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灰蝶

豆灰蝶

豆灰蝶(Plebejus argus(Linnaeus))別名豆小灰蝶、銀藍灰蝶。為鱗翅目、灰蝶科、豆灰蝶屬。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內蒙古、湖南、四川、新疆。以幼蟲為害寄主植物,成蟲常在花上活動,幼蟲常與蚜蟲共棲。為害植物大豆、苜蓿、紫雲英等豆科植物以及大薊、小薊、牛蒡、艾屬(蒿屬)、鼠麴草等菊科植物。

基本信息

簡介

豆灰蝶豆灰蝶

學名 Plebejus argus Linnaeus

鱗翅目,灰蝶科

別名豆小灰蝶、銀藍灰蝶

分布

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內蒙古、湖南、四川、新疆

寄主

大豆、豇豆、綠豆、沙打旺、苜蓿、紫雲莢、黃芪等。

為害特點

被豆灰蝶危害的大豆被豆灰蝶幼蟲危害的大豆

幼蟲咬食葉片下表皮及葉肉,殘留上表皮,個別啃食葉片正面,嚴重的把整個葉片吃光,只剩葉柄及主脈,有時也為害莖表皮及幼嫩莢角。

形態特徵

豆灰蝶成蟲豆灰蝶成蟲

成蟲體長9—11mm,翅展25—30mm。雌雄異形。雄翅正面青藍色,具青色閃光,黑色緣頻寬,緣毛白色且長;前翅前緣多白色鱗片,後翅具1列黑色圓點與外緣帶混合。雌翅棕褐色,前、後翅亞外緣的黑色斑鑲有橙色新月斑,反面灰白色。前、後翅具3列黑斑,外列圓形與中列新月形斑點平行,中間夾有橙紅色帶,內列斑點圓形,排列不整齊,第2室1個,圓形,顯著內移,與中室端長形斑上下對應,後翅基部另具黑點4個,排成直線;黑色圓斑外圍具白色環。卵扁圓形,直徑0.5一0.8mm,初黃綠色,後變黃白色。幼蟲頭黑褐色,胸部綠色,背線色深,兩側具黃邊,氣門上線色深,氣門線白色。老熟幼蟲體長9一13.5mm。背面具2列黑斑。蛹長8—11.2mm,長橢圓形,淡黃綠色,羽化前灰黑色,無長毛及斑紋。

生活習性

豆灰蝶成蟲豆灰蝶成蟲

河南年生5代,以蛹在土壤耕作層內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為成蟲,4月底至5月初進入羽化盛期,成蟲把卵產在沙打旺等葉片或葉柄上,在田間繁殖5代,9月下旬老熟幼蟲鑽入土壤中化蛹越冬。成蟲喜白天羽化、交配。交配10一40分鐘,個別達1.5小時。成蟲可交配多次,多次產卵,卵多產在葉背面,散產,有的產在葉柄或嫩莖上,每產1卵40一55秒,每雌產卵46—121粒,雌蝶壽命14.6天,雄12.4天,卵期4.5—6.3天,幼蟲5齡,3齡前只取食葉肉,3齡後食量增加,最後暴食2天進入土中預蛹期。幼蟲有相互殘殺習性,常與螞蟻共生。幼蟲老熟後爬到植株根附近,頭向下進入預蛹期1—2天,蛹期7—14天。

防治方法

豆灰蝶雌成蟲豆灰蝶雌成蟲

(1)選用抗蟲品種。

(2)秋冬季深翻滅蛹。

(3)幼蟲孵化初期噴灑25%滅幼腮3號懸浮劑500—600倍液,使幼蟲不能正常蛻皮或變態而死亡。

(4)百株有蟲高於100頭時,及時噴灑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20%滅多威乳油1500一20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