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暴動

豐都暴動

1949年4月21日,區委軍事委員、支部委員、五中隊游擊隊長向明隆,帶領崇實及方斗山上的地下民眾300多人,在游擊隊的掩護下去建國鄉鐵廠壩打土豪張春風,開倉出糧2萬餘斤,繳獲步槍三支。運糧隊伍返途中,在木廠埡口與敵軍激戰,敵人用機槍封鎖了歸路,向明隆為了減輕民眾傷亡,一面組織游擊隊向敵佯攻,牽制敵人的火力,一面組織民眾繞道轉移。但敵居高處,我隊臨下,很難突破這個關口,正在危急時刻,游擊隊分隊長黃玉文、隊員牟代永2同志冒著槍林彈雨,沖向敵人機槍陣地奪敵人機槍時,不幸2人中彈壯烈犧牲,此時游擊隊集中火力向敵發起衝鋒,經過激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奪取了木廠椏口,掩護了背糧民眾轉回原地。敵軍將黃、牟二同志的首級割去,懸掛示眾,放火燒毀了向明隆等20多戶民房,許多人為革命作出了重犬大犧牲。

豐都簡介

豐都暴動 豐都暴動

豐都縣位於重慶市版圖中心,東經107°28′03″-108°12′37″,北緯29°33′18″-30°16′25″之間,呈西北—東南走向分布,南北長87km,東西寬54km,幅員面積2901km2。長江橫穿縣境47km,水上距離重慶主城區172km、陸上150km。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縣、彭水縣,西靠涪陵區,北鄰忠縣、墊江縣。

背景

川東南岸工委,是1944年日寇大舉進犯湘、桂、黔,占領獨山,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南方局決定,動員大後方的革命青年到農村去,開展農民運動,準備武裝力量,抗擊日本侵略者。1945年4月南方局青工組張黎群同志組建“五一工作組”,以王敏為組長、秦祿廷為副組長、王家茲為成員到川鄂邊創立革命根據地,組織游擊隊打日本。1947年10月,重慶市工委指示改建為石柱特支,1848年2月改為中共川東南岸工委,唐虛谷任書記、秦祿廷任副書記,下設雲陽、石柱兩特支。

工委書記唐虛谷同志被捕後,副書記秦祿廷同志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以他為首領導豐石、石南、石利萬、蒲家、文斗等區委和三個游擊大隊、兩個獨立中隊,數千計的游擊隊伍,在石柱、豐都、忠縣、萬縣和胡北利川接壤地帶的方斗、七曜兩山區,展開游擊戰爭。我是工委領導下的豐石邊區委成員、崇(實)建(國)支部書記、區游擊大隊第4中隊長,從1947年3月起至1949年11月止,在上級黨組織領導下與戰友們一道,在方斗山上與敵展開浴血鬥爭。

主要內容

針對當地情況和人民的呼聲熱點,利用人民對國民黨“拉丁、逼款、要稅、要糧”的不滿情緒。進行革命教育,宣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許多青壯年聽我講後,要我組織他們學習,明確窮人怎樣才能翻身作主人的道理。同年四月中旬,我在九保陳豆溝地下民眾毛永壽家召集毛永懷、毛永錫、毛永信、毛海雲、譚明傳、郎子宜、譚明遠等十多個青壯年農民開會,成立第一個三抗(抗丁、抗糧、抗稅款)小組,推我為頭,吃血酒盟誓。我在會上向他們著重講了:窮人為什麼窮,農民頭上“三把刀”,地主如何剝削農民,反對蔣介石打內戰,推翻三座大山,打土豪,分田地,焚契、廢債的道理,以及“三抗”的重要性和鬥爭策略。他們聽了我所講的許多革命道理和今後鬥爭目標後,都贊成從“抗丁”入手,並議定不管是誰被拉丁,都要攔救回來。會後不久、九保的保長牟代玉,支使保隊副廖澤巨帶領保丁將我父親在趕場途中的倒向屋捉去作人質,要他交出我們兄弟去當壯丁。母親發覺後,大聲呼救。這時正遇“三抗”小組部份成員在我家開會研究抗丁對策,大家聽到呼救聲,火冒三丈,立即出動去胡家坡路途中用武力截住。我三哥李志海手提大刀衝鋒在前,我同大哥李志河、二哥李志清和成員郎先康等人各執步槍到對山向他們射擊,其餘杜德海、毛永懷、郎全昌等十多人在高處吶喊助威,保隊副聽到槍聲見勢不好,就放了我父親。這次“三抗”小組打響抗丁的第一槍,訊息很快傳遍江池、大柏、太運等鄉。許多怕拉丁的青年都來找我支持他們組織“三抗”小組,進行抗丁抗糧,與鄉保勢力進行鬥爭。從此以後,鄉保人員長期不敢派人下鄉拉丁逼款要糧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