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法國導演,1917年10月20日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第一部劇情長片是1947年的《海的沉默》,影片具有強烈的革新意識,含有對二戰恐懼的隱喻。

基本信息

Jean Pierre MelvilleJean Pierre Melville

基本資料

法文名:Jean Pierre Melville
中文譯名:尚皮亞·梅維爾、尚-皮耶爾·梅爾維爾、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出生日期: 1917年10月20日
星座:天秤座
逝世時間:1973年8月2日
出生地點:法國巴黎
逝世地點:法國巴黎(心臟病)

生平經歷

47年時,以六當時他這種忽視法國影壇傳統的製片方式很受矚目,特別受到詩人科克托的賞識,因而提供1700萬法郎,請梅爾維爾指導自己的小說《可怕的孩子們》。結果大為轟動,而被譽為戰後法國影壇最有才華的新人。兩部影片的成功,使得他的這種運用低成本製作費用,擺脫法國舊傳統的束縛,堅持獨立自由的製片方式成了60年代前後出現的特呂弗等青年導演競相學習的目標。同時,他影片中蘊含著一貫的個人風格,也

紅圈/仁義/奪寶群英

紅圈/仁義/奪寶群英

開啟了新浪潮運動的電影觀念和攝製手法。所以梅爾維爾被電影史家視為新浪潮電影運動間接的先驅者,有“新浪潮之父”的美譽。梅爾維爾被譽為戰後法國電影界最有才華的新人,擅長拍攝高智商的罪案題材。
不論早期還是晚期作品,他電影的特殊手法正是新浪潮推崇的作者論方式和獨立作業方式,即編、導、剪接一體化。同時,也在電影拍攝技法和導演思路上具有前後一致的作者意識。
真正使他確立自己風格的影片是警匪片,主要作品中60年代有《告密者》和《第二口氣》、後期的《獨行殺手》、《紅圈》、《大黎明》更是集大成者,顯示了他警匪片中獨樹一幟的大師風貌。在這些代表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美國電影和日本電影(或文化)的影響。他影片的主題和情節結構更多是從美國警匪和黑社會電影中吸取營養;而片中人物外部造型和內心的性格,卻大有日本武士電影的風貌。
在最後三部作品中,放下主題不談,最顯著的特點是:第一:氣氛肅殺而冷峻,多用冷調光線處理影像;第二是對白少而精煉。他可以說是法國導演中最能發揮影像功能的,他所擅長的是一種同意韻律和特殊氣氛的醞釀和塑造。適當的場面調度,配合精確的剪接,以此塑造特殊的影像風格,對白減到最少,純以影像來說明一切。尤其《紅圈》一片中從開始到結束,幾乎沒有幾句對白,充分發揮了有聲電影的靜默效果,尤其阿蘭·德龍洗劫珠寶庫一場戲前後二十分鐘之久,完全沒有對白和聲音,但氣氛之冷峻,韻律之流暢,誠為歷來警匪片所沒有的大手筆。
此外,他的作品精神中,被關的孤獨武士,刻畫男性友誼傳神入木,可以說是香港黑社會英雄片的前輩。香港導演如吳宇森等人就極為推崇他,並曾經推薦出版他的作品《獨行殺手》。
獨行殺手獨行殺手
1973年9月2日,梅爾維爾因心臟病去世。

大事年表

1917年,讓-皮埃爾·格倫巴赫出生在法國一個猶太家庭,年輕時他來到巴黎讀書,在那迷上了電影。起初,弗拉哈迪和W.S.凡·戴克的無聲紀錄片吸引了他,此後格倫巴赫就成了電影院的常客,這讓他日後受益匪淺。一次生日,他父親給了他一架16毫米的攝影機,他用這架機器拍了一部家庭電影,與電影結緣。
1937年,他進入軍隊服役,直到1940年納粹入侵,他仍未脫軍裝。他用自己敬仰的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的名字做假名援助抵抗組織,他到達英國參加了自由法國武

