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黃膘肉

正常豬的脂肪應為白色,有些商品豬屠宰後見到脂肪呈淡黃色和黃色,這種豬肉稱為黃膘肉。黃膘肉脂肪除呈黃色外,且鬆軟不結實,有時有異常腥味,外觀很差,失去了經濟價值。有黃膘的豬體況大多消瘦,食慾不好,以至眼結膜亦呈淡黃色。如懷疑有黃膘肉,可用取料探針取出皮下脂肪少許,或對豬的毛囊進行鏡檢,可以判斷是否為黃膘肉。

產生原因

不少黃膘肉流入市場不少黃膘肉流入市場

豬產生黃膘的原因有多種。一類可能系黃疸所致,一類可能為色素所引起。黃疸病所引起的黃膘,一般是由肝膽病變所致。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獸醫研究所調查研究證明,飼餵霉爛飼料如霉爛玉米,不僅可以引起脂肪變黃,甚至引起死亡。霉爛玉米中含有黃麴黴毒素,當每千克體重食入該毒素達到一定量時,脂肪均呈黃色,嚴重者引起死亡。黃麴黴毒素中毒的豬,肝、膽均有明顯的病變,如肝表面呈淡黃色乃至橘黃色,肝的切面比表面黃色更深;膽囊多萎縮,其內為濃稠的黃綠色或黑色膠狀膽汁。因此應禁止用霉爛飼料餵豬,如需要使用,應將霉玉米去毒。去毒方法:可將霉爛玉米粒在流水中沖洗24小時,去毒效果可達75%以上,或用0.6%--0.9%的石灰水浸泡8小時,去毒效果可達90%以上,浸泡後用清水沖洗後使用。
對於色素引起的黃膘肉,認為主要與飼料種類有關,如常餵新鮮魚屑、大量的蠶蛹,易使脂肪變黃。使用低維生素E魚肝油高的日糧,脂肪也易呈黃色。魚肝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維生素E的效能,說明維生素E缺乏,是脂肪變黃的又一個原因。大量飼餵南瓜,也易形成黃膘豬,此類黃脂肪雖說無異常腥味,但因脂肪呈黃色,也降低了豬肉的商品價值。此外,肥育後期大量飼餵黃玉米、米糠豆餅等,脂肪也多少帶有黃色。飼料中的色素,如何引起脂肪變黃,是色素的直接積累還是色素代謝障礙,其機理還不清楚。
黃疸性黃脂可根據其他組織變化特徵與色素引起的黃脂進行區別。黃疸性黃脂除脂肪組織變黃外,其他如黏膜、虹膜和結膜均發黃,關節液的黃色特別明顯。此外,結締組織和皮膚也為黃色。而一般黃脂,除脂肪組織發黃外,其他組織不見黃色。

感官檢驗

黃膘肉可見皮下脂肪、腎臟周圍脂肪組織呈深黃色,肌間脂肪著色程度較淺,其他組織均沒有黃染現象。多數情況下隨放置時間的延長黃色逐漸減退,具
有這些特徵的黃膘一般可認定為黃脂肉。若黃膘肉除了脂肪組織染黃外,皮膚、黏膜、結膜、關節滑液、組織液、血管壁、肌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黃染現象,同時脂
肪鬆軟不堅實、伴有異常腥味、外觀差,且隨放置時間愈長黃色愈加深,具有這種特徵的黃膘認定為黃疸肉。黃疸肉還伴隨著內臟的病變,肝腫大、鬆軟,呈粘土色
或赭土色,苦膽一般腫大1.5倍左右,腎鬆軟呈暗紅色或暗褐色而微帶綠色,往往有多數血點。非傳染病弓l起黃疽,一般無傳染病的病變特徵;傳染病引起的黃
疸.具有傳染病的一些病變特徵,如淋巴結大理石樣變,皮膚黏膜出血等。
黃疸和黃脂的鑑別有原則上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關節液、組織液、血管內壁發黃是黃疸的重要特徵;②黃疸豬的表皮發黃;③黃疸豬的肝臟和膽道,70%~90%的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④黃疸肉黃色不但不隨放置時間長消退,反而會加深。

