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蹄甲

豬蹄甲

豬蹄甲,中藥名。為豬科豬屬動物豬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的蹄甲。遍及全國。具有化痰定喘,解毒生肌之功效。常用於咳嗽喘息,腸癰,疝氣偏墜,痔漏,白禿瘡,凍瘡。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蹄甲。

性味

味鹹,性微寒。

歸經

歸胃、大腸經。

功效

化痰定喘,解毒生肌。

主治

用於咳嗽喘息,腸癰,痔漏,疝氣偏墜,白禿瘡,凍瘡。

相關配伍

1、治久咳嗽喘息:①定喘化涎:豬蹄甲四十九個,洗淨控乾,每個指甲納半夏、白礬各一字。入罐子內封閉,勿令煙出,火煅通赤,去火細研,入麝香一錢匕。人有上喘咳嗽,用糯米飲調下(一錢),小兒半錢。(《經驗後方》)②豬蹄合子四十九枚(黑者,水浸洗淨),天南星一枚(大者,銼),款冬花(帶蕊者,末)半兩。上三味,用瓶子一枚,鋪豬蹄合子在內,上以天南星勻蓋之,合了,鹽泥赤石脂固濟火煅,白煙出為度,候冷取出,入款冬花末並麝香一分、龍腦少許,同研。每服一錢匕,食後煎桑根白皮湯調下。(《聖濟總錄》黑金散)③豬爪甲二枚,燒灰細研,入麝香當門子一枚,同研,臘茶清調下。(《普濟方》)

2、治諸痔:豬後蹄垂甲不拘多少,燒存性,為末。陳米飲調二錢,空心服。(《直指方》豬甲散)

3、治牡痔生鼠乳,肛門癢痛,觸著有膿血出不絕:豬懸蹄殼(火焰上燒成灰,研)一兩,水銀三大豆許。上二味,先取水銀,用蒸棗肉二枚,研勻,次入蹄殼灰,拌和為丸,如雞頭實大。先以鹽湯洗下部,納一丸,夜臥時再用。(《聖濟總錄》豬蹄灰丸)

4、治偏墜疝氣,並治瘰癧:豬懸蹄,燒存性,為末。每服三錢,黃酒調下。(《魯府禁方》)

5、治小兒寒熱及熱氣中人:豬後蹄(甲)燒灰,末,以乳汁調服一撮,服之效。(《傷寒類要》)

6、治小兒白禿:豬蹄甲七個,每個入白礬一塊,棗兒一個,燒存性,研末。入輕粉、麻油調搽。(《綱目》)

7、治凍爛瘡:豬後懸蹄。上一味,至夜半時燒為末,研細,以豬脂和敷之。(《聖濟總錄》豬蹄膏)

用法用量

內服:燒灰研末,每次3-9g;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宰殺後,颳去豬毛,剁下蹄甲,洗淨晾乾。

形態特徵

豬的品種繁多,達150多種,形態也有差異。基本特徵是:軀體肥胖,頭大。鼻與口吻皆長,略向上屈。眼小。耳殼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後2趾有懸蹄。頸粗,項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叢。毛色有純黑、純白或黑白混雜等。雜食性家養牲畜,繁殖力強,孕期約4個月。

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三角錐體狀或鞋頭狀,有時兩個相連,底部較平坦,呈三角形;長4-10.5cm,高3-3.5cm;蹄壁厚薄不一,蹄尖部(蹄尖壁)最厚,3-4mm,向後方漸薄,蹄後部(蹄踵壁和蹄側壁)厚約2mm左右,蹄緣處最薄,呈薄膜狀,0.10-0.25mm。黃白色或黑褐色。外表面平滑或粗糙,有光澤,蹄甲尖部上側具角質輪紋和細密縱線紋,老者角質輪紋呈開裂狀;後端具細密縱條線紋,周邊蹄緣外翻或內卷,可見毛孔及殘留豬毛。蹄底部呈圓三角形,前端為三角形的角質底,較平坦,蹄底邊緣寬1-4.2mm,由蹄壁及蹄白線兩部分構成,其上可見密集突起的角小葉條紋;後端為半橢圓形的角質球,具皺紋及密集凸起小點。內表面上部前端及兩側壁具密集縱向排列的角小葉,角小葉寬1.2-2.3mm;蹄底部具密集圓點狀凹陷及條狀血絲斑紋。角質,半透明或微透明狀,質堅韌,不易折斷,折斷面不整齊,斷面顯角質樣光澤或纖維性;氣腥,味鹹。

相關論述

《本草經疏》:“懸蹄乃蹄甲之懸起不著地者,《本經》無氣味,然為鹹寒無毒之物,入手足陽明經藥也。濕熱下注則五痔內蝕 ,熱壅血滯則為腸癰,鹹寒能除腸胃之熱,故主之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