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賦

牡丹賦

《牡丹賦》是唐代詩人舒元輿的代表作,是辭賦中的上品,也是第一篇詠頌牡丹辭賦。賦前有序,序中追述了唐代洛陽牡丹的起源、來歷、以及寫賦的動機等等,還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批駁了那些對牡丹一類花卉不屑一顧,或認為歌頌牡丹是“兒女之心”的世俗偏見。其優美豪放,頗有氣度。描繪了牡丹的千姿百態,描述了京城栽培歷史和花季繁榮。語言優美,對仗工整,描述細緻,想像豐富,節奏流暢緊湊,且比喻形象貼切,用語也比較樸素自然,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卻將牡丹描寫得極富人情味。頗受稱道。唐文宗一日繞欄微吟,曾為之泣下。

作品原文

武則天與牡丹武則天與牡丹

牡丹賦舒元輿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嘗與焉。蓋遁乎深山,自幽而著。以為貴重所知,

花則何遇焉?天后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牡丹,日月寖盛。今則自禁闥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瀰漫如四瀆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遊之士如狂焉。亦上國繁華之一事也。近代文士為歌詩以詠其形容,未有能賦之者。余獨賦之,以極其美。或曰:子常以丈夫功業自許,今則肆情於一花,無乃猶有兒女之心乎?余應之曰:吾子獨不見張荊州之為人乎?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觀其文集之首,有《荔枝賦》。焉。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爾,與牡丹何異哉?但問其所賦之旨何如,吾賦牡丹何傷焉,或者不能對,余遂賦以示之。

圓玄瑞精,有星而景,有雲而卿。其光下垂,遇物流形。草木得之,發為紅英。英之甚紅,鍾乎牡丹。拔類邁倫,國香欺蘭。我研物情,次第而觀。

暮春氣極,綠苞如珠。清露宵偃。韶光曉驅。動盪支節,如解凝結,百脈融暢,氣不可遏。兀然盛怒,如將憤泄。淑色披開,照曜酷烈。美膚膩體,萬狀皆絕。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赫,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訣。坼者如語,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悅。裊者如舞,側者如跌。亞者如醉,曲者如折。密者如織,疏者如缺。鮮者如濯,慘者如別。初朧朧而下上,次鱗鱗而重疊。錦衾相復,繡帳連線。晴籠晝熏,宿露宵袌。或灼灼騰秀,或亭亭露奇。或颭然如招,或儼然如思,或希風如吟,或泫露如悲。或垂然如縋,或爛然如披。或迎日擁砌,或照影臨池。或山雞已馴,或威鳳將飛。其態萬萬,胡可立辯?不窺天府,孰得而見?

乍遇孫武,來此教戰。教戰謂何?搖搖纖柯。玉欄風滿,流霞成波,歷階重台,萬朵千棵。西子南威,洛神湘娥。或倚或扶,朱顏色酡。角炫紅釭,爭顰翠娥。灼灼夭夭,逶逶迤迤。漢宮三千,艷列星河,我見其少,孰雲其多。弄彩呈妍,壓景駢肩。席發銀燭,爐升絳煙。洞府真人,會於群仙。晶熒往來,金釭列錢。凝睇相看,曾不晤言。未及行雨,先驚旱蓮。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萬金,買此繁華。遑恤終日,一言相夸。列幄庭中,步障開霞。曲廡重梁,松篁交加。如貯深閨,似隔窗紗,仿佛息媯,依稀館娃。我來觀之,如乘仙槎99。脈脈不語,遲遲日斜。九衢遊人,駿馬香車。有酒如澠,萬坐笙歌。一醉是競,孰知其他。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脫落群類,獨占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滿室。葉如翠羽,擁抱櫛比。蕊如金屑,妝飾淑質。玫瑰羞死,芍藥自失。夭桃斂跡,穠李慚出。躑躅宵潰,木蘭潛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皆讓其先,敢懷憤嫉?

煥乎!美乎!后土之產物也。使其花如此而偉乎,何前代寂寞而不聞?今則昌然而大來。曷草木之命,亦有時而塞,亦有時而開?吾欲問汝,曷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注釋譯文

注釋

1. 與:讚許。

2. 遁:隱避。

3. 幽:幽靜。

4. 何遇:指仕丹花如何遇到賞識的。

5. 天后:即武則天,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立為皇后,參預朝政,後號為“天后”。

6. 西河:古代指西部地區南北流向的黃河為西河,今山西、陝西界上自北而南一段。武則天家鄉在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地處西河。

7. 香精舍:指僧人、道士燒香誦經,修煉居住之所。

8.上苑:皇家園林,又稱上林苑,即隋東都西苑、唐東都上苑,唐時在洛陽府城東,以花著稱。唐詩中有“春遊上林苑,花滿洛陽城”、“輦路生秋草,上林花滿枝”之句。《全唐詩》卷五則天皇后詩註:“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云:‘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鹹服其異。”或雲在今洛陽市南龍門山北花子寨村。

