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綠與美人霽

基本信息:

書名:《豆綠與美人霽》
作者:胡竹峰
定價:29.8
書號:9787302320364
出版日期:2013-6-1
出版單位: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介紹:

胡竹峰,1984年生於安徽。出版有《空杯集》《墨團畫冊》《衣飯書》《舊味—中國古代飲食小札》等散文隨筆集。

內容介紹

《豆綠與美人霽》作者自有的文本讓一道小菜、一杯清茶、一道法帖,風流蘊藉。
本書的語言深得散淡之風,談吃說茶,所寫的皆是煙火人生,字裡行間卻流露出人情之美與飲食之美,很有梁實秋和汪曾祺的遺風。談藝論道,四兩拔千斤,具有審美的含蓄與詩意的優雅,隱晦曲折,禪機四伏,妙音縷縷,連帶出中國精神,縈迴著六朝明清的舊時氣息,有似人間而又非人間之況味。可脫近年同類寫作的窠臼,是一本絕佳的休閒讀物。

目錄:

輯一墨跡
北冥魚
春韭秋菘
楓林晚
不熱
銅錘敲之
不系之舟
水無聲
靈氣飛之
《鴨頭丸帖》
《奉橘帖》
快雪時晴
老僧無戒
上陽台
《秋寒》《肚痛》
輯二文跡
手跋——某大學的演講稿片段
隨筆記
《空杯集》後記
琴嘯引——《垂釣於時間之河》後記
《冊頁晚》後記
《墨團花冊》後記
《舊味》引言
需要風
一直寫一直寫一直寫一直寫
文章
《衣飯書》跋
《歸無計》序
兩手空空
輯三心跡
霜色
南瓜花
小巷小
草橋
風語
片瓦書
沉醉三天三夜
酒不入腸
一山一水或遊山玩水
豆綠與美人霽
幻滅之心
歡喜之心
大可玩味
瓜下
挖土豆的少年
《鄒書》與《列子》
輯四信跡
尺牘之一
尺牘之二
尺牘之三
尺牘之四
尺牘之五
尺牘之六
尺牘之七
尺牘之八
尺牘之九
尺牘之十
輯五茶跡
茶話之一
茶話之二
茶話之三
茶話之四
茶話之五
翠蘭記
前夜之茶
白開水之歌
輯六食跡
紫袍將軍
爆米花
稻米書
一靚湯
豬頭肉
西瓜
關於韭菜的懷想
關於豇豆的懷想
關於扁豆的懷想
絲瓜
白菜
葫蘆
餛飩
辣椒
藕心菜
黃瓜之黃與黃瓜之瓜
南瓜記
家常菜
輯七人跡
老頭
坐禪狼
甲乙的甲,甲乙的乙.
記朱麗琴
記人
旻然兄
友人魏振強
寫給外祖母
碎碎六條屏
輯八筆跡
閒情
一樹石榴
雞蛋
做飯是種享受
我們就這樣一起談閒
在浮莊會友
即興
發飯癲帖
匠心之作
今天晚上的飯局我就不去了
追不回逝水年華
看人
後記

書摘:

春韭秋菘
韭菜是初春的好,白菜是晚秋的妙。如果時間再老一點,初冬——正冬——深冬,白菜滋味更好。冷颼颼的風席捲一切,窗外冰天雪地,盤腿坐在熱炕頭,吃白菜燉粉條,喝幾杯辣酒,不亦快哉!倘若再有三兩個言語對味的吃客,那簡直快活似神仙了。其實春韭秋菘即便不吃進嘴裡,也是好的,看看就很爽目。正是余寒不去的時令,園子裡一小塊韭菜地,綠葉纖纖,一陣風吹來,它們竊竊私語,“它們”簡直成“她們”啦。多像一大群綠裙子的女生啊,站在操場上做廣播操,列隊之際,大家嘰嘰喳喳地說著體己話。白菜呢,我曾在北方平原上見過秋天的白菜地,仿佛沙場點兵,但不是打仗,而是演習,所以此沙場沒有彼沙場帶兵伐氣。遠望得氣,博遠之氣。我突然覺得《伯遠帖》有博遠之氣。春初新韭,秋末晚菘,倒也真與《伯遠帖》滋味相近。
晉王家的傳世墨跡珍品,僅存者唯王珣而已。二王寫了那么多雜帖,居然沒有真跡留下,“罔戀之至”,唯有慨嘆,幸虧還有幅《伯遠帖》,可以讓我們一睹王家書風。王珣的叔叔是王羲之,祖父是王導,貨真價實的名門子弟,他不像“官二代”、“富二代”那么不靠譜。王珣官運不錯,桓溫說他“當作黑頭公”,就是頭髮尚黑便已官至公卿,果不其然,後遷至尚書令加散騎常侍,這是閒話,且按下不表。董其昌說王珣的書法“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其實不是書法風流,而是人物風流,晉人當真是瀟灑的: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實。自以羸患,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伯遠,你將來前塵似錦,諸子侄輩中你是佼佼者,期盼早日建功立業啊。我羸弱多病,就想優遊度日。這次外任,我不能細表對你的殷切期望了。分別之情歷歷在目,仿佛昨天。山水迢遙,無緣會面,真令人感傷!如此情深意重,儼若兄弟。汪曾祺先生有篇文章叫《多年父子成兄弟》,晉人卻稍勝一籌,多年叔侄成兄弟。在古代,長幼之間缺乏溝通,他們關係頗微妙,但《伯遠帖》中有一個中年叔叔與青年子侄的心領神會,這讓書法氤氳出人情之美,我不知道伯遠收到信後感覺如何,反正一千多年後的外人如我者,心頭溫溫一片。入冬後,氣溫微涼,正是讀書的好時光,讀《伯遠帖》,如沐春風,在室內穿一件襯衫,居然不覺得冷。
“如升初日、如清風,如雲,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洞”(姚鼐語)。姚鼐的文章我不喜歡,但論《伯遠帖》之語堪稱絕妙,讓我平添了無數好感,昨天在舊書店看見他的《惜抱軒全集》,也就買了下來。
2011年11月17日晨,安慶,湖畔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