鎮共設辦21個教學點(其中,中學1個,國小20個),在職教職工224人,在校學生3081人。
2006年,在全鎮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鎮的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中學參考總人數共209人,上線133人,上線率達63.6%,600分以上22人,楚一中上線9人,被州民中錄取15人,全校綜合指數居全縣第二。中心國小畢業班統測成績,語數總評96.1分,占全縣第二。年內,有3所學校獲文明學校的稱號,其中,龍慶關國小獲州級文明國小校稱號;中學、白雲庵招銀希望國小獲縣級文明學校稱號。中國小均已達到縣教育局年初下達的質量目標。教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了五柞甸國小的整體搬遷和黃梨樹國小、三家村國小、百子國小、中心完小五所國小的續建,並全部投入使用。

民族文化

火把節-鬥牛火把節-鬥牛

貓街鎮民族文化特點
貓街在位於武定縣城西南部、金沙江支流猛果河上游,距縣城54公里,總面積447平公里。全鎮轄15個村委會,264個自然村,16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888人,居住著漢、彝、傈僳、苗、回等民族,是武定縣面積最大、人口較多的鎮。全鎮有耕地206公傾,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23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亞麻、白芸豆、黑瓜子、花椒、大蒜等。
全鎮設有1所中學,16所國小,肩負著全鎮所有適齡兒童的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貓街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民族風情,當地的彝族同胞早在三國時候就善於展現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別是七月的火把節更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彝家人的跳腳舞、民族服飾小鍋酒等便是展示彝族人民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同時也是彝家姑娘、小伙相互傳遞愛情的幸福時刻;還有每年五月苗族的花山節,也是苗族同胞舉辦盛大宴會的傳統節日,苗族人民的鬥牛、拔河、賽馬、苗族服飾展等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基礎設施

貓街鎮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2006年,全鎮累計實施工程動工19件,完工16件,工程總投資179.6萬元,完成土石方工程量7.3萬立方米,累計投入工日5.6萬個,改善灌溉面積2517畝。
2007年計畫實施水保工程兩件:大麥地小流域工程、湯郎小流域工程;計畫實施人畜飲水工程5件:大平地安全飲水工程、金鳳村飲水工程、陽家村飲水工程、石板河村飲水工程、木高古村飲水工程。
2006年基本煙田建設共涉及5個村委會21個村民小組,實施溝池工程3件,水窖工程183個,總投資357.09萬元,上級補助240.48萬元,其中建安費222.86萬元,受益民眾投勞折資66.86萬元。
2007年建設小水窖719個,分布在7個村委會,現開挖結束379個,澆築179個。
百子村委會迤三德村被列為2006年新農村試點後,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方案的要求,結合該村實際,在廣泛徵求民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規劃和實施方案。整合部門資金45萬餘元,實施了村間道路、文化室、公廁、籃球場、垃圾池、沼氣池、經濟林果種植等項目。12月27日通過了縣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驗收。五柞甸村委會續建工程實施完工,並已投入使用。湯郎、倉房兩個村委會辦公樓主體工程建蓋已基本完工,其附屬工程正在抓緊施工。

新農村建設

鄉鎮一角鄉鎮一角

貓街鎮新農村建設和整村推進規劃
百子村委會迤三德村被列為2006年新農村試點,整合部門資金30萬元,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方案的要求,結合該村實際,在廣泛徵求民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規劃和實施方案。共實施村間道路、文化室、公廁、籃球場、垃圾池、沼氣池等工程。2007年上報新農村建設點兩個:貓街村委會仁興村、百子村委會迤三德。
2006年完成湯郎、倉房兩個村委會辦公樓建蓋。
1、整村推進項目
2007年扶貧整村推進實施了3個村:三家村村委會石板河村、大廠村委會大水溝村、百子村委會迤三德村。
三家村村委會石板河村整村推進項目內容:三家村至石板河開挖村組公路3.9公里,橋2座。村間道路500米。人畜飲水工程1件,種植核桃72畝,科技培訓300人次,建標誌碑1座,扶貧資金投資15萬元。
大廠村委會大水溝村村推進項目內容:村間道路280米,架設高、低壓線路2.4公里,人畜飲水工程1件,種植核桃60畝,科技培訓300人次。建標誌碑1座,扶貧資金投資15萬元。
百子村委會迤三德村推進項目內容:溝渠防滲350米,農戶外牆粉刷,節能灶改造63眼,種植核桃76畝,科技培訓400人次。籃球場1塊,建科技文化室90㎡(磚混結構)建標誌碑1座,扶貧資金投資15萬元。