9. 有闕:即有缺,指缺少牡丹。

武則天移植牡丹於洛陽上苑武則天移植牡丹於洛陽上苑

10. 京國:指洛陽。690年武則天代唐稱帝曾定都洛陽。

11. 寖(qìn)盛:漸漸興盛。

12. 禁闥(tà):猶禁中。闥宮中小門。古時帝王居處門禁嚴,不是侍御相親信之臣不得入內。

13. 洎(jì):到。

14.士庶:指土大夫階層和庶民百姓。

15.四瀆:古代對四條獨流人海的大川的稱呼,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的合稱。

16. 形容:即形象。

17. 極其美:盡力描寫牡丹的美。極,窮盡。

18. 或曰:有的人說。這是作者虛設之詞。

19. 子:這是對作者的尊稱。

20. 丈夫功業:古代指男子應當理功立業報效國家。

21.肆情:縱情。

22. 張荊州:指唐玄宗時宰相張九齡,他為人正直敢盲,後被李林甫排擠罷相,眨為荊州長史,所以後世稱之為張荊州。曾作《荔枝賦》。

23. 文集:指張九齡的諸文集《曲江集》。

24. 旨:意旨,主自、意圖。

25. 圓玄:指天。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所以用“圓”作為天的代稱。《淮南子·本經訓》, “‘戴圓屈方’。注‘圓,天也。’”《易·坤》: “天玄而地黃。”後稱天為“玄。 瑞精:祥瑞的靈氣。古代稱生成萬物的靈氣。

26. 景:猶景光,指明亮的霞光。

27. 卿:即卿雲,—種彩雲,古人以為是祥瑞之氣。

28. 其光:指祥瑞的星雲之光。 下垂,向下流。

29. 流形:流布成形。這句是說天地祥光雲氣流行,遇萬物而成各種形體。

30. 紅英,即紅花。

31. 鍾:聚集。

32. 拔類邁倫:超出於同類(指百花)之上。邁,超過。

33. 國香: “國色天香”的省稱,形容牡丹花否色可認花卉。 欺蘭:指壓倒蘭花。

34. 研:研究、審察。 物情:物理人情。

35. 次第:依次。

36. 極:協猶盡。這句是說暮春生氣將盡的時候。

37. 綠苞:指牡丹的花苞。苞,花未開時包著花朵的變態葉。

38.“清露”二句,這兩句是說夜晚的清露使它安臥,早屬的春光催動它生長。偃:臥。韶光:美好的時光,指春光。 驅,驅趕,這裡是催促、催動的意思。

39. 枝節:指牡丹的枝葉。這兩句是說牡丹搖動著枝葉,好象從凝結的狀態里解放出來。

40. 百脈:指牡丹的枝條葉脈。 融暢:通暢。 這兩句是說牡丹枝汾通暢,生氣勃勃,不可遏止。

41. 兀然:猶忽然。 這兩句是說牡丹忽然之間花葉怒放,好象要發泄憤怒。

42. 淑色:猶美色。 披開:散開,指牡丹花散放開美麗的色彩。

43. “美膚”二句:形容牡丹體貌美麗、細膩,千姿萬狀,都很絕妙。

44. 赭(zhě):赤褐色。

45. 殷:赤黑色。

46. 向者:指朝看人的牡丹。

47. 訣:長別。

48. 坼(chè):指花瓣裂開的牡丹。坼:裂開。

49. 褭(niǎo):即“裊者”,指動搖不停的牡丹。

50. 亞者:指低垂的牡丹。亞:通“壓”。

51. 曲者:指枝條彎曲的牡丹。 折:折腰,彎腰行禮。

52. 疏者:指枝葉稀疏的牡丹。 缺:指肢體缺陷。

53. 慘者:指顏色暗淡的牡丹。

54. 初朧朧:指初放的牡丹色澤還是暗淡的。朧朧:暗淡的樣子。上下:指或高或低地開放。

55. 次鮮鮮:指牡丹接續者開出色彩鮮艷的花朵。次:第二, 引申為“隨跟著”。 重疊:指花朵重歪疊疊地開放。

56. “錦衾(qīn)”二句:牡丹花將開放時懼烈風酷日,必用高幕遮日,才能使花時耐久。此指用錦隸繡帳做成幕帳遮復牡丹。

57. 晴籠晝熏:指白晝的日光籠罩和照射看牡丹。籠:籠罩,指日光如籠之罩於萬物之上。 晴熏:指日光照射。

58. 宿露:隔夜的露水。寰(yT):通“浥”,潤濕。

59. 灼灼:鮮明的樣子。騰秀:升發秀色。騰:升。

60. 亭亭:聳立的樣子。露奇:顯露奇姿。

61. 颭(zhǎn)然:風吹物顫動的樣子。

62. 儼然:端莊的樣子。

63. 泫露:滴露。泫:水滴下的樣子。

64. 垂然:形容花枝低掛的樣子。縋:將東西系在繩子上墜下去。

65. 爛然:形容花色光彩鮮麗的樣子。披:散開。

66. 擁砌:圍看台階。擁:環抱、圍著。

67. 威風:古代傳說鳳有威儀,即端莊的容止,所以叫威鳳。

68. 天府:皇家的倉庫,這裡特指皇家育養花卉的內府。

69. 孫武:春秋時代的軍事家,齊國入,著有《孫子兵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有孫武教練吳王闔廬的宮中美女的故事。

