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球

象牙球

象牙球是用整塊象牙雕刻而成。球內套球,逐層鏤空,每層厚薄均勻,球面刻上精細圖案花孔,層層都能轉動。配上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牙雕球柱和底座,就成為一件完美而別具風格的藝術。

歷史背景

清代,因商貿的需求,民間藝人仿自石雕,創造了鏤空雕花、專門用作觀賞的象牙球。這種象牙球交錯重疊,玲瓏精緻,表面刻鏤著各式浮雕花紋。球體從外到里,由大小數層空心球連續套成,外觀看來只是一個球體,但層內有層。其中的每個球均能自由轉動,且具同一圓心。並且象牙球里外每一套球均雕鏤著精美繁複的紋飾,有百花、龍鳳及山水人物等數種。球與球之司相互連線,雕刻外層球體表面較易,但刻鏤內層許多球體時,因施工空間的限制,很難,所以象牙球工藝會讓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牙雕套球又稱“同心球”,製作相當繁複,工藝要求極高。據《格古要論》載,早在宋代就已出現3層套球,時稱“鬼工球”。

到清乾隆時期,有了更大發展。起初廣州牙雕藝人借鑑石獅口中含珠的鏤雕形式,經過細心的設計與鑽研,並加以大膽的想像和巧妙的手藝,用象牙材料創作了球內套球的新花色。象牙球從開始的1層,至清乾隆時期發展到14層,廣州牙雕藝人在牙球製作上多有創穫,套球可達數十層。乾隆時套球已達十多層,玲瓏剔透,巧奪天工。再到清末已達到25或28層,目前最多能刻至60層,確是我國象牙雕刻中的一種特殊技藝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