影子軍隊影子軍隊
裝,並加入了歐洲大陸解放聯盟。戰後,儘管梅爾維爾想將名字改回去,但他發現這個假名比真名與他聯繫更緊了。在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梅爾維爾想自己退役後要乾什麼。在1944年5月10日夜裡一場戰事中,他決定要拍電影,並擁有自己的攝影棚。
為了在電影工業中取得一席之地,梅爾維爾申請法國技師公會會員,但被拒絕。他認為自己是不會因為這種黨派政治而退縮的,於是在1946年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開始在法國電影系統之外製作發行自己的作品。他的公司發行的第一部電影是梅爾維爾在1945年拍攝金額達短片《小丑的一天》,從他少年時代對馬戲團的熱愛得到靈感。他第一部劇情長片是1947年的《海的沉默》,影片具有強烈的革新意識,含有對二戰恐懼的隱喻。
接下來的12年裡,梅爾維爾持續製作了一些影響了新浪潮導演的影片。1950年,他和讓·考克多合作,拍攝了《可怕的孩子們》,講述了一對姐弟之間奇怪的,暗暗隱藏著的亂倫情節。不過梅爾維爾和考克多的合作並不愉快,這個喜歡完全掌控自己作品的導演不喜歡別人來指手畫腳。這也堅定了梅爾維爾之後獨立製作電影的決心。
1953年的《當你讀這封信的時候》是梅爾維爾第一部商業製作,有法國和義大利的投資,這部電影的導演報酬讓他可以在巴黎城外建立一座攝影棚。
賭徒鮑勃賭徒鮑勃
1955年拍攝了《發熱》,第一部警匪片,其中有大量元素借鑑了好萊塢電影。梅爾維爾喜歡美國文化,這首先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他喜歡在巴黎開福特或凱迪拉克,穿風衣,戴寬邊帽,跟《獨行殺手》一個樣他還總是戴著像飛行員一樣的太陽鏡。他喝可樂,聽美國廣告。美國導演約翰·福特和霍華德·霍克斯的作品中那些不朽的英雄或反派深深吸引著他,就像是不老的傳奇
《發熱》由羅傑·杜切斯尼主演,這個在1930年代曾經紅極一時的演員在戰爭的時候被捲入黑社會,幾乎銷聲匿跡梅爾維爾找他來演出影片中老黑幫鮑勃,十分契合這個時髦的,有強烈黑幫正義感的人物氣質。這部電影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巨大轟動,但它被常去亨利·朗格盧瓦(Henri Langlois)創辦的法國電影資料館的影迷所喜愛,其中包括新浪潮旗手戈達爾和特呂弗。特呂弗後來還請了《發熱》中飾演警察的演員蓋·德康寶來扮演《四百擊》中的老師。人們崇拜電影中的氣質,這是梅爾維爾賦予並不新鮮題材的新鮮活力,他在大街上用隱藏起來的攝影機拍攝了大部分場景,人們覺得這很新奇,很大膽,是從那些高傲的文學口味中的釋放。簡單的說,梅爾維爾拒絕按照規則出牌。
在1950年《曼哈頓二人行》的徹底失敗後,梅爾維爾思考自己應當爭取更多的觀眾,並使用大製作讓自己的電影與之前那種粗糙絕緣,這也是梅爾維爾不願意自己被歸為新浪潮的一種宣誓,也是他的導演功力走向成熟的標誌。他說:“在《曼哈頓二人行》失敗
眼線眼線
後,我決定只拍那種針對大眾的電影,而不是只拍給小搓電影知識分子。”
1962年拍攝《眼線》。
1966年拍攝《第二口氣》。
1967年在拍攝《獨行殺手》的時候,梅爾維爾的攝影棚失火,梅爾維爾陷入極度沮喪的情緒中,過了一年才恢復過來,他對自己說,“我真傻,我不會害怕毀滅,我要回去。”他用租來的設備完成了電影。阿蘭·德隆飾演了酷勁十足的殺手傑夫·科斯特羅,這部電影被認為是電影史上拍攝最精確的電影之一。之後德隆在另一部電影《紅圈》中飾演了銀幕上的終極珠寶竊賊。
1969年拍攝《影子軍隊》,梅爾維爾藉此片回憶了自己在二戰時參加抵抗組織的日子。
1970年拍攝《紅圈》。
1972年拍攝最後一部作品《大黎明》。
55歲時,梅爾維爾因心臟病發作去世。

