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池月夜

峨眉山月,自古留名。 而“象池夜月”是峨眉十景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一景。 “峨眉山上月,千里苦為看。

峨眉山月

峨眉山月,自古留名。觀月的最佳地方是報國寺、蘿峰頂、萬年寺、仙峰寺和洗象池等地,賞月的最佳時令是在秋天。歷代文人雅士不乏吟詠峨眉月的詩句,如:“依依向我不忍別,誰似峨眉半輪月”(陸游);“愁中巫峽暮雲合,望里峨眉秋月斜”(王士禎);“飛來一片月,相憶捲簾看”(朱彝尊) ;“佛燈寒照寂無聲,雲翠四圍山吐月”(劉豫波)。而“象池夜月”是峨眉十景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一景。

峨眉山景點-洗象池

據民國36年(1937)年中國文化服務社印行黃大受的《峨眉風光》一書部析:“峨眉山看月最好的地方是洗象池,因為洗象池上去還有山,背後也是山,只有前面開闊,附近樹木也多。金頂雖然高,可是沒有陪襯,只是對天看月;洗象池以下,山峰重疊,樹木太多,風光不及洗象池觀月是十全十美。所以‘象池夜月’成了峨眉十景之一,有些和西湖的‘平湖秋月’比美呢!”

峨眉山觀月

每當月夜,雲收霧斂,遙天一碧,萬山沉寂,秋風送爽,一輪明鏡斜嵌在潔淨無雲的藍空上,唯有英姿挺拔的冷杉樹林,蕭蕭瑟瑟,低吟輕語。月光透過茂密墨綠的叢林,大雄殿、半月台、洗象池、初喜亭、吟月樓,沉浸在朦朦的月色里,肅穆,活靜。月光下,古剎似一側臥的大象頭,藍天映襯,剪影清晰:大殿似額頭,兩側廂房似雙耳,半月台下的鑽天坡石階,又好似拖長的象鼻,不知是巧合,還是寺廟設計師的匠心獨具?
皓月高懸,滿天清暉,千山月色,柔和似水,游者似恍惚步入廣寒天宮。“峨眉山上月,千里苦為看。……依舊峨眉山,明月照清徹。”明代文學家曹學 喜愛的是峨眉月。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顧安武,面對峨眉月,也感情激發的留下“洗象池邊秋夜半,常留明月照寒林”這詩情並茂的聯語。
“仙人騎象杳何之?勝跡空餘洗象池。一月映池池貯月,月明池靜寄幽思”(清人譚鍾岳《象池夜月》)。月移清天,六方小池內,一汪清泉,一輪明月恰好映在池中,兩月相對,天上人間,渾然一體。傳說詩仙李白死於“水中撈月”,這僅是傳說故事,但他最愛月亮,特別是峨眉山月使他眷戀一生,情意相連卻是真實的。詩人離開蜀地,辭親遠遊,在平羌江上吟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的千古絕句;直到晚年流放歸來,在異鄉還吟誦著:“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並引亢高歌:“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峨眉山月歌關蜀僧晏入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