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殺手

獨行殺手

本片的法文片名“Le Samourai”,是從日本傳入法國的外來語,就是“武士”的意思。梅爾維爾把1940年代的美國黑幫電影元素,和1960年代的法國次文化相結合,並且加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融合成為他個人獨特的黑色電影風格。以日本的“武士”為片名,一方面是隱喻片中的殺手宛如現代武士,另一方面則顯示影片仿照日本能劇的簡約風格。

基本信息

電影劇情

獨行殺手獨行殺手

英俊冷酷的殺手傑夫住在一所偏僻的住宅里,簡單的房間裡就只有一隻關在籠子裡的鳥陪伴著他。一天傍晚,傑夫冷靜的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穿戴整齊後,又熟練的在道邊偷了一輛車,趕到了一家汽車修理房。在這家修理房裡,傑夫換了車的牌照,又拿了一把槍,然後,開車趕到了一家俱樂部。

傑夫走進俱樂部里,小心的避過人們的目光,走到了俱樂部裡面的辦公室,找到了他要殺的人。傑夫熟練的做完了自己該做的事情,從容的走出辦公室。傑夫在走廊里,遇到了俱樂部的女鋼琴師,但對方並沒有喊叫。傑夫把做案工具扔到了河裡;然後,把自己不在殺人現場的經過,有意的示範了一遍。

警方對於這次槍殺事件,開始了大規模的搜捕,傑夫在和朋友玩撲克牌時,被警察以嫌疑人的身份帶回了警局。警方已經拘捕了很多的嫌疑人,等待目擊者的辨認。傑夫在目擊者的辨認過程中,雖然由於事先安排加上僥倖,通過了現場辨認,但警察還是把他作為了最可疑的犯罪人。警察在釋放了傑夫後,派人跟蹤了他。傑夫始終有個問題沒有想通,就是俱樂部看見他的女鋼琴師,竟然在警察面前做偽證,沒有當場指認他。

傑夫甩掉跟蹤他的警察,去跟他的中間人見面,不想,傑夫的中間人見到傑夫後,非但沒有給他應有的報酬,還掏出槍來,打傷了傑夫。由於傑夫受到警察懷疑,所以僱傭傑夫的人也想殺他滅口,而警察也是緊咬著傑夫不放,警察想破了此案,升官加薪。傑夫處在了兩難境地,一面傑夫想要找出僱傭他的人,一面又要機警的避過警察的跟蹤。

傑夫找到了女鋼琴師,問她為什麼那天在警局包庇他,並想從她身上,找出隱藏在幕後想要殺死他的人。但女鋼琴師敷衍了傑夫,沒有給他立即的答覆。傑夫回到家裡,發現警察已經在他家裡安裝了竊聽器,而他的中間人也再次找到了他,付給傑夫報酬後,希望傑夫再接另一樁生意。傑夫暴打了中間人一頓後,把他綁在了房間裡的椅子上,並從中間人那裡,知道了他僱主家的住址。

傑夫巧妙的甩掉跟蹤他的大批警察,在路邊偷了一輛車後,趕到了僱主的家裡,也就是女鋼琴師的家裡。在女鋼琴師家裡,傑夫殺死了女鋼琴師的情人,也就是傑夫的僱主。傑夫趕到俱樂部,用槍對準了女鋼琴師,這時候,警察的槍聲響起,傑夫倒在血泊中死去。

