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乳

貓乳

又名鼠矢棗、長葉綠柴,生長於山坡,山谷灌叢中,路旁等。

基本信息

①鼠李科植物

貓乳(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又名:長葉綠柴(中國樹木分類學),山黃(安徽),鼠矢棗(浙江) ,七裡頭(江蘇高淳)
學名:Rhamnella franguloides (Maxim) Weberb
鼠李科貓乳屬植物。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9米,樹冠傘形;幼枝綠色,被短柔毛或密柔毛。葉倒卵狀矩圓形、倒卵狀橢圓形、矩圓形、長橢圓形,稀倒卵形,長4-12厘米,寬2-5厘米,頂端尾狀漸尖、漸尖或驟然收縮成短漸尖,基部圓形,稀楔形,稍偏斜,邊緣具細鋸齒,面綠色,無毛,下面黃綠色,被柔毛或僅沿脈被柔毛,側脈每邊5-11(13)條;葉柄長2-6毫米,被密柔毛;托葉披針形,長3-4毫米,基部與莖離生,宿存。秋葉金黃色,變葉期1 1月上句-1 2月中旬。花小,黃綠色,兩性,6-18個排成腋生聚傘花序;總花梗長1-4毫米,被疏柔毛或無毛;萼片三角狀卵形,邊緣被疏短毛;花瓣寬倒卵形,頂端微凹;花梗長1.5-4毫米,被疏毛或無毛。核果圓柱形,長7-9毫米,直徑3-4.5毫米,成熟時紅色或桔紅色,乾後變黑色或紫黑色;果梗長3-5毫米,被疏柔毛或無毛。花期5-7月,果期7-10月。
陰性樹種,喜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溫暖濕潤環境,耐乾旱瘠薄。生於海拔11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或林中,常與珊瑚樹蚊母石楠等常綠樹混植或片植於林緣或水邊疏林中。產陝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西部。日本、朝鮮也有分布。
根供藥用,補脾益腎;療瘡。主體質虛弱;勞傷乏力;疥瘡;皮含綠色染料。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椏溪鎮、東壩鎮、漆橋鎮、固城鎮等丘陵山區有採摘貓乳幼葉製作野茶的習慣,這種野茶在當地稱之為“七裡頭”,色澤碧綠,入口清香,久泡顏色不變,隔夜茶水無普通茶葉之澀味,飲後覺神清氣爽,相傳有降壓之功效(尚無科學依據),深受飲用者喜愛。

②中藥材

【藥 名】:貓乳
【拼 音】:MAORU
【來 源】:為鼠李科植物貓乳的根。
【功 效】:補益脾腎。
【主 治】:用於虛勞、疥瘡。
【性味歸經】:苦,平。脾、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別 名】:長葉綠柴(《中國樹木分類學》)、山黃(《安徽》)、鼠矢棗(《浙江》)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拉丁名】:貓乳Rhamnella franguloides (Maxim) Weberb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③湘方言指腐乳

虎為山獸之君,是我們祖先崇拜的圖騰之一,古籍中大都將虎諱稱為“老蟲”或“大蟲”,民間也相傳著對“虎”字的避諱。在以長沙話為代表的湘方言中,“虎”、“腐”(“府”)同聲同韻,而人們又見貓虎是“相似形”動物,便以“貓”代稱“虎”(“腐”“府”……)。至今,老一輩長沙人口頭上還保留著“貓正街”(府正街)、“貓后街”(府后街)等避諱叫法。同樣,“貓乳”(腐乳)一詞也就沿襲下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