70. 纖柯:指纖柔的花枝。

71. 玉欄:指花園四周玉砌的欄桿。

72. 流霞:指牡丹花色澤鮮麗,象流動的彩霞。

73. 歷階句:經過台階直至層層高台之上,長著萬朵千棵的牡丹。歷:經過。重台:層台。窠通“棵”。

74. “西子”二句:比喻牡丹象美女仙子。西子:西施。南威:南之威的省稱。此二人傳說為春秋時代的美女。

洛神湘娥洛神湘娥

75. 洛神:洛水女神,湘娥,湘水女神,傳說舜的二妃娥皇、女英,聽到舜南行死於蒼梧,二妃南望痛哭自投湘水而死,遂成湘水之神。

76. 朱顏:指女子美好的容貌,這裡比喻牡丹花。酡:欽酒臉紅。

77. “角炫(xuàn)”二句這兩句是說牡丹象美女一樣在紅燈照耀下爭艷。角炫:較量、炫耀。紅釭(gāng):紅燈。翠娥:美入之眉。這裡指代美女。

78. 灼灼:形容花朵鮮明的樣子。 妖妖形容姿態撫媚的樣子。

79. 逶逶迤迤:形容牡丹花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80. “漢宮”二句形容牡丹象漢宮中艷麗的三千宮妃,排列得如銀河群星燦爛。星河:銀河。

81. “弄彩”二句形容牡丹呈現出艷麗的色彩,並肩而立,使日光無色。壓景:壓倒日光。

82. 絳(jiàng)煙:白煙。

83. 洞府:道教所謂神仙居住的地方。 真人:道家稱修養純真本性的得道之人。 “洞府”二句是牡丹盛開如得道真人與群仙聚會。

84. 晶瑩:光亮閃爍的樣子。

85. 金釭(gāng):古代宮殿壁帶上裝飾的金環。壁帶是牆壁小的橫木,露出牆外形狀如帶。列錢:指全環裡面鑲者玉石,排列在璧帶上象一貫錢似的。

86. 晤言:對面交談。

87. 旱蓮:藥草名。形容牡丹之嬌美。

88. 公室侯家:泛招王侯府第。

89. 列之如麻:指陳列牡丹象麻林一樣。

90. “咳唾”二句:指王侯們揮霍萬金買取牡丹盛放的繁華景象。咳唾萬金原文見於東漢趙壹《刺世嫉邪賦》,願意是唾口吐沫也被人們視為萬金一樣貴置。這裡是用做開口就是萬金,揮霍無度的意思。

91. “遑恤”二句,終日閒暇照顧牡丹異口同聲地誇讚它。遑,閒暇。恤:體恤,照顧。 一言:眾口一詞。

92. 列幄:擺列起帳篷,用來給牡丹蔽陽。

93. 步障:給牡丹遮蔽風塵的一種螢幕。 開霞:指步障色彩華麗像彩霞鋪展。

94. 曲廡:捐廳堂四周的廊屋。曲:環繞。重梁:指屋樑重疊的房屋,即樓閣。

95:松篁:即松竹。交加:指松竹的陰涼互動遮蔽在牡丹上。加:施加.

96. “如貯”句:形容牡丹象深藏閨中的女子。

97. 息偽:春秋時代息侯的夫人,媯(guī )姓。傳說楚文王滅息,虜獲息媯而歸,息媯因亡國之痛,與楚文王不通言語。因為她面若桃花,又稱“桃花夫人”。

98. 館娃:指西施。吳王夫差為西施曾在姑蘇(今江蘇蘇州市)西南靈岩山上建造館娃宮。

99. 仙槎:古代神話中仙遊天上的木筏。槎:木筏。漢代傳說天河與海相通,有入曾乘槎到天河遇見牛郎織女。(見晉張華《博物志》三)

100. 九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101. 有酒如澠:語出《左傳·昭公十二年》:“有酒如澠,有肉如陵。”意思是有酒如澠水長流,有肉如堆成的小山岡。

102. 案:考察。花品:指花的品種與等級。

103. 脫落:猶脫略,輕慢,不受拘束。 群類:指群花。

104:盈尺:一尺多長。此指牡丹花。

105. 翠羽,翡翠鳥的羽毛。

106. 比櫛(zhl):猶櫛比,形容牡丹葉子密接相連,像梳齒般排列。

107. 淑質:美善的品質。

108. 自失:茫然無所措。

109. “夭桃”、“穠李”:比喻年少美貌。語出《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華如桃李。”

