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池映月

黃池映月

唐河八景之一黃池映月,古文廟(現城關四中)前邊一水池。因池中有一大方石,形狀形狀如同大印,又名印池(古址現已不存)。月夜,有時可看到方石旁的水中同時映出兩輪明月。

黃池映月黃池映月

傳說

從前,唐縣城邊有個姑娘叫月兒。姑娘的模樣同她的名字一樣,月亮般明淨,月亮般柔媚,十分招人喜愛。
月兒自幼失去了父母。父母臨去世給月兒訂了婚事。公婆是熬兒守寡的姑母,女婿是比他大一歲的表哥。
姑家的日子很窮,吃了這頓少了那頓。但侄親骨肉,加上又是自己的未來兒媳,姑母把月兒視為掌上明珠,看得比親生兒子還重,髒活重活讓兒子乾;粗食糠菜自己娘兩吃,細米白面留給月兒吃,好衣好布盡著月兒穿。
不料姑母的一片好心卻慣壞了月兒。待到月兒長到一十八歲,姑母置辦了幾樣簡單的嫁妝,準備給兒子和月兒圓房完婚。月兒卻死活不肯答應。月兒想,完了婚,成了姑家的人,就得永遠過這種窮日子。她拿起鏡子照照自己的臉,呀,人說西施美,我比西施更美,就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我也敢跟她比一比。有這梭模樣,何愁沒福享?
姑母是個老好人,嘆口氣,隨她的便;表哥生就忠厚老實,搖搖頭,不攔她。
俗話說,有麝自來香,不用大風揚。月兒要另攀高枝的事兒象長了翅膀,很快傳遍了全城。好多年輕人,早就看中了月兒的美貌,只是原先她有婆家,不好開口;現在她成了無主的人,一下子就有好多人上門求婚。
月兒不答話,搖搖頭。
那些富家公子捧來了金銀首飾,攜來了綾羅綢緞:“跟我走吧,月兒!咱家裡谷滿倉,錢滿箱,保你吃喝一輩子!”月兒仍舊搖搖頭,不答話。
那些文人書生來了,吟唱自己的詩篇,朗讀自己的文章,想用自己的才華打動月兒的心。月兒聽不懂,也看不懂,付之一笑。
有幾個種莊稼的小伙,打鐵鑿石的後生也來了。亮一亮自己健壯的體魄,揮一揮粗實的胳膊:“來吧,月兒!一天三遍動筋骨,保你少病無災,活個大年紀!”月兒偏過臉,理也不理。
求婚的人越來越多,姑娘越顯得高貴無比。王孫公子,文人墨客,富豪子弟,漁人樵夫,三教九流,月兒挑了個遍,看花了眼,結果一個也沒看中。
有人問:“月兒,你到底要挑個什麼人?朝里的公主,選個頭名狀元作駙馬,難道你也想挑個頭名狀元不成?”
其實月兒也不知道挑個什麼樣的人好。這話倒是點醒了她:公主可以找個頭名狀元作駙馬,我的長相不比公主差,為啥不可以找個狀元配夫妻?那考中頭名狀元的,不弄個一品官,也能弄個二品官,不但自己榮耀,還可以封妻蔭子,富貴榮華世代相傳呢!想到這裡,月兒說:“不圖富、不有貧,一心找個當官掌印人!”
人們不再追求月兒了。月兒整天尋找能中頭名狀元的人。
月兒打聽到縣城內有個文廟,文廟前面有個狀元橋,狀元橋附近有個印池,池內有一塊方方正正的石頭。人們傳說,那是一方狀元印。準若中了狀元,就可以來取走這塊大印,在狀元橋上誇官。只是,自從有這個傳說以來,唐縣還沒有出過狀元,因此,也沒人來取走它。
月兒卻這個傳說當成真事。既然有這個傳說,就一定會出現一個狀元,自己就在印池邊等著,誰來取這方大印,就認誰作丈夫。
從此,月兒每天來印池邊等狀元。站困了,坐累了,就朝印池裡看一看,水裡立刻映出一個婷婷玉立的倒影,月亮般的面容,寶石般的眼睛,楊柳般的身腰,櫻桃般的嘴唇。一看到自己這付漂亮的模樣,月兒就又有了耐心,又來了精神。憑著自己這樣的美人兒,何愁配不來一個頭名狀元?
城裡人既笑月兒的痴情,也愛看水中月兒那動人的倒影。那幾個沒得到月兒的文人騷客,給她水中的倒影取了個極文雅的名字,叫作“印池映月”。於是,印池映月吸引了眾多的遊人觀賞。
春到夏,秋到冬,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月兒在池邊等呀,等呀,一直等了十八年。好難熬的十八年呀!月兒望穿秋水,也沒等來那個不知名的狀元郎。
第十八年的冬天,冰天雪地,池裡結了冰,沒人來看印池映月了,月兒站在印池邊,好不孤單。冬天終於過去了。又是春光明媚,遊人如梭的時刻,卻沒有一個肯到印池旁來看一眼月兒。月兒感到奇怪,怎么回事呢?沒人看,自己看吧。誰知朝池中一看,自己卻大吃一驚。水裡映出的再不是一個可以羞花閉月的黃花少女,而一一個面容惟悴,滿臉皺紋,弱不禁風的病婦!呀!這付樣子,莫說配不上頭名狀元,只怕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見了也要搖頭的。
月兒驚呆了,如痴如迷,不願相信那就是自己的影子,那就是印池映的月兒。可是,不是自己,又是誰呢?月兒發愁了,愁得要死。這可怎么辦呢?
遊人從身邊路過,誰也不朝她看一眼。那些當年被她拒絕的求婚者,如今來游印池時,已經都帶著妻子兒女了。
一天夜裡,下起了春雨,印池邊的淒涼哭志,驚醒了人們的睡夢。那是月兒在哭。
第二天,月兒不見了,不知去向。以後,她再也沒有在縣城裡出現。是死是活,無人知曉。而“印池映月”,卻一直流傳到現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