隨後,警察撿起傑夫的槍,發現傑夫的槍里沒有子彈。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配音 備註
Jef Costello 阿蘭·德龍Alain Delon Costello ----
Jane Lagrange 娜塔麗·德隆Nathalie Delon ---- ----
Valérie, la pianiste (as Caty Rosier) 凱茜·羅齊爾Cathy Rosier ---- ----
Gunman 雅克·勒羅伊Jacques Leroy ---- ----
Wiener 米歇爾·博斯榮德Michel Boisrond ---- ----
Barkeeper Robert Favart ---- ----
Olivier Rey Jean-Pierre Posier ---- ----
Hatcheck Girl Catherine Jourdan ---- ----
1st inspector Roger Fradet ---- ----
2nd inspector Carlo Nell ---- ----
3d inspector Robert Rondo ---- ----
Garage keeper André Salgues ---- ----
Policeman André Thorent Jacques Deschamps Pierre Vaudier Maurice Magalon ---- ----
cab driver André Thorent ---- ----
Damolini Georges Casati ---- ----
Garcia(as Jack Léonard) Jacques Léonard ---- ----
Hotel manager Gaston Meunier ---- ----
1st client in nightclub Jean Gold ---- ----
2nd client in nightclub Georges Billy ---- ----
Poker player Ari Aricardi ---- ----
Poker player(as Bonnafoux) Guy Bonnafoux ---- ----
Police inspector(as Catalano) Humberto Catalano ---- ----
Sosie Jef Carl Lechner ---- ----
Little Girl Maria Maneva ---- ----
上一頁 | 1 | 2 |默認顯示 | 全部顯示

職員表

出品人 S.N. Prodis
製作人 Raymond Borderie、Eugène Lépicier
導演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
編劇 Joan McLeod、讓-皮埃爾·梅爾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Georges Pellegrin
攝影 Henri Decaë
配樂 François de Roubaix
剪輯 Yolande MauretteMonique Bonnot

角色介紹

傑夫:一名沉默寡言的殺手,接到委託暗殺俱樂部的老闆,儘管行動天衣無縫,但警察還是扣押了他

馬蕾莉:彈鋼琴的女子,僱主的情人,認出傑夫是嫌疑人,但仍袒護了他

原聲資料

Le samouraïSoundtrack Tracklist:

1. Le Samourai

Francois de Roubaix

2. Valerie

Francois de Roubaix

3. Martey's

Francois de Roubaix

4. La Blessure

Francois de Roubaix

5. Hotel Sandwich

Francois de Roubaix

6. Costello Dans la Ville

Francois de Roubaix

7. Jeff Et Valerie

Francois de Roubaix

8. Fatalite

Francois de Roubaix

9. Jeff Et Jeanne

Francois de Roubaix

10. Le Destin de Costello (Final)

Francois de Roubaix

11. Le Samourai Se Remixe (Partie 1) (Piano - Nicolas Errera, Remix - Nicolas Errera)

Francois de Roubaix

12. Le Samourai Se Remixe (Partie 2) (Piano - Nicolas Errera, Remix - Nicolas Errera)

Francois de Roubaix

影片段預告絮

拍攝花絮

·吳宇森把梅爾維爾當作一生的偶像,他的《英雄本色》中小馬哥的風衣扮像就是模仿《獨行殺手》中的阿蘭德龍;《獨行殺手》中殺手和女琴師的關係也被他重新改造成為《喋血雙雄》,他曾經說過,《獨行殺手》是他所見電影中最近乎完美的。

·整部影片都是一種朦朧的藍灰色調,好像是黑白片加了微妙豐富的藍灰色,據說是攝影指導昂利·德卡埃(Henri Decae)使用微弱的燈光把多餘的色彩濾掉。

精彩對白

1、Jeff Costello: I never lose. Never really.

傑夫:我從來沒輸過。從未真正輸過。

2、Bar Owner: Who are you?

酒吧老闆:你是誰?

Jeff Costello: doesn't matter.

傑夫:不重要。

Bar Owner: What do you want?

酒吧老闆:你想乾什麼?

Jeff Costello: To kill you.

傑夫:殺你。

3、Gunman: Nothing to say?

槍手:不說點什麼嗎?

Jeff Costello: Not with a gun on me.

傑夫:不要用槍指著我。

Gunman: Is that a principle?

槍手:那是個原則嗎?

Jeff Costello: A habit.

傑夫:一個習慣。

4、[pulls a gun on her, she just looks disappointed]

[拔出槍對著她,她看上去很失望]

Valérie: Why Jeff?

瓦萊麗:為什麼,傑夫?

Jeff Costello: I've been paid to.

傑夫:有人付過錢了。

5、Jeff Costello: Why say you did not recognize me?