110. 躑躅(zhí zhú):是杜鵑花的別名,又名映山紅。

111.朱槿:即扶桑花。

112. 煥.:鮮明、光亮,此處指牡丹花的光彩顯赫。

113.昌然:興盛,繁榮的樣子。來,語氣助詞,相當於今天的“咧”。

114. 留玩:流連,玩賞。

譯文

牡丹牡丹

古代人談論花,從未對牡丹加以讚許,是因為它隱避深山,獨自幽靜的開放,不被顯貴者所知。牡丹花又是怎樣遇到賞識的呢?武則天皇后的家鄉西河,有很多僧、道居住的房屋,那裡低洼的地方有牡丹花,它的花特別傑出。武則天皇后感嘆上林苑中缺少它,便命人將牡丹移栽入上林苑。從此京城洛陽的牡丹便一天天興盛起來。從宮中到官府衙,向外發展到士大夫及百姓家裡,處處都廣為栽植,多得像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條大河流向大海的水,不知到何處停止。每到暮春時分,遊覽、觀賞牡丹的人如痴如狂,成為國都洛陽的一大盛事。如今

的文人墨客大都用歌或詩來吟詠牡丹的形象,從沒有用賦來寫它的,獨自我用賦來寫它,來窮盡它的美好。或許有人會問:先生常以自己有大丈夫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報負而自負,今天卻縱情於一花,未免有些兒女情長吧?我回答他說:先生難道沒有看到張荊州的為人嗎?這人真是大丈夫了,但我卻在他文集的開頭看到了《荔枝賦》。荔枝確實很美了,然而也不過是一種水果罷了,同牡丹有什麼不同呢?關鍵看他賦的意圖怎樣。我寫牡丹又有何不妥呢?他也許無法對答。我於是寫了這篇賦給他看。

天上的祥瑞靈氣,有星才有星光,有雲才有祥雲的光芒。祥瑞的星雲之光下射,遇萬物而成為各種形狀。花草樹木得到它,便會開出紅花;花中最紅的顏色,全都是聚集在牡丹上,它遠遠超越同類,其國色天香更在蘭花之上。

我仔細觀察,依次了解:陽春三月,地氣充沛,花苞珍珠般青翠。雖經一夜露水,朝陽卻把它們驅退。枝節在春風中蕩漾,仿佛化解了凝固的心結。脈絡融會暢通,氣勢不可阻遏。突然旺盛充盈,似乎將要狂瀉。明媚的陽光打開花苞,照在她身上多么熱烈。完美細膩的肌膚體態,萬般形容都皆叫絕。紅的似朝陽,白的如皓月;淡雅類素土,濃烈勝鮮血;相向猶迎娶,相背同訣別。開放的像在談笑,含苞的像在咽噎;俯視的似有無盡愁緒,仰望的似有無限喜悅;纏繞的似在起舞,側身的似將摔跌;靠著的如在沉醉,彎著的如受挫折;密集的似是巧織,疏離的似有虧缺;鮮艷的如經洗滌,慘澹的如相離別。隱約初看,上下錯落;依次細觀,鱗比層疊。如錦緞軟被復蓋,似繡花羅帳連線。日受陽光籠罩薰陶,夜經甘露沐浴淨潔。有的灼灼明麗,秀色可餐;有的亭亭玉立,奇特莫測。有時搖曳,像在招手;有時雅靜,似在想誰。有輕風拂來,如在吟唱;有露珠滴下,如在悲切。細雨霏霏,她如珍珠掛懷;陽光燦燦,她如彩綢在披。堆砌園圃里,簇擁以迎朝日;光臨清池邊,倩影以比明月。或像馴養之山雞,令人可愛;或像威儀之鳳鳥,展翅將飛。形態種種,哪可立刻辨別。不游皇家林苑,誰能見得這些。忽覺疑似孫武,前來教練戰列,教的都是何人?纖柔寵姬嬪妃。玉砌雕欄站滿,如霞波飄逸。層層階台遍布,不知萬朵千堆。有如美女西施,有如佳人南威,有如洛河女神,有如湘江娥妃。或倚負,或扶攜,個個紅顏佳色。在宮殿,競奇鬥豔,爭寵獻媚。嬌艷妖嬈,纏綿徘徊。猶如那漢宮裡,三千佳麗,又恰似銀河中,群星爭輝。這光景,我見得少;有誰說,他見多回。那真色彩紛呈,人們挨肩擦背。桌台燭光閃爍,香爐紫煙騰飛。恰似神人洞府,群仙聚會。裝飾晶瑩耀眼,滿堂生輝。塑像凝神注目,互不理會。猶未下雨,望雨蓮花早準備。公侯人家,成群結隊;不惜重金,來此一會。消遣終日,異口同聲讚美。庭中掛著屏帳,張開霞幃。曲折廊廡,粗壯樑柱,蒼松翠竹,交相映輝。猶似豪門秀女,藏在深閨。隔著紫帳,仿佛西施館娃,又像桃面息媯。我來觀賞,如坐木筏登天河。從早到晚,無言脈脈。各路遊客,乘坐駿馬豪車。酒如澠水長流,萬人笙歌盪回。但求一醉,哪知牡丹品格!我論花之品位,牡丹堪稱花魁。超越各種花卉,獨占春光明媚。體態豐盈,馨香四溢。翠葉如孔雀羽毛,層層抱擁;花蕊似金粉裝飾,氣質華貴。玫瑰羞得要死;芍藥自失品味;妖冶桃花收了蹤跡;潔白李花慚愧而去;杜鵑連夜溜走;木蘭暗中逃逸;朱槿心灰意冷,紫薇屈膝敗退。全被牡丹占先,怎么可能不忌恨,怎么可能能不謗毀。