特色產業

乾巴菌 乾巴菌

貓街鎮經濟社會規劃
根據貓街資源的空間分布情況和經濟發展現狀,從交通區位、環境氣候、現狀角度出發,要聚全鎮之力打造“烤菸大鎮、林果大鎮、養殖大鎮、旅遊大鎮、特色小鎮”。結合上級各部門認知的概念,用“四大一小”作為貓街的形象理念,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加快“四大一小”建設步伐,力爭成為全縣極具特色大鎮。
——烤菸大鎮。區位劃分,烤菸種植差異化管理區域:貓街—百子—倉房—湯郎—白雲庵以千畝連片規劃種植為主;常規化管理區域:永泉—大麥地—龍慶關—七排—秧草地—五柞甸以百畝連片規劃種植為主。各項科技措施環節管理爭創一流;力爭烤菸年總產量達110萬公斤,總產值達1400萬元以上。
——林果大鎮。依託林權制度改革之際,以“二大片區”定位於林果業主產區;區位選擇:五個壩區村委會,百子、貓街、湯郎、永泉、白雲庵、倉房以種植優質梨、冬桃、板栗為主;半山區、山區十個村委會,永泉、大麥地、龍慶關、七排、秧草地、大廠、麥地沖、半山、五柞甸、三家村突出種植核桃、花椒為主;通過五年努力,力爭使林果業成為我鎮繼烤菸之後又一大支柱產業。
——養殖大鎮。重點建設畜禽產業基地,以抓規模養殖,抓畜禽出欄和商品率為切入點,積極創建村級養殖協會,走“公司+協會+養殖戶”的發展路子;幫助養殖協會改良畜禽品種,加大對規模養殖戶、養殖示範村、養殖專業村的各項扶持力度,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15個村委會以抓畜禽養殖示範村為目標;山區以發展養殖壯雞、黑山羊為主,壩區、半山區以發展養殖雜交肉牛、“三元雜”肉豬為主;通過以創建養殖示範村、示範戶,加快畜牧產業化發展步伐,提高畜牧產值在全鎮農業生產總值中比重。把貓街畜牧產業建設成為最具規模,最夠檔次,最值開發的畜牧生產地和畜禽產品集散地。
——旅遊大鎮。重點圍繞“一湖、一洞、一瀑”資源進行開發,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思路,吸引外來資本和民間資本,對現有景點新村湖、仙人洞、觀天山、交通沿線、大樓房瀑布進行合理開發。
—特色小鎮。從發展方面考慮,要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參與集鎮事業建設,以發展小城鎮,實現城鎮產業拉動,帶動貓街經濟全面發展。小城鎮規劃建設項目採取分步驟、分時段、邊開發、邊調整滾動式發展模式,努力把貓街開發成為昆攀經濟帶上休息園,昆明大都市倉儲物流園;進一步提升特色小鎮的形象。

資源環境

水庫風光水庫風光

貓街鎮位於武定縣城西南部、金沙江支流猛果河上游,距縣城54公里,總面積447平公里。全鎮有耕地206公傾,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23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亞麻、白芸豆、黑瓜子、花椒、大蒜等。系楚雄州25個優質烤菸生產基地之一,年產菸葉100萬公斤,產值達1082萬元。
境內蘊藏著豐富的鐵、銅、鋅等礦產資源,儲量達2745萬噸,有3個鐵、銅礦選廠,粗、細礦石(粉)外運量為3.6萬噸/年。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林及野生植物資源,一點紅雀嘴茶(年產量達50噸)、楊梅、松茸、野生菌等屬於武定特產,森林植被中生長著草烏等數十種名貴中草藥。系武定縣畜禽養殖重點鄉鎮之一。有730萬立方米庫容量的新村水庫(中型)和小(一)型、小(二)型水庫5座。
隨著永--武高速公路的建設通車,貓街的區位優勢隨之體現出來,必將為貓街鎮的經濟發展帶不可忽視的動力。

農村

經濟林果-優質梨經濟林果-優質梨

全鎮有耕地1957公頃,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3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山區、民族、貧困、冷涼”構成貓街鎮的四大特點。
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0204萬元,比上年增3%;經濟總收入6446萬元,比上年增5.8%;農民人均純收入1373元,比上年增8.1%;財政自收收入220.1萬元(縣下達185.7萬元),完成118.5%;鄉鎮企業總收入24968萬元,比上年增258萬元,增長2%;固定資產投資2049.5萬元;招商引資600萬元,增2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51‰,計畫生育率達99.35%,比縣下達任務高3.3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能源、交通、通訊、科技、文化、教育、衛生、廣播電視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全鎮小春作物總播種面積21229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717畝,較上年小春種植面積17653畝的基礎上,增1064畝,總產量達283.4萬公斤,與上年269.8萬公斤相比,增加13.6萬公斤。其中,小麥8805畝,總產141.9萬公斤;豆類2422畝,總產26.3萬公斤;雜糧7333畝,總產量110.4萬公斤。大春作物總播種面積29240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156畝,總產629.1萬公斤,較上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226畝,增加2930畝。其中,水稻8390畝,總產285.3萬公斤;包穀10557畝,總產247.9萬公斤,我鎮仍保持糧食產量的高產穩產。2006年,全鎮共收購菸葉958500公斤,收購總值10926962.25元。其中,完成計畫收購830000公斤,產值10446458.72元,均價12.59元,與上年相比均價上升0.27元,真正實現了菸農、政府、企業三者滿意,圓滿完成了縣年初下達的各項任務目標。
全年大牲畜存欄11962頭(匹),同比減2.1%,出欄3794頭(匹),同比增5.8%,出欄率達3%;生豬存欄15240頭,同比增9.4%,出欄25432頭,同比增16.5%,出欄率達166.8%;家禽存欄160012隻,同比增7.0%,出欄445638隻,同比增4.8%。類產量達3789噸,蜜產量達19噸,全鎮畜牧業產值達4193萬元,比2005年的3825萬元增368萬元,增長9.6%。畜牧大鎮效益進一步顯現。
全鎮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農業和農村工作穩步推進,逐步實現人民生活安居樂業,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