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青蟲

豆青蟲

學名豆天蛾,是一種常見於豆田裡的害蟲,幼蟲以啃食豆葉為主,在我國很多大豆產區都因此造成嚴重蟲災。但是這些村民來田裡捉蟲不僅僅是為了除害,而是別有他用。

基本信息

豆蟲養殖

如果你只想單純飼養豆蟲(豆天蛾),那么可以不用施肥;如果二者兼顧,那么施肥還是有必要的。以下提供一些技術:放養時期:根據田間調查觀察,本地豆無蛾幼蟲多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發生,到8月底至9月初陸續入土越冬。因為從幼蟲個體發育來看,放養適期提前有利於幼蟲取食生長,增大個體蟲重。太遲則不能發育到5齡,蟲體小,影響幼蟲產量。綜合分析豆天蛾
豆青蟲豆青蟲
幼蟲以7月下旬至8月初大豆結莢初期放養為宜,早的可提前到7月上中旬放養。此時大豆葉片生長旺盛,豆葉已充分展開。接入的l-2齡幼蟲小,食量少,對大豆生長影響不大,從而使豆莢生長與幼蟲生長兩者相互影響最小,獲得最大的綜合效益。大豆品種的選擇:為了能提供儘可能多的豆葉食料,大豆品種應選擇具有植株高大、生長旺盛、葉片多而大的無限結莢習性的類型,可增加養蟲量,提高單位面積的幼蟲產量。根據大豆的長勢具體掌握養蟲量:長勢好、枝葉茂盛的豆田,可適當多養,反之應減少放養量。如放養過多,總蟲量雖有所增加,但因食料缺乏,蟲體發育不良,提前人土,經濟效益差。從本次試驗看,以每平方米放養l-2齡幼蟲10-15頭為宜。

天敵影響

在籠罩外大田條件下,豆大蛾幼蟲還會遭到寄生蠅、螳螂青蛙鳥 類等的寄生和取食,從而影響幼蟲的產量。根據田間觀察,大田條件下天敵對豆天蛾幼蟲的取食約占總養蟲量的5%-10%,1-3齡幼蟲被寄生、取食率略高於4-5齡幼蟲。平均損失率約80%。因此在大田條下放養低齡幼蟲可適當增加放養量。綜合效益:豆天蛾幼蟲按每平方米放養10頭計算,則667m2可得蟲6670頭,平均單蟲重8.15g,共可獲蟲54.36kg,按天敵損失8%計,則損失蟲重4.35kg,實得蟲重約50kg,按目前市場售價10元/kg計,每667m2養蟲收入約500元。大豆產量損失約為6%,若按200kg/667m2計算,則大豆損失12kg,按市價2.2元/kg算,則大豆損失為26.4元/667m2。兩者綜合,飼養豆天蛾的大豆田比普通豆田每667m2增加收入為500-26.4=473.6元。此外在豆田中飼養豆天蛾幼蟲,不需噴藥防治豆天蛾,既可減少用藥費用,同時又可以生產出無農藥污染的大豆,有利於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又為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與途徑。此外在豆田中飼養豆天蛾幼蟲,不需噴藥防治豆天蛾,既可減少用藥費用,同時又可以生產出無農藥污染的大豆,有利於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又為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與途徑對豆天蛾在田間籠罩條件下的飼養調查觀察,測定出其幼蟲食葉量、食葉率,從而計算出每平方米豆田的理論養蟲量,實際適
宜養蟲量及對大豆產量損失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