真漂亮啊,真美麗啊!這大地所產之物,即使牡丹這樣奇美,也為何以前冷清,無人問津,如今這般興盛,大量流行?難道草木命運之門,也有時阻塞,有時打開?我想問你,為何而存在?你卻不回答,只顧留戀徘徊。

寫作背景

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從南北朝"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至今,栽培歷史也有1500年了

。牡丹原本鮮為人知,自武則天將其移植於上苑,經代代花匠精心培育,方有魏紫、姚黃、玉版、紫巾等名貴品種。武則天鍾情牡丹且有很高鑑賞品味,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洛陽牡丹的興起與武則天的推動是分不開的。舒元輿《牡丹賦》載:武則天命人向上苑中移植牡丹,“由此,京國牡丹日月漸盛”,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說:“自唐則天已後,洛陽牡丹始盛”,“武后貶牡丹到洛陽”(事見宋·高承《事物紀原》、清·李汝珍《鏡花緣》)的傳說,雖無稽可考,卻可佐證武則天把牡丹引入洛陽。

大和五年至八年夏,舒元輿以著作郎分司東都,與李訓過從甚密。大和八年李訓入朝,與鄭注等人密謀誅殺宦官,得到皇帝信任。在逐漸把握朝政之後,李氏召舒元輿入朝,舒氏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仕宦通顯,很快由左司郎中升遷至刑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大和九年十一月,李訓等謀誅宦官之事敗,舒元輿與李訓、鄭注、王涯諸人一起死於“甘露之變”。《牡丹賦》的寫作時間可能是大和六年至九年(832~835年)的暮春時節。

作者簡介

舒元輿舒元輿

舒元輿(?-835),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唐代文學家,元和八年(813年),登進士第,調鄠縣尉。

長慶中,裴度表興元節度掌書記。大和初,召拜監察御史,再遷刑部員外郎。為宰相李宗閔所抑,五年,改著作郎,分司東都洛陽,復入為尚書郎。九年,李訓用事,驟遷右司郎中、御之中丞、刑部侍郎,遂為相。其年冬,“甘露事變”與李訓謀誅宦官,事敗,被殺。元輿能詩善文,名盛於時。原有集一卷,已散佚。《全唐詩》存其詩六首。《全唐文》存其文《牡丹賦》等十六篇。

文體牡丹賦

於茶的《牡丹賦》

余觀前賢之賦草木者多矣,靡不言托之幽深,采斸之莫致,風景之妍麗,追賞之歡愉。至於體物,良有末盡。惟牡丹未有賦者,聊以狀之,曰:青陽既暮,鶡鴠已鳴。念蘭若之方歇,嘆桃李之陰成。惟翠華之艷爍,傾百卉之光英。抽翠柯以布素,粲紅芳而發榮。其也,碧海霄澄,驪珠躍出,深波曉霽,丹梓吐實,煥神龍之銜燭,皎若木之並日。其盛也,若紫芝連葉,鴛雛比翼,奪珠樹之鮮輝,掩非煙之奇色。攸忽吃摛錦,紛葩似織。其落也,明艷未褫,紅前如脫。朱草柯折,珊瑚枝碎。霞既皪而轉妍,紅欲消而猶粹。爾乃獨含芳意,幽怨殘春,將獨立而傾國,雖不言兮似人。觀其露彩猶泫,日華初照,曄其晨葩,情若微笑。色雖美而自體,類河汾之窈窕。逮乎的皪含景,離披向風,鉛華春而思盪,蘭澤晚而光融。情放縱以自得,凝若煥之冶容。既而華體恍惚,繁華遽畢,驚寶雉之乍回,想江妃而復出。望獻璫之玉;俄以蔽光;感懷佩之川,悵然如失。客顧余曰:勿謂淑美難久,徂芳不留。彼妍華之閱世,非人壽之可儔。君不見龍驤旱宏,池台御溝,堂挹山林,峰連翠樓。有百歲之芳叢,無昔日之通侯。豈暇當飛藿之時,始嗟零落。且欲同樹萱之意,聊自忘憂。

陳秀冬的《牡丹賦》

臘盡春暖,丁亥歲連。甘霖普澤,萬物孳生。九朝古都,天下徵文。諸君皆言洛陽秀,唯余獨賦牡丹姝。今廖以寸言,以贊其美。

洛陽牡丹,又稱鼠姑;草木得之,發為紅英。始於隋,興於唐,盛於宋。其品種繁多,其花色奇麗。或於月坡堤上,或於張家園中,或於栗棣坊里;洛陽牡丹,天香獨步,國色無雙;冠以萬花之首,堪稱百花之王;馳名於四海,享譽於中外。

古都四月天,萬人花竟賞。香濃而甲天下,色艷而譽古今;世學難詳其貴,李佩細言姚黃;子華素筆繪,羅隱扇中題;感荷蓮略聖潔,嘆虛竹惟清瘦,幽蘭雖美皆稱素。惟余牡丹,貴而不嬌,雅而不膩,潔而不俗,神而不傲。 若言其珍當為魏紫,馥香濃郁,聞風十里;若言其貴當屬姚黃;黃美丰姿,肌體膩潤。

