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調

變調

國語的音節在連續發出時,其中有一些音節的調值會受到後面的音了聲調的影響,從而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就叫變調。

基本信息

諧音

⒈字和字連起來說,有時發生字調和單說時不同的現象,叫做變調。便如國語語音中兩個上聲字相連時,第一個字變成陽平。

轉調

⒉轉調。

在中文裡,最普通的變調規則即是在一組兩個第三聲的合音節中,須將合音節中領先的第一個音節提升到第二聲。舉例來說,nǐhǎo (漢語拼音,漢字的意思即:你好)為最普通的中文問候語,nǐ 與 hǎo 都是原調"第三聲",不過合音節第三聲的 nǐ 須提升為"第二聲" ní,“你好”要念為 níhǎo。

還有一個是我們常用的:“一”,“一”在作為序數詞或只單獨作數的情況或處於詞末的情況下讀陰平,如:第一、十一、統一;

在“去聲”前面應讀成“陽平”yí,如:一致、一切;

在“平聲和上聲”前應讀“去聲”yì,如:一杯茶 一絲不苟、一條河、一群羊、一本萬利;

在兩個相同動詞之間讀輕聲,如:看一看,讀一讀。

變調在客家話里是比較複雜的;不過在閩南語裡也是相當複雜的,而最複雜的變調卻是存在於吳語與晉語當中。再舉個例子來說明變調是可以影響詞義的,在台灣話的詞素里hue(會,第7聲調)、huex(歲,第3聲調),與ciav(車,第1聲調)可以合音節(合詞)組成兩個字huexciav(貨車);huewciav(火車),它的詞意是根據聲調改變而來變化的。當hue(會,第7聲調) 變為"第3聲調"huex(貨)時,合音節(合詞)huexciav意即"貨車"。當huex(歲,第3聲調) 變為"第2聲調"huew(火)時,合音節(合詞)huewciav意即"火車"。

美國印第安切羅基語有一相當強固的聲調系統,其聲調組合有不同的表現方法,且其細膩與複雜的聲調規則卻由一個部落到另一個部落而有所不同的表示。然而在許多的地區(沒有疑問的由於查洛基語經常掉落到第二語言的地位上),聲調系統卻在逐漸地進行簡化的趨向,不過是在許多切羅基族年長者的身上,舊有的聲調系統卻仍然維持著極端重要的意義,並且始終堅持底固守使用著。 第一聲前

第二聲前

第三聲前

第四聲前

\

\

\

/

\

\

\

/

口語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讀音,分別適用於不同語體——在書面語言中,在複音詞和成語中是一種讀法,在口語中當單音詞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複音詞中,其語調要發生變化。例示如下:

① 差(書)chā:差別 差價 差額 陰差陽錯 差強人意

——(口)變調為chà(陰平變去聲):差不多 差一塊 就差你一個 真差勁兒

② 逮(書)dài:逮逋 力有未逮

——(口)變調為dǎi(去聲變上聲):逮兔子 不知道上哪兒逮他去

③ 翹(書)qiáo:翹首以待 翹楚 連翹

——(口)變調為qiào(陽平變去聲):翹尾巴 翹鬍子

④ 塞(書)sài:要塞 邊塞 出塞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口)變調為sāi(去聲變陰平):活塞 瓶塞 亂塞一氣 塞的嚴嚴實實

認識:口語音節語調變化的情況大致為陰陽上聲與去聲的互相轉變,大多情況下是陰平、陽平調變化為去聲調。

按語義分

由於與不同的字義緊密聯繫,不少多音字的聲調即隨機發生變化。例示如下:

⑤場(書)chǎng:場合 場面 場所 冷場 捧場

——其他語境中變調為cháng(上聲變陽平):場院 圩場 外場 一場大雨 一場好戲

⑥處chǔ(有動作義):處分 處罰 處置 處理 處女

——其他語境中變調為chù(上聲變去聲):處長 處所 長處 益處 大處 深處

⑦創chuàng:首創 創辦 創舉 創新

—— chuāng(去聲變陰平):創傷 創口 創痍

⑧供gōng:供應 供養 供求 提供

—— gòng(陰平變去聲):供狀 招供 供品 供養(指祭祀) 供奉 供職 供認

⑨量liáng:量杯 測量 量身高 丈量土地

——liàng(陽平變去聲):數量 變數 最大限量 量體裁衣 量入為出

⑩難nán:難兄難弟(難得的兄弟,含貶義) 困難(可讀輕聲) 世上無難事

——nàn(陽平變去聲):難兄難弟(共患難的) 排難解紛 責難 發難

⑾寧níng:安寧 寧靜 息事寧人

——nìng(陽平變去聲):寧可 寧願 寧缺毋濫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⑿強qiáng:強制 強渡 強化 強橫 博聞強識

