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來敲門

讓孩子來敲門

伊莉莎白·潘特利所著的關於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書,書中既教會了我們如何與孩子相處,教育孩子,培養孩子,也讓我們看到自己童年的點點滴滴。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我家寶貝老是不好好吃飯,過了點飯又喊餓,真拿他沒辦法……”

“我兒子不肯乖乖睡覺,不是喝水,就是上廁所。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我家閨女總是丟三落四,我還得回學校替她拿作業。很煩耶!”

“我家孩子比較‘獨’,對所有的東西都有欲占有,該如何讓她學會分享昵?”

“最近我家兒子患上了‘我要買’的毛病。見什麼要什麼。怎么辦呢?”

“我14歲的女兒不怎么尊重我。對我直呼其名、出言不遜,甚至吵架頂嘴。要不要‘修理’她?”

……

很熟悉是吧?這些場景也時常在你家上演吧?你是不是經常被孩子們搞得頭暈、火大。甚至有揍他們一頓的衝動?你有沒有發現。不知不覺中,你已經被他們牽著鼻子走了?

為人父母是全世界最艱難的工作。你有煩惱、困惑甚至是憤怒,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讓孩子來敲門》就是為你解決困惑的:不像其他親子類書籍只涉及一般的理論和原則,《讓孩子來敲門》提供的全是一些針對家庭的實用好點子。有了這些點子,你就能有效地處理與孩子的爭執,再也用不著對孩子大聲嚷嚷、嘮叨或哀求了。有了這些點子,你就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合作,甚至主動來敲你的門,與你商量解決方式。有了這些點子,你不僅能培養出自尊、自愛、自律的好孩子,還能充分享受教養子女的樂趣。

一起享受這趟親子之旅吧!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潘特莉

一個幸福的妻子,也是四個可愛孩子的母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她組織了一個父母互助團體,專門探討教養孩子的問題。沒想到,這競成為她為之奮鬥的事業。

如今,她已成為美國知名的親子專家,被國家教育委員會聘為顧問,並長期擔任家庭信息和教育中心執行主席。她是《父母》《職業母親》《持家有道》等雜誌的專欄作家,也經常出現在各類電視節目的嘉賓席上。她的《為人父母小貼土》一書被奉為“美國父母必讀書”,《讓孩子來敲門》也已經有三種語言的版本,成為地域性的暢銷書。

媒體推薦

雖然我早就是“高竿父母”了,不過既然讀書會買了,還是很認真地回家啃完了。很受用喔,每一頁都讓你覺得身有同感,“是呀,我家的也是這樣耶”“還好,我是這樣說跟做的” ……

——網友絲百希媽

書中談的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覺得很實際,且淺顯易懂。

——親子網網友Tina

我敢保證,這本書對任何一個在抓狂邊緣的父母,都有冷靜的效果。這些忠告很直接,實際,不會太複雜,前後一致,又容易實行。

——露易絲·阿姆斯

編輯推薦

不用大聲嚷嚷、嘮叨,不用哀求,你也可以教育好孩子!

目錄

第1章 你屬於哪種教養風格的父母?

第2章 你離“高竿父母”還有多遠?

第3章 讓孩子來敲門

第4章 為什麼懲罰不起作用?

第5章 尊重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尊

第6章 孩子們起了爭執,怎么辦?

第7章 你對孩子發過脾氣嗎?該怎樣控制?

第8章 留一點時間給自己,你會成為更好的父母

第9章 教養孩子,沒有標準答案……

序言

開始初為人母時,我是那么無助,在一個孩子面前,我29年所積累的知識和智慧竟毫無用武之地。從醫院抱回孩子的那一刻起,我便陷入了深深的焦慮,我完全不懂如何去照顧一個新生兒。更糟糕的是,第一晚,孩子竟然長達七秒鐘沒有了呼吸,這讓我萬分恐懼。另一個讓人沮喪的事實是,回家六天了,我仍不敢給她洗澡。後面兩個孩子出生時,我就得心應手了。教養孩子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等待你處理。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開始組織了一個父母互助團體,主要討論0-6歲幼兒的教養問題。當時,我並沒想到這個團體會將關注點放在所有孩子身上,更沒想來,它竟然會成為我為之奮鬥的事業。

文摘

“我的孩子做這種事,別人會覺得我不是好父母”

有一天,我和三個孩子去動物園,沒帶兒童推車,只好租一個。那個兒童推車相當別致,看起來像只裝了四個輪子的大海豚。三個孩子一下子都愛上了它。大衛那時只有兩歲,所以我決定大部分時間讓他坐,當然,四歲的瓦尼薩和六歲的安吉拉可以輪流坐一次。在我看來這是最公平的方式。可是到輪換時,大衛緊緊扒著車子不放,我只好硬把他拖下來!大衛開始哭鬧,躺在地上耍賴。周圍人開始看我,我深吸一口氣,把大衛夾在腋下,然後故作鎮靜地往前走,大衛依舊亂踢亂踹。我沮喪極了,旁觀的人肯定會認為我是世上最糟糕的媽媽。

實際上,我並沒有做錯,如果我因為大衛的脾氣而妥協,讓他再坐上“大海豚”,那么日後遇到類似情況,他還是會在眾目睽睽之下大發脾氣的。我們總是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難道他們的想法,比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還重要嗎?要知道,世上沒有不犯錯的小孩,也沒有完美無瑕的父母。

這件事的最後結果是,安吉拉出來摸著弟弟的頭說:“沒關係,我讓你坐好了。”安吉拉身為大姐,可以置身事外,可是做媽媽的卻不行。

“我的孩子會這樣,都是因為我教子無方”

如果父母一直用子女的表現來衡量自己,他們就很容易有挫敗感。孩子就像幼苗一樣,有的是蘋果樹,有的是橘子樹,有的是楓樹,有的則是番茄或玫瑰花叢。父母需要像園丁一樣,澆水、除草、照顧幼苗,還必須做一些養護的工作,才能讓他們茁壯成長、碩果纍纍。但是你要清楚,誰都沒有辦法把蘋果樹變成楓樹,或是把番茄變成玫瑰。

孩子是有自由意志的,我們可以引導他、教育他,可是我們無法把他據為己有,或是讓他完全按我們的要求去做。孩子會做一些讓我們驚訝、感動或生氣的事,這些都告訴我們,那是孩子獨立的個體,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部分。

“只有我大吼大叫,孩子才會聽話”

父母通常會掉入這樣的陷阱:起初你只是嚇唬孩子,說說就算了,後來孩子知道你不是當真的,他們便不吃你這一套了,你更生氣了,開始大吼大叫。你是用憤怒與孩子溝通,喊了三次,孩子依然無動於衷時,你就會大吼:“我是說真的!”(我想不通,他們為什麼不第一次就當真呢!)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約翰在書房工作。兩個孩子緹娜和威爾在客廳玩。不一會兒兩個小傢伙因為爭玩具吵了起來。約翰走出來無奈地說:“孩子們,我在工作。”當然了,兩個小傢伙還是吵,約翰再次提醒:“我要生氣了。”孩子依舊沒理會,爭吵聲反而更大了。約翰大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