夫燦然若錦,點綴春日,乃當世一奇也;故唐時薛洪度有詩賦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孫繼綱的《牡丹賦》

秀園圃兮冠群芳,出洛陽兮王天下,得天地之靈氣兮,國色神韻;集日月之精華兮,天香奇葩;流光溢彩兮,風姿綽約;雍容華貴兮,端莊典雅。鼎鼎之名兮,無須直喚;赫赫之位兮,尊曰國花。

若夫眷戀鼠姑謂之大雅。《詩》以寄情,《簡》以作答。《本草》釋意,《素問》曾夸。晉植洛水之濱,隋栽帝王之家,唐空萬人之巷,宋染千家籬笆。單父鬥豔其色,歐氏變易其花。顧子情鍾,巧施丹雘;舒君傾心,恭賦流霞。

秋翁為之而痴,常生與之結髮。李白缶擊春風,歐陽簫吹月下。楓橋濟之,植以明志;松泉松齡,喻之人化。總理周公,抱憾未睹;書記江君,懷興而察。古今名人高士,麗藻華章,多有為之鼓簧擊節,表其傾慕愛戀之意者也。

若乃其名,琳琅紛紜。或以數別,或以色分;或冠之以姓,或依之於人;或以名花謂,或以珠寶聞;或以地名景致相稱,或以吉祥富貴而雲。

譬如稱之以數者:一品天香,二喬相隨,三變賽玉,四鏇嬌媚,五彩雲飄賀六蟬成對,七福神降獻八福鑲翠,九蕊真珠,十樣錦輝,白花妒忌,萬卉羞愧,無奈千心黃魁。

言之色者,蓋乎九珍。姚黃為花中之王,金閣顯王者之尊,金絲冠王者之頂,黃袍加王者之身。魏紫稱後兮紫雲仙,紫袍金帶犧紫雲冠,紫艷風光兮紫繡球,紫香秀色兮紫玉蘭,翩翩兮子燕飛霜,熠熠哉紫霞映天。丹陽冉冉兮,洛都春艷;霞光灼灼兮,山花爛漫。花帝重樓點翠,祥雲層林盡染;龍女探親,知神都江山多嬌;桃花增春,看洛城春光無限。洛粉傾國兮粉中冠,貴妃出浴兮嬌容現;春曉政和,花竟帝苑;珠光西施,晨曦粉蓮,綣綣兮雨後春光,融融兮雨後春天。豆綠聽之者鮮,翠幕聞之者稀,荷花知之者寡,香球見之者奇,。寶藍稱冠之洛川,雨過天晴兮望春藍;藍葵垂首兮,冰罩藍玉;金雞報曉兮,香飄藍田;墨潑蒼穹兮墨雲芳,天鵝旖旎兮鱗鳳翔;烏雲臨兮臥墨池,青龍來兮弄墨香。金谷春晴兮,梨花逢雪;冰壺獻玉兮,瑤池貫月;棲霞映玉,白鶴臥雪;太白醉酒,貴妃羞月。有花開雙色之奇,無花色多變之缺。

冠姓依名兮,趙粉胡紅;綠珠飛燕兮,昭君文公。名花珠寶兮,雪蓮川桃;紫玉瓔珞兮,烏金瑪瑙。地名景致兮,彭州洛陽,玉樓春雪兮,崑山夜光。吉祥富貴兮,金玉交璋;紅雲爭輝兮,紫鳳朝陽。

然則古都洛陽,花之故鄉,養花育花,自古崇尚。宜之兮地脈,兆之兮瑞祥。花事之興兮,源遠流長;始在煬帝兮,盛在李唐。墨客騷人,或幸觀而贊之,或未睹而惆悵。朝酣酒兮觀花,夜染衣兮留芳。留守李君,年年為貢;跛子劉公,歲歲必賞。花之蹤跡,延及四方,成都西藏,上海蘇杭,廣西北京,曹州龍江,英法意德,美洲東洋。不為園圃所囿,敢冒酷寒嚴霜。不棄貧瘠之土,無愧肥沃之壤。隋隋(女字旁)兮倩影,煒煒兮容光。

世逢太平,春風蕩漾,花事日盛,國事日昌,京洛遺風,鼎力弘揚。每屆花開,紅雲綠浪,色浸繁榮,香染輝煌。玫瑰失色,芍藥無光,桂虛月中,蘭徒天上。王嬙淡抹,南威弄妝,洛神披霞,蛾女出湘。各落花客,傾城而賞,摩肩接踵,欣喜若狂。如痴人流,似霞花光,笑語此伏,歡歌彼揚,墨走龍鳳,辭嵌華章。以花為媒,群賢競訪,廣交朋友,共圖富強。爾乃歌曰:麗質天賜兮,逸致絕倫。在高山兮字按。與平川兮不矜。處僻兮無悔,居宮苑兮戒媚。。使海外兮溢芳,守故土兮流菲。