——qiǎng(陽平變上聲):勉強 牽強 強迫 強詞奪理 強顏歡笑

認識:不同語義環境中的變調,大致情況也是陰平、陽平與去聲調的互變,變為上聲的情況相對較少。

按語調分

這種變調,常常是由後一個音節聲調的影響引起的。在普通語中,這類變調又可分為幾種情況:

⒈“一、七、八、不”的變調

漢語中,“一、七、八、不”的變調有相同之處,我們先看例示:

① 一律 一處 一派 一歲 一塊

本組詞中,“一”之後全是去聲字,“一”全部由本調陰平(一聲)變為陽平(二聲)調;

② 一番 一端 一莊(陰平字前變去聲);

③ 一元 一群 一團(陽平字前變去聲);

④ 一走了之 兩肉 一簍菜(上聲字前變去聲);

⑤ 七歲 七件 七次 八歲 八件 八次——本組中,“七、八”之後全是去聲字,“七、八”全部由本調陰平調變為陽平調;

⑥ 不要 不夠 不在(去聲字前變陽平);

有相同之處,為便於掌握,有口訣歸納如下:

“一、七、八、不”的變調同,去聲前面變陽平;

一 字 之 外 還 要 變,陰、陽、上前變去聲。

相對而言,“一”的變調情況多一些,以上面口訣也可輕易掌握。

另外,“一、不”還有變調為輕聲的情況,其規律是:

相同動詞有重疊,“一、不”居中變輕聲。

例示:想一想 搞一搞 拉一拉 笑一笑

肯不肯 說不說 在不在 開不開

⒉上聲的變調

上聲調音節在單獨念或在詞語末尾、句子末尾的時候,不發生調值變化;除此之外,變調情況如下:

⑴兩個上聲相連,前一個上聲變得像陽平;

口訣:上上相連前像陽34

例示:黨委 美好 理想 勇敢 鼓舞

但在原為上聲改讀輕聲的字音前,則有兩種變調,有的變陽平,有的變“半上聲(21)”

口訣:上輕相連前21

例示:想起 講講(上聲變陽平)

姐姐 椅子(上聲變半上)

如果連念的上聲字不止兩個,則可以根據詞義適當分類按上述方法變調。快讀時,也可只保留最後一個字音讀上聲,前面一律變陽平。

例示:小組長 講語法 柳股長 小老虎

永遠友好 轉眼兩載

我給你把雨傘打好 種馬場養有五百匹好母馬

⑵在非上聲前變為半上聲21(包括原為非上聲改讀輕聲的字音前)。例如:

寶珠 北京 幾斤 統一; 祖國、海洋、滿足、旅行;

土地 解放 鼓勵 踴躍; 尾巴、起來、寶貝

⒊去聲的變調

兩個去聲相連,前一個如果不是重讀音節則變為半去聲(53):去去相連前53

例示:辦事 快速 互助 大會

重疊式

形容詞重疊式的變調指的是在重疊式後加兒化尾和形容詞後置詞重疊以及出現輕讀情況時的調值變化情況。例示如下:

⒈好好兒的 大大兒的 慢慢兒的

這種加兒化尾情況,重疊式的第二個音節變調為陰平調。

⒉亮堂堂 紅彤彤 慢騰騰

其加點音節如果不是陰平調,一般均要變讀為陰平調。

⒊結結實實 漂漂亮亮 馬馬虎虎

其加雙曲線音節變為輕聲調,加點音節變為陰平。

“啊”

嘆詞“啊”的基本讀音是“a”,但隨表達感情的不同,也要相應發生變調。

⒈當表示驚異和讚嘆、地名時,變調為陰平。

例示:①啊(ā),下大雪啦!②啊!(ā),今晚月色可真美呀!3啊(ā)里山。

⒉當表示追問或難以相信的情感(追問、詫異、質疑、)時,變調為陽平調。

例示:③啊(á)?你說呀,你為什麼回來了/

④啊(á)?這種話是他說出來的?

⒊表示驚疑、為難時,變為上聲調。

例示:⑤啊(ǎ)?這可怎么辦呢?

⑥啊(ǎ)?讓他去合適嗎?

⒋當表示應諾、認可,或表示明白過來了,或表示較強烈的驚異讚嘆,變為去聲調。

例示:⑦啊(à),我是王連長,您是團長嗎?

⑧祖國啊(à),母親!

更多相關請參看:關於讀音變調的系統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