傑夫:為什麼說你不認識我?

Valérie: Why kill Marty?

瓦萊麗:為什麼要殺馬蒂。

Jeff Costello: I was to be paid.

傑夫:有人付過錢。

Valérie: What had he done to you?

瓦萊麗:他對你做過什麼?

Jeff Costello: Not a thing. I didn't know him. I met him for the first and last time 24 hours ago.

傑夫:沒做過什麼。我不認識他。24小時之前是我見他的第一面和最後一面。

Valérie: What sort of man are you?

瓦萊麗:你是怎樣一個人?

6、“世界上沒有比武士更孤獨的人了,也許叢林中的老虎……除外。”

幕後製作

關於影片:宿命的孤獨

《獨行殺手》在影片開頭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沒有比武士更孤獨的人了,也許叢林中的老虎……,除外。”,這句話來自《武士道》,武士身邊陪伴的永遠只有一把用來殺人的鋼刀,而殺手傑夫也一樣只有一把用來殺人的左輪手槍相伴。手槍的指向決定著死亡,手握手槍的殺手隨時面臨的也是某個時刻突如其來的死亡,殺手的絕對命運是執行命令高於死亡,因此注定了他不能有絲毫的感情,因此注定了他必然的悲慘命運。本片的法文片名“Le Samourai”,是從日本傳入法國的外來語,就是“武士”的意思。梅爾維爾把1940年代的美國黑幫電影元素,和1960年代的法國次文化相結合,並且加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融合成為他個人獨特的黑色電影風格。

這部影片一反梅爾維爾過去的風格,開創了暴力美學和殺手美學的先河,然而梅爾維爾的處世方式又有著和片中殺手傑夫一致的姿態,注定《獨行殺手》成為他創作生涯中的頂峰之作。梅爾維爾賦予了影片以最大化的孤獨感,將一個毫無信任可言,處處暗藏殺機的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影片中殺手傑夫,沉默寡語,處事冷靜,目光冷漠,將自己的身體包裹在風衣禮帽中獨行於灰色冰冷的城市,成為一個獨行俠。傑夫和自己獨居房間中的那隻籠中鳥有著相似的境遇,“城”和“籠”這兩個封閉的空間隱喻著對個體自由的束縛,如籠般的城市也隔斷了人與人正常溝通的渠道,因此他注定沉默,孤獨。從影片拍攝的年代看來,它正反映著那個時代法國社會普遍的孤獨和懷疑氣息。

由阿蘭·德龍扮演的殺手傑夫自始至終都沒有露出一絲微笑,穿著厚重的深色外套,不動聲色的殺人奪命,相對梅爾維爾以前的作品,這部影片顯得冷靜太多,近乎冷酷的感覺。影片採用非常風格化的極簡主義手法,從場景、燈光、表演和對話等等都極為精簡,整體色調也都是泛著幽光的冰藍,導演的剪接處理也和主要角色一樣直接而簡潔,180度的跳軸反切同樣無情的逼迫著觀眾。有人曾問雕刻大師米開朗基羅,你怎么使你的作品變得這么美?米開朗基羅說,我只是去掉了我不需要的那部分。偉大的藝術作品正是這樣,除了美沒有任何多餘的部分。《獨行殺手》中,殺手傑夫只是一貫的去履行僱主的命令,為殺人而殺人,沒有多餘的情感糾葛。對於警匪類型的影片,梅爾維爾在殺人細節上和警察的追蹤過程中也並沒有去誇張渲染人物的動作行為,甚至連槍聲的寥寥可數。在這些場景的處理中,梅爾維爾注重刻劃人物角色的心理,以心理描述來強化人物角色在影片中生命的鮮活感,而不是虛有形體和動作的銀幕形象。在影象畫面與對白上梅爾維爾也相應的用得極其簡潔,乾淨利落。在影片的時間性上,以傑夫不斷看手錶的細微動作,來平實的推進整個影片的劇情發展。整部影片運用以上各種元素來加強人物的塑造,通過刻畫傑夫這個人物的孤獨感令得全片都透露出悲愴之感。悽美悲涼的結尾是升華了本片的一處妙筆,透過這個擁有著特殊身份的殺手,也傳達出導演梅爾維爾關於人本身存在主義的"宿命觀"。