處理

黃疸色較重,放置一晝夜黃色更深,並伴有肌肉變性變化和異常臭味者,肉屍作工業用油或銷毀;若無肌肉變性變化和異常臭味者,可作鹽醃或煉製食用油處理;不可銷毀和傳染病並發生的黃疸按傳染病具體處理。
患傳染病黃疸肉畜的皮毛,經消毒處理後出場。
黃脂輕微,其肉屍不作任何限制食用;若黃脂嚴重,但無異樣臭味可作醃漬和高溫煉製食用油;若有異味,作工業用油或銷毀。

特徵與檢疫

(1)宰前臨床檢疫。一般只能發現黃脂和黃疸的共同特徵,主要檢疫可視黏膜、口腔黏膜和舌苔,一般有黃染現象。這時只能懷疑該豬可能是黃膘豬,要把它確定為宰後黃膘肉的重點檢疫對象。

(2)宰後檢疫時,黃膘肉可見皮下脂肪、腎臟周圍脂肪組織呈深黃色,肌間脂肪著色程度較淺,其他組織均沒有黃染現象。多數情況下隨放置時間的延長黃色逐漸減退,具有這些特徵的黃膘一般可認定為黃脂肉,可以鮮銷。若黃膘肉除了脂肪組織染黃外,皮膚、黏膜結膜關節滑液組織液血管壁肌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黃染現象,同時脂肪鬆軟不堅實、伴有異常腥味、外觀差,且隨放置時間愈長黃色愈加深,具有這種特徵的黃膘認定為黃疸肉。

(3)黃疸和黃脂的鑑別有原則上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關節液、組織液、血管內壁發黃是黃疸的重要特徵;
②黃疸豬的表皮發黃;
③黃疸豬的肝臟和膽道,70%~90%的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
④黃疸肉黃色不但不隨放置時間長消退,反而會加深。

(4)確定為黃疸肉的時候,要查明黃疸發生的原因,特別注意是不是由鉤端螺鏇體病引起。鉤端螺鏇體病引起的黃疸的特徵是皮膚、皮下組織、漿膜和黏膜,除有不同的黃染外還伴有出血,肝臟大,呈棕黃色,膽囊腫大淤血。

(5)黃疸與黃脂肉實驗室鑑別,一般採用硫酸法。取10g脂肪置於50%酒精中浸抽,並不停搖晃10min。然後過濾,取8mL濾液置於試管中,加入10~20滴濃硫酸。當存在膽紅素時,濾液出現綠色,繼續加入硫酸經適當加熱,濾液則變為淡藍色。出現這些現象時就能確定為黃疸。

處理和防治辦法

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大致分以下情況來處理。

黃膘肉被焚燒處理黃膘肉被焚燒處理

(1)皮下脂肪和機體其他脂肪呈現淡黃色,其他黏膜組織不發黃,而且不具備其他疫病的,且肉質良好,一般觀察1~2h,黃色有消退現象的加蓋印章準予出場鮮銷。

(2)皮膚、皮下脂肪、機體其他脂肪及體液組織液都呈現黃色,但是肉質良好、不消瘦,一般堅持肝臟和膽囊等內臟銷毀,肉體醃製處理。

(3)機體組織、器官黃色嚴重且肉體消瘦、有時伴有異常臭味的,堅持整條豬銷毀處理。實踐中一般用生石灰深埋後徹底消毒,做無害化處理

2005年全年共檢疫黃膘肉15頭,其中黃脂肉13頭、黃疸肉2頭。出場鮮銷10頭,醃製4頭,整豬銷毀1頭;2006年全年共檢疫黃膘豬14頭,其中黃脂豬12頭,黃疸豬2頭。出場鮮銷9頭,醃製3頭,整豬銷毀2頭。

防治的辦法有:
(1)合理搭配飼料,魚肝油量控制在飼料量5%以下,生魚渣量控制在飼料量15%以下,含色素重的飼料要少於料量的30%以下,有條件的每天添加一定量的維生素E。
(2)做好豬寄生蟲的防治工作。
(3)儘量不給豬餵霉變腐敗的飼料,防止飼料中毒。
(4)做好鉤端螺鏇體病的防治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