天山客王宇斌《牡丹賦》

余察賦花不切其神者,無缺諛美之詞。或金堆玉砌,或典僻字暈。或直譽無隱,或晦澀難明。或貶抑眾芳,或亂述美人。或缺失餘味,或廣報花名。是皆偏也。吾今彈指,揮灑綺麗,不求失少,漫寫心雯。

夫牡丹者,乾坤之粹,造化以生。春分以茂,陽濡以興。得舒和之氣,上有天霓潤色;涵甘露之馨,下有香霧籠形。陰陽化育,岩嶺暢茲和氣;內外明美,閬苑秘其靈根。王於中州洛陽,譽遠方丈蓬瀛。霏霏而煙涵石畔;綿綿而溪繞花津。炯然而金絲玉冠,穆然而皇袍鳳裙。一暢則綻其精華,燦落明霞;浩然而燁其魂魄,爍灼玉瑛。嘆其赤驚日膽,白耀月晶。淡似仙袂,艷逾火雲。乍放而百花失色,綽約而妙曼難評。相中存象,超珊瑚之絢爛;性源歡愉,昭龍珠之精神。爾其方下瑤台,若昧前因;仙跡縹渺,異種紛紜。璀粲照灼,簪珠光於合浦;裊娜輕搖,動琴聲於上林。

看似青龍蓄墨、瑪瑙生明、二喬對弈、八仙微酲。昭君將去,丹唇淺暈;葛巾掩面,腰軟袖輕。玉環慵起,半酡其月貌;恆娥不語,羞序其芳名。魏紫姚黃,華榮逸雅;趙粉嬌紅,鶯來繡屏。妖姿魅艷,何超乎是?草仙木神,鹹匯於今。

或爾儼然有思,寂然有靈。俯含嬌澀,仰溢純情。玫瑰紫薇,比之遜色;俏李夭桃,莫可效顰。綺羅疊錦,猶多淡宕;靈風曳彩,映麗白丁。煌煌然,妙出雅逸;娟娟然,端麗豐盈。熙熙然,東來紫氣;瑟瑟然,內隱歡欣。秋翁護惜以得道,章叟膜拜以延齡。風娘司春而眷顧;羲和練日而致晴。娥眉以此見妒;太白為之高吟。芳穎乍吐兮,引起洞賓它念;靈根獨傲兮,非為天后所輕。儀姿香國,淨息游塵。靚而不嬌,肅而不淫。景中冶艷,無出其右;境裡真美,熟可相親。

淨色含虛,襯曙曦之隱隱;霓霞對灼,來爽氣之清清。細泉透石,鳥音爭潤;水曲涼台,月魄同臨。青鵲銜珠,來彰天地之泰;黃鸝弄舌,難諛聖潔之心。爾其貞含幽靜,潛凝芳潤;妙得天致,不嫁東君。即色非色,混金波而有影;因空示空,發素彩而維寧。

清噓吐納,微風習習;華容靜怡,昭質瑩瑩。倚雲曾種,雲歸而坐忘;培德以息,德馨而娉婷。其繁也,天孫濯錦;其貴也,王母護瓶。其醉也,腴花釀雨;其和也,柔柳垂蔭。欣榮於上苑之首,光攢於洛水之濱。彩添於水榭之畔,韻逸於芳草之坪。影動而鶯歌燕洽;枝搖而蜂繞蝶縈。素問未載其療俗;塞鴻遞信於嘉賓。香暗扶疏,痛恨手摺鼻嗅;綠嫩淑勻,生憎宴氣銅醒。

鳳翼欲翔,細蕊發而瀏亮;芝葉輕舒,霜芽萌其紫雲。惟此花開,方有傾城之賞,惟此麗景,能博才子佳吟。惟此芳園,可昭脫俗之貴;惟此淑氣,足滌寒士之貧。天趣迷離,靄暉合也,思緒綿渺,嘉祥蘊也。香階印影,澹泊存也;疏籬苔淺;煩囂停也。高才之雅士,句似神來;繪素之拙筆,怎傳丹青。新交與舊識皆愉,錦心共詩意同薰。洛陽芳會,群仙畢集;迢迢雲路,一刻千金。

結韻友,步仄徑。轉朱閣,出畫亭。至此而鄉情愈熾,可融天山宿雪;好景留連,難攝逆旅光蔭。為天下憂,必享齊世之樂;有智者思,珍惜未謝之盈。興酣情逸,孰笑元談清論;歡洽辭窮,亦見高懷怛誠。

感萬物之一類,惟色空之難憑。看功業之留笑,覺昭華之負人。養魄花間,賞色而可培心志;磊落風前,開襟而一灑豪情。幽意可托兮,采涼風之逸韻;時運兆祥兮,先洗性以養身。澹澹風傳,搖國花之千朵萬朵;關關枝上,聽靈雀之三聲兩聲。未了齋中,妙里深藏慧悟;霞漪閣上,賦成可撼魁星。天山客感而有吟,詩曰:

