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祥珂

同年秋,苟祥珂被省委派到自貢搞工運,任自貢特區委員。 1929年1月,任特支書記,同時他和蔡清等人組織了《南華劇社》。 苟祥珂任團省委書記、省軍委委員。

烈士

苟祥珂(1905~1931),四川省蓬溪縣明月鄉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出生。1921年8月考入遂寧四川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讀書,是學生自治會負責人之一,喜讀魯迅和郭沫若著作.受。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影響,是聲援“五卅”慘案和萬縣“九五”慘案鬥爭的組織者。民國16年(1927)秋,考入成都師範大學美術系,參加了進步學生團體“導社”,成為骨幹成員。民國20年(1931)3月,省委派祥珂任巡視員,到川南各地傳達黨中央糾正“立三路線”的指示,在宜賓城北操場,被清鄉司令劉文彩的部下楊紹林逮捕,同捕5人。敵人對祥珂連續3晝夜施用“背火油桶”、“坐軟板凳”等酷刑。身體瘦弱的祥珂雖被敵人折磨得死去活來,仍斥罵敵人不止。敵人在一無所獲的情況下,4月7日將5人槍殺。祥珂時年26歲。遺體由中共地下黨掩埋在宜賓城北花園庵側。
在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畢業後,留該校附小任教。北伐軍進入武昌後。遂寧形勢發生變化,他被選為代表到重慶國民黨(左派)省黨部聯繫,要求在遂寧建立國民黨黨部,並在省黨部加入了國民黨(左派)。回校後在全校11個班都建立國民黨區分部,同時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重慶“三·三一”慘案,國民黨在遂寧加緊進行清共活動,他轉移到成都。是年秋,考入成都師範大學美術系,參加了進步學生團體。導社”,成為“導社”骨幹成員。次年四川軍閥在成都製造“二·一六”慘案,苟祥珂、袁詩堯等被列入逮捕名單,他們被迫轉移至雅安。與中共雅安特別支部接上關係。4月,他被選為特支書記,注意在學生中發展黨員。在雅安兩區創辦貧民學校,傳播革命思想。同年秋,苟祥珂被省委派到自貢搞工運,任自貢特區委員。1929年1月,任特支書記,同時他和蔡清等人組織了《南華劇社》。排演《炭坑夫》、《一支手》和《兩父子》等革命戲劇。3月由省委派他到涪陵。任涪陵縣委書記,軍委委員。6月,赴成都參加中共四川臨時省委第二次擴大會議,討論貫徹“六大”決議,準備武裝暴動等問題。7月,省委決定苟祥珂與豐都縣委書記鍾善輔一道作駐軍劉湘所屬21軍郭汝棟的兵運工作。同時去羅雲壩訓練農民赤衛隊。在苟、鍾2人的努力下,涪陵、豐都、石柱的地下黨組織和農民武裝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接著策動兩次起義未成。1930年4月。他與省委、軍委書記李鳴珂和地方黨組織羅雲起義。7日,四川紅軍第二路游擊隊在羅雲壩召開成立大會,苟樣珂為特委書記、黨代表,任總指揮。他在大會上號召大家。共同努力,為實現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據地,擴大紅軍作出貢獻。”為了開闢涪陵、武隆、彭水、忠縣地界的革命根據地。紅軍游擊隊即按計畫向武隆進發,9日進入沱田地區。4月15日,省委發出《致二路紅軍游擊隊前敵委員會信),決定改特委為前敵委員會。由苟祥珂與陳靜、李旭堂組成前委常委,統管軍隊和地方黨組織領導工作。在沱田以苟祥珂為首的前委開展打土豪、建農會、擴充紅軍等工作。根據地迅速擴大。游擊隊擴大到2000人。並成立以火燒岩為中心的蘇維埃政府,引起了軍閥、土豪的恐慌和仇視。7月,軍閥楊森和當地土豪糾集涪陵、豐都、石柱3縣地方團防從四面包圍襲擊游擊隊。7月9日游擊隊經過浴血奮戰。撤離根據地,迂迴忠縣、豐都交界的蒲家場,游擊隊僅剩80餘人。苟祥珂根據魯委解散二路游擊隊的指示.決定將剩餘人員分散轉移,自己回省委待命。同年8月,四川省委按中央指示。將省委改為由黨、團、工會組成的省行動委員會,苟祥珂被選為中共四川省行委後補委員。11月2日省行委召開主席團會議,接受中央糾正“立三路線”錯誤的要求,恢復省委實行黨、團分開,省委由程子健、余乃文、苟祥珂(當時化名天才)組成常委。苟祥珂任團省委書記、省軍委委員。 
1931年3月,省委派苟祥珂任巡視員,到川南各地傳達黨中央糾正“立三路線”的指示,在宜賓城北操場,被清鄉司令劉文彩的部下楊紹林逮捕,同捕5人。敵人對苟祥珂連續3晝夜施用背油桶,坐軟板凳等酷刑。身體瘦弱的苟祥珂雖被敵人折磨得死去活來。仍斥罵敵人不止。敵人在一無所獲的情況下,4月7日將5人槍殺。苟樣珂時年26歲,其他4人是中共宜賓縣委書記孔方興、縣委委員黃大舜、縣委秘書沈玉琪和縣團委書記蔡濤。他們的遺體由中共地下黨掩埋在宜賓城北花園庵側,世人稱此為“五人堆”烈士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