關於導演:在“新浪潮”之外

生於1917年的讓·皮埃爾·梅爾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是首開電影獨立製片之人,他的創作先於法國電影"新浪潮",但他的電影製作方式充滿了濃厚的作者氣息,並以獨立製片的形式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因此他為新浪潮的晚輩們所津津樂道。然而在他近三十年的電影生涯中從未與任何潮流和派別為伍,甚至於在“新浪潮”來勢轟烈,舉世矚目的時刻,他也依然一個人沉浸在探索屬於自己的電影主題和電影語言中,創建著屬於自己的“個人派”。以至於,在法國電影史中他的存在經常被忽略,這個獨來獨往,保持沉默的梅爾維爾。

然而這位電影界的“獨行俠”在沉默中以獨特的電影思想與冷靜細膩的電影語言為世人留下了13部電影傑作,獨開個人風格的警匪電影書寫方式成為後人研習的範本和效仿的榜樣。酷愛美國文化的梅爾維爾,其醉心程度從他的名字因敬仰白鯨記(Moby Dick)的作者: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改名而來便可得知。他專致於美國類型片中的一大重要類型――警匪片,並且在他的警匪片中,我們可以看出片中匪徒的標準裝扮都是美國式的:風衣、墨鏡以及一頂德州氈帽。《獨行殺手》中殺手傑夫的打扮正符合了他的這一標準。

儘管承襲了美國式的風格,梅爾維爾卻以其個人的方式開創出警匪片的一條新的道路,精簡的對白,沒有驚心動魄的驚險時刻,沒有一波三折的高潮段落,主人公們都出奇的冷靜讓人難以接受,這一切又都和好萊塢的警匪片大相逕庭。影片總是貫穿著徹底的宿命感,影片中的主角難逃一死,都皆因宿命的安排使然,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拋棄了道德評論的說教,當個體面對強大的命運之手,是道德也無法扭轉和改變的。從《獨行殺手》來看,我們就無法以殺手的身份就認定傑夫是壞人,在梅爾維爾的世界,好與壞,黑與白根本沒有明確的分界線,說得更殘酷一點,每個人都有著性本惡的一面。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TC Productions

2.Fida Cinematografica[義大利]

3.CICC

4.Filmel[法國]

發行公司

1.Artists International(1972) (USA) (theatrical) (dubbed)

2.Luna Vídeo[巴西](Brazil) (video)

3.標準收藏[美國](2005) (USA) (DVD)

4.New Yorker Films[美國](video)

5.Prodis(video)

6.Société Nouvelle Prodis[法國](1967) (France) (theatrical)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法國France

1967年10月25日

以下按上映日期先後排序

義大利Italy

1968年2月29日

義大利Italy

1968年3月8日

西德West Germany

1968年6月13日

葡萄牙Portugal

1968年11月3日

芬蘭Finland

1969年2月14日

義大利Italy

1971年6月25日 ...... (re-release)

英國UK

1971年

美國USA

1972年7月12日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義大利Italy

1974年9月18日 ...... (re-release)

東德East Germany

1983年1月26日 ...... (TV premiere)

英國UK

1993年8月27日 ...... (re-release)

澳大利亞Australia

1994年3月31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

1994年5月5日 ...... (re-release)

美國USA

1997年3月1日 ...... (re-release)

西班牙Spain

2000年7月7日

中國香港Hong Kong

2005年2月13日 ...... (HK Film Archive Series)

中國香港Hong Kong

2005年5月5日 ...... (Le French May Film Festival of Hong Kong)

阿根廷Argentina

2008年11月9日 ......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影片評價

IMDb評分:8.2/10

豆瓣評分:8.5/10

導演資料

昆汀·塔倫蒂洛稱他:“這是我的火把。”

