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毒(Footan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 另外,有個別口蹄疫病毒的變種可傳染給人。

豬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屬於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屬,該病毒有七個血清型,各型之間無交叉保護反應。FMDV基因組RNA全長約8.5kb,依次為5’UTR、ORF和3’UTR組成,其中5’UTR長約1300bp,含有VPG二級結構、poly(C)區段和內部核糖體進入位點等;ORF約6.5kb,由L基因、P1結構蛋白基因、P2和P3非結構蛋白基因以及其始密碼子和終止密碼子組成。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動物共患的急性、熱性、 接觸性傳染病,最易感染的動物是黃牛、水牛、豬、駱駝、羊、鹿等;黃羊、麝、野豬、野牛等野生動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最易感,羊的感染率低。口蹄疫在亞洲、非洲和中東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區也有散發病例。 口蹄疫發病後一般不致死,但會使病獸的口、蹄部出現大量水皰,高燒不退,使實際畜產量銳減。另外,有個別口蹄疫病毒的變種可傳染給人。因此,每次爆發後只能屠宰和集體焚毀染病牲畜以絕後患。由於口蹄疫傳播迅速、難於防治、補救措施少,被稱為畜牧業的“頭號殺手”。

豬口蹄疫病毒病因

口蹄疫病毒目前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 1、2、3型)和Asia1(亞洲1型)7個血清型。各型之間幾乎沒有免疫保護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動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發病。 FMDV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瘡病毒屬(Aphthovirus),是偶蹄類動物高度傳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病原。在病毒的中心為一條單鏈的正鏈RNA,由大約8000個鹼基組成,是感染和遺傳的基礎;周圍包裹著蛋白質決定了病毒的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學反應能力;病毒外殼為對稱的20面體。 FMDV在病畜的水泡皮內和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在發熱期間血液內含毒量最多,奶、尿、口涎、淚和糞便中都含有FMDV。不過,FMDV也有較大的弱點:耐熱性差,所以夏季很少爆發,而病獸的肉只要加熱超過 100℃也可將病毒全部殺死。
FMDV的免疫是依賴T細胞的B細胞應答,疫苗接種主要誘導中和抗體的產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