綠翠紅灼競吐芳,春風不妒百花王。

鶯聲潤露心猶素,玉蕊綻金性未狂。

作賦天都驚墨客,化蝶好夢是家鄉。

此生載譽天山頂,直把聲名動洛陽。

陳瑞萍的《牡丹賦》

植被繁茂長,花卉品種林林叢叢皆是。草木花玉四季狂。梅花報春曉,蘭花壑谷藏,荷花望夏月,菊花收末霜。玫瑰嫵媚,桂花馥香,芭蕉火焰升,紫薇滿地星躺,蒲公英花步春野,赤橙綠紫青蘭黃。萬紫千紅隨風聚,百花齊開美崢強,自然之大,花姿百態容芳。悠悠花國睿。蒸蒸挺頭昂。端莊而華貴,天姿國色人賞,贊;花中之魁牡丹當。牡丹原始生野崗,栽培移植種宮堂,花色品種多立,遍步廣域中國莊。中國牡丹王國續。資源豐富,悠久古遠航。洛陽牡丹最艷麗,雍容華貴,色彩斑斕,花朵大優美,獨秀魁芳。牡丹歷史之久遠長,洛陽牡丹載史冊,秦前無考。漢有"劉詩著"。北齊留楊畫藏,至此一千五百餘載,南北朝初牡丹揚,最初此花芍藥定,以藥名記本草剛。草木本乃同系,花艷而富麗堂皇。歐陽修《洛陽牡丹記》,從此眾人賞貴狂,愛她嫵媚。愛她吉祥,愛她富貴,愛她五彩繽紛裝。唐朝花種單調。宋代研品高強,二十四品花色艷,絡陽牡丹延續長。

花開四月,各品續放。白黃淺紅深紅妝,正紅肉紅紫紅堂,緋紅粉紅雙頭紅,魏紫姚黃牛黃長。黑色"剪絨"最名貴,紫紅"煙籠紫"跟旁。大紅狀元"紅剪玉"粉紅色絕"桃紅"王,"金粉""銀黃""冰罩石麗",深淺雪青"魏紫"狂,"露珠粉"裝玫瑰戲,綠色"豆綠",黃色"姚黃",白色"宋白",'崑山夜光',粉白髮藍光耀,"藍田玉"響,"二喬"魁當。花品簡介,花貌續章。花蕾婷婷,外型桃相,大萼三片帖花抱,復萼六片外翻玉帶搖張。花瓣未露,朝天遙廊。初放扭嘴,跳出萼堂,花瓣齊舞,艷麗妖嬈,嬌媚羞月,萬芳翹首迎王。蕊藥豐滿,盛氣高揚,晝開夜合睡美,三陰三陽從疊放,花蕊雌雄,雌居花心,狀似石榴,漸長漸裂,酷似料囊,雄蕊位雌周圍狂。初放整齊飽滿,色呈中黃,逐放呈絲,居心配雙,引蝶飛舞,蜂繞耳旁,錦繡靚玉風腰挽,青春付與夏謝妝。嗚呼;世代牡丹最嬌美,吾賞牡丹心更狂。雨中滴淚。風吹怕傷。悲歡離合人間事,花鳥魚蟲也照常,咽咽胭脂粉妝退,瓣落橫飛腮無光,一身綠沙伴長途,雍容華貴夢不長,平淡無聲挽蘭玉,聚蕙攜芳。唱曰;爭強好盛野心狂,代價付出自醒傷,取智蘭馨攜蕙去,適宜平淡女人芳。

詩體牡丹賦

蘇軾的《牡丹賦》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笑,十里珠簾半上鈞。

城西十枝豈不好,笑舞春風醉臉丹。

何以後堂冰玉潔,游蜂非意不相干。

殷文圭的《牡丹賦》

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

紅艷裊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

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劉禹錫的《牡丹賦》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玄觴-牡丹賦

牡丹賦

作詞:JC

作曲/編曲:雪花花

演唱/和聲/混音:玄觴

驚蟄過後等穀雨

牡丹開一季

含而不露的青泥

催暗香撲鼻

幽然古徑我尋覓

你古典風情

似天籟之音悠遠而動聽

墨色飄搖的露滴

點染開詩意

國色天香繪一縷

典雅而清麗

我的愛蒼翠欲滴

描摹你不染塵埃的清新

牡丹初綻愛意

蘭溪曾泛起

邂逅天清水碧

婉轉了音律

典藏在洛陽深閨的雍容纖細

猶自默默為情緣老去

香山寺聽風鈴

回憶很安靜

誰遺留下絕句

願與你相遇

宣紙上盛放千年的繁華美麗

我淺笑提筆

透徹山水的梵音

明淨了思緒

鐘聲遮掩去嘆息

悠揚出古意

魏晉風流封存起

睡在故事裡

我夢見南朝樓台的煙雨

溫良淡雅的醉意

若一笑傾心

眼波流轉間臨近

卻不露痕跡

你的美婉約不語

在浮華盛世月色下清晰

牡丹初綻愛意

蘭溪曾泛起

邂逅天清水碧

婉轉了音律

典藏在洛陽深閨的雍容纖細

猶自默默為情緣老去

香山寺聽風鈴

回憶很安靜

誰遺留下絕句

願與你相遇

宣紙上盛放千年的繁華美麗

我淺笑提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