作品列表

大黎明Un Flic大黎明Un Flic
大黎明un flic (1972)
紅圈Le Cercle Rouge(1970)
影子軍隊L'Armee des Ombres (1969)
獨行殺手Le Samourai (1967)
第二口氣Le Deuxième Souffle (1966)
費爾肖家的老大L'A né des Ferchaux(1963)
眼線Le Doulos(1962)
昂莫漢神父Léon Morin, prêtre(1961)
筋疲力盡À bout de souffle(1960) (客串演出)
曼哈頓二人行Deux hommes dans Manhattan(1959)
賭徒鮑伯/發熱Bob Le Flambeur (1955)
費爾肖家的老大費爾肖家的老大
可怕的孩子們Les Enfants terribles(1950)
海的沉默Le Silence de la Mer(1949)
小丑生命中的一天Vingt-quatre heures de la vie d'un clown(1945)

經典語錄

關於自己這一生最大的野心
“成為不朽,然後死去。”
關於拍電影
“我堅信,你必須瘋狂的熱愛電影才能夠拍電影。”
關於被看作新浪潮的先驅
“如果......我曾經有一陣答應被看作他們(新浪潮)的教父,我現在不願意了,而且我也與他們之間保持了應有的距離。”
關於電影中的意義
“也許重大問題應該留給別的導演去討論,就我來說,我並不在意稍微淡一些,但我沒興趣去挖掘這些問題。”
關於英雄
“基本上,經典電影總與英雄有關,所謂的現代電影總與底層人物有關,我總是拒絕這種衰退...我總是安排我的角色--我的英雄--在他們的環境中引導自己,按照我自己的行事方法...老實說,我只能對反映我自身的角色感興趣。自我中心,偏執狂,誇大狂?不,這是一個創作者最自然的權利。”
關於攝影棚
“你必須強烈的想擁有攝影棚,你必須狂熱的想隨意製作電影,不用煩心去找一家攝影棚,這是一個夢想,但同時也是一個噩夢,因為我住在樓上,凌晨三點我就得到下面的舞台去。準備燈光,計畫第二天的工作。”
關於自己是個夜貓子
“這裡,一個人,晚上,在家裡,太棒了,電話不響,沒有來訪者,一個都沒有--想像那是什麼樣子!”“我白天無法寫作,我必須保持向胎兒一樣的狀態在黑暗封閉的空間單獨一個人呆著。”
關於重複自己
“在我的電影裡總會有一些重複的場景,這就像一個作家會使用相同的句式,或許會用不同的名詞。比如一個人在出門前總是在鏡子中看著自己,然後再看屋子一眼,我總會這樣拍。就像西部片,總有一個人騎這一匹馬穿過銀幕。”
關於對美國電影的繼承
“我不是在法國拍攝美國電影。我必須改變美國的主題,使他們更適合法國和歐洲的觀眾。我用自己的方式闡釋美國主題,讓他們變成法國觀眾的美味。我根本不拍美國電影,有一天你會看見證明的,如我所願。我以後想試試我能不能拍攝美國電影,那是我會戴上美國導演的帽子。”
關於真實
“我的真實世界是我創造的不真實世界的來源。人們常常在我的電影布景中發現一些存在我家裡的原始狀態,比如我的辦公室和《紅圈》里老警長的辦公室項極了。”
關於悲劇
“我認為警匪片是悲劇的唯一現代形式,主角突然間將人殺死,或者他自己突然間被人殺死。一方面,這是我喜歡的悲劇,另一方面,毫無疑問,警匪片是法國驚險影片非常現實的工具。我們不像美國有那么開闊的空間。我們沒有西部,所以我們不得不濃縮,一般是進入城市風景,有很多秘籍的動作,有很多迂迴曲折和儘量多的主角。”
關於喜歡拍什麼電影
“我喜歡拍我想看的電影。”
關於看自己的電影
“人們說《紅圈》里的珠寶搶劫很精彩,我不知道,我不看自己的影片,我對自己的影片一無所知,一旦我拍攝完發行後,我從不看他們,有些我自己的影片我還沒有看過,並且永遠也不會看。有些我看了因為我不得不看。第一次看《獨行殺手》是在德隆家裡,在拍攝完四年後看的。《紅圈》是在發行後18個月看的,我自己的影片對我沒有吸引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