讙兜

讙兜,古代人名,堯時佞臣。出自《莊子·在宥》:“堯於是放讙兜於崇山。”

基本釋義

huān dōu,古代人名,堯時佞臣。

出處

《莊子·在宥》:“ 堯於是放讙兜於崇山 。”(《史記·五帝本紀》:“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唐 張守節 對這段的注釋為:《神異經》云:“南方荒中有人焉,人面鳥喙而有翼,兩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魚,為人很惡,不畏風雨禽獸,犯死乃休,名曰驩兜也。”蓋為訛傳)
《史記·五帝本紀》:“ 讙兜曰:‘ 共工旁聚布功,可用。’”
裴駰《史記集解》引孔安國曰:“ 讙兜,臣名。”
《山海經·海外南經》“ 讙頭國 ” 。晉郭璞註:“ 讙兜,堯臣,有罪,自投南海而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