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申生

譚申生

譚申生的人生經歷頗為豐富,從中學畢業後下鄉、參軍、讀書,到後來進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後不斷的輪換崗位,他的一生中充滿了機遇和挑戰,也令他從中收穫良多。正是這些不同的崗位讓譚申生成長、成熟,直到成為一個真正的管理者、領導者。

基本信息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譚申生

52歲那年,譚申生當上了第六人民醫院的副院長,在人才越來越趨於年輕化的今天,這並不多見。可是,譚申生卻用他的經歷證明了他對每個崗位的勝任。

譚申生的人生經歷頗為豐富,從中學畢業後下鄉、參軍、讀書,到後來進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後不斷的輪換崗位,他的一生中充滿了機遇和挑戰,也令他從中收穫良多。正是這些不同的崗位讓譚申生成長、成熟,直到成為一個真正的管理者、領導者。

譚申生的管理生涯

管理生涯

經營三產的成功,讓譚申生再次贏得了醫院領導的信任和賞識,也讓他具備了一個管理者的初步素質。

1996年,醫保政策出台,每個醫院都要成立一個醫保改革辦公室,譚申生被調到醫保辦當起了辦公室主任。

當時,醫保是一個新生事物,無論是醫保本身還是開展醫保工作,誰都不知道究竟該怎么做。

為了推廣和普及醫保知識,轉變人們以往的全民公費就醫的觀念,譚申生製作了許多宣傳資料,親自到醫院的幹部、醫生、護士、後勤甚至病人中間進行宣傳教育。“大部分人都能接受醫保這一新生事物,可還是有人存有疑問,我就一一做答。”在宣傳的過程中,譚申生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對醫保有了深刻的認識。

普及醫保知識後,譚申生根據醫保方向和醫院的情況,制定了十幾項制度。“在醫保實施過程中,最核心的問題是要規範醫務人員的行為。”譚申生說。於是,“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診療、合理收費”的“4個合理”制度,以及“醫囑和報告一致、報告和收費一致、檢查和病程記錄一致”的“3個一致”條款等相繼得到了推行。

制度出台後,譚申生反覆檢查具體落實情況,不斷監督醫務人員的檢查、收費等各項情況。由於是新生事物,政府曾擔心醫保剛出台,會有大量投訴情況出現,但在院黨政班子的領導下以及譚申生的管理下,到目前為止,六院的醫保工作始終處於平穩狀態。識到市場競爭的激烈性,也讓他知道要做好三產,還需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

雖然他當三產公司經理的時間總共只有11個月,然而譚申生卻從一個對產業知之甚少的人,變成了一位頗有業績的經營者。這段時間,他帶領三產公司理順了管理思路,償還了公司債務,最值得驕傲的是,藉助以前搞呼吸臨床的經驗,他還開發了“老慢支病人家庭氧療裝置”。

坎坷與挑戰

譚申生的工作崗位總是在不斷變化中,每次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

一年以後,譚申生帶領的醫保部工作步入了正軌。當時正值衛生系統搞行風評議工作,要求每個醫院要成立一個專門負責精神文明建設的辦公室。譚申生再次被調換了崗位,當起了精神文明辦主任。

“剛開始接手這項工作挺不習慣。”譚申生說,他認為醫保工作是一件很實在的工作,而精神文明建設聽起來很虛,所以起初他並不太願意接受這個崗位。但實踐中,譚申生髮現,精神文明建設完全不像他原先想像的那么空,相反卻是件非常重要和實在的工作。

由於此次行風建設在醫療系統中還是第一次開展,到底要做些什麼、應該如何做都是未知數。雖然六院原來也開展過類似的精神文明工作,但距離此次的要求相差很遠,這就需要醫院不斷地學習、改進。

譚申生上任後,先後去了商業系統等許多已經開展過行風評議工作的領域取經,隨後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計畫,然後落實下去。

令譚申生印象最深的是通過調查病人滿意度來提高工作質量這件事。以前,醫院對病人的反映並不怎么在乎,而譚申生通過對住院病人、社區百姓以及出院病人的滿意度調查發現,有些病人出院後並不滿意醫院的工作。針對這些問題,精神文明辦做了許多整改,以前不規範的行為現在都得到了規範。從譚申生當主任起,六院蟬聯了四屆上海市文明單位。

挑起重任

同樣是在一年多之後,譚申生再次轉換了崗位。這次譚申生當上了院長辦公室主任,同時兼任計算機中心主任。這一切對於譚申生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識到市場競爭的激烈性,也讓他知道要做好三產,還需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

雖然他當三產公司經理的時間總共只有11個月,然而譚申生卻從一個對產業知之甚少的人,變成了一位頗有業績的經營者。這段時間,他帶領三產公司理順了管理思路,償還了公司債務,最值得驕傲的是,藉助以前搞呼吸臨床的經驗,他還開發了“老慢支病人家庭氧療裝置”,

院辦是醫院聯繫上下工作的一大樞紐,無論是部門協調、工作計畫落實和總結,還是上級領導工作傳達或下情上報,都必須通過院辦。譚申生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變得更重了。

“當時,我對每個工作崗位上的計畫都要做到分解,什麼工作是門診部的、什麼工作是護理部的,都要分解得十分詳細才能落實到部門去。”譚申生說。每次的計畫不一定很多,但一被分解開來就變成厚厚一打,有時候達到近兩百條。而細化工作並落實後,譚申生還要每季度對任務落實情況督促一次。

院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於協調,醫院有許多部門,每個部門間的工作可能會發生交叉、重疊甚至產生矛盾,譚申生的工作就是去緩解這些矛盾。

管理明確

他還記得初入院辦時,醫保工作曾經分別歸財務、門急診以及醫務部門三個部門管理。由於三個部門的工作被劃到一起,但具體誰負責哪一塊又不明確,於是大家互相推諉,結果有些工作誰都不願意多做,造成盲區。此時,院辦開始出來協調。由於醫保辦公室隸屬於醫務處,譚申生便明確醫保工作應該由醫務處總體負責,然後由醫務處牽頭其他兩個部門,每年舉行一次工作會議,每月對醫保工作分析一次,看看問題出在哪裡。三個部門明確了自己的工作後,一直運作得比較順利。

後來,譚申生被調至醫務處當處長。由於當時六院的醫療質量管理工作還不是很到位,醫療糾紛比較多,醫院方面曾先後動員過不少人來擔任這個崗位,但都被婉拒了。“醫務處是難度最高的部門,這是全院上下都知道的。”譚申生感慨地說。但出於對過去臨床工作的留戀,他毅然接受了這一更艱巨的任務。

譚申生上任後,在院長的有力支持下,對醫院醫療質量等方面的問題,相繼採取措施,對醫務處的體制、機制、制度都做了重新調整。

在譚申生上任前,醫院的醫務處既管醫療質量又管接待工作,而黨辦、院辦、門辦、文明辦等部門也都有接待任務。由於長期分散管理,病人多頭投訴後所得到的答案往往都不一樣,而且由於各個部門間不通氣,回復周期很長,病人的意見非常大。針對這種情況,譚申生經過調研,提出報告,促使醫院成立了綜合接待辦公室,專門負責病人的投訴。這樣一來,不僅接待工作的質量提高了,醫務處負責醫療質量的空間也被大大拓寬了。譚申生在醫務處工作的兩年中,六院的醫療質量躍升至全市領先地位,醫療糾紛和事故也明顯下降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