吳宇森則一次次用自己優秀的作品向他致敬,並計畫、躊躇多年後終於在2006年決定著手翻拍他的名作【紅圈】。

這個人就是世界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法國電影“新浪潮之父”: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Jean-Pierre Melville,1917年10月20日生於巴黎,原名Jean Pierre Grumbach,因其景仰《白鯨記》的作者美國作家Herman Melville而改名“梅爾維爾”。

梅爾維爾年輕時從事過多種職業,二戰時從軍,曾在英國作戰,1945年10月退役。

梅爾維爾是法國是首開電影獨立製作之人。由於從小酷愛電影,退役後的梅爾維爾打算從事電影製作事業,但因政見不同被業內工會拒之門外,於是乾脆於當年十一月到巴黎郊外一角靜悄悄的創立了私人的梅爾維爾獨立製片公司,從1946年起開始執導短片,自己拍片自己賣。他的這種運用低成本製作費用,擺脫法國舊傳統的束縛,堅持獨立自由的製片方式成了後來60年代前後出現的特呂弗等青年導演競相學習的目標。

1947年,梅爾維爾以六百(萬?)法郎的製作費用,改編投拍著名小說【海的沉默】,自任導演。當時他這種忽視法國影壇傳統的製片方式很受矚目,特別受到詩人谷克多的賞識,因而提供1700萬法郎,請梅爾維爾指導自己的小說《可怕的孩子們》。在拍【可怕的孩子們】那段時期,梅爾維爾厭倦了改編文學作品,開始構思自己的故事,事實證明,梅爾維爾電影生涯中最好的幾部作品無一不是原創。不論早期還是晚期作品,梅爾維爾都堅持作者論方式和獨立作業方式,即編、導、剪接一體化,同時也在電影拍攝技法和導演思路上具有前後一致的作者意識。因其影片中蘊含著一貫的個人風格,並開啟了全新的電影觀念和攝製手法,所以梅爾維爾被電影史家視為新浪潮電影運動間接的先驅者,有“新浪潮之父”的美譽(“新浪潮之母”為Agnès Varda,可惜兩人不是夫妻~~)。

由於梅爾維爾習於自製自編自導,被《電影手冊》派的影評、導演奉為圭臬,都以他為拍片的最高理想模式。

1973年9月2日,梅爾維爾因心臟病去世,享年56歲,正如他在客串【精疲力盡】時所說的一句台詞,“先成為不朽,然後死去。”

梅爾維爾一生共執導了13部影片,真正使他確立自己風格的影片是警匪片(也有人說是“偷盜電影”gangster movie或“黑幫片”,但概括均不夠準確)。主要作品有60年代的【告密者】和【第二口氣】等影片,70年前後梅爾維爾達到創作的頂峰,【獨行殺手】、【紅圈】、【大黎明】等三部更是集大成者(我將之稱為“梅爾維爾的警匪三部曲”),顯示了他警匪片中獨樹一幟的大師風貌。在這些代表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美國電影和日本電影(或文化)的影響極深,影片的主題和情節結構更多是從美國警匪和黑社會電影中吸取營養;而片中人物外部造型和內心的性格卻大有日本武士電影的風貌。

如果說50年代的法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之間存在著兩座橋樑,那么一座是朱爾斯·達辛(Jules Dassin),另一座就是讓-皮埃爾·梅爾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如果說有一根紐帶將30年代詩意現實主義同60年代的新浪潮聯繫起來,那么這根紐帶也是梅爾維爾。

梅爾維爾拒絕承認屬於任何風潮、流派、運動。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導演,去世三十多年了,還有人不斷翻拍他的作品。他的早期電影少用明星,而採用不知名的業餘演員,且梅爾維爾的拍攝方式更與那些“優質電影”導演大異其趣,他不愛棚內作業,常常將攝影機扛上街頭,是他把法國電影丟掉的實景拍攝傳統又從雷諾瓦那裡找回來,而這也正是十年後新浪潮小將們所堅持的(戈達爾的手持攝影成名作【A bout de souffle 精疲力盡】即是向梅爾維爾致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