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昌遠

二世 十世 文道

譚昌遠,字與和,元大德十年(1063)丙午生,昌遠公(宏智公十七世孫,可奕公二十一世孫)為遷居衡山(今衡山縣、衡東縣、南嶽區)的始祖。歿失考,葬衡山薊江潭(今衡東縣大浦鎮薊江)。配何氏,生子三:茂蘭、仲德、茂衡,繼配劉氏,生子二:長慶、長源。昌遠與何氏生三子派居衡山;與劉氏生二子派居衡陽縣新橋。派衍衡山三子(即從昌遠公起第一代)開派衡山第五代有九行,分別為義公二子有才、有通,奇公子有性,明公子有直,元銹二子道常、道康,士洪子聯山,廷爵子國敬,廷朱子國欽。民國十九年(1930年)衡山譚氏四修族譜,即以此九行為修譜範圍,五修沿用。
一世 昌述 未詳
昌遠 字與和,妣何氏,生子:茂蘭、仲德、茂衡;繼妣劉氏,生子:長慶、長源。
昌迪 未詳
二世 茂蘭 妣成氏,生:黃
仲德 妣伍氏,生:仕葵、偉賢
茂衡 妣何氏,生:煌
三世 黃 妣李氏,生子:舜寰、舜楚。
仕葵 妣李氏,生子:琦
偉賢 妣彭氏,生子:俊、玩
煌 妣何氏,生子:啟元、啟蘭、啟虎
四世 舜寰 妣白氏,生子:義、奇。
舜楚 妣周氏,生子明
琦 妣林氏,生子元銹
俊 妣莫氏,明永樂十四年丙申生,遷衡陽
玩 妣顏氏,生子士洪
啟元 妣胡氏,生子廷爵
啟蘭 妣楊氏,繼配歐陽 生子二 廷朱 廷秀
啟虎 妣何氏
註:四修時言未找到啟虎公其裔,五修亦不知所裔在何方,或已無裔,不知矣
五世 義 妣謝氏,生有才、有通
奇 妣伍氏,生有性
明 妣厲氏,生有直
元銹 妣成,繼配文。生道常 道康
士洪 妣 生聯山
廷爵 妣 生國敬
廷朱 妣 生國欽
廷秀 無裔
註:民國十九年(1930)衡山譚氏四修族譜,即以此九行(有才、有通、有性、有直、道常、道康、聯山、國敬、國欽)為修譜範圍,五修沿用。
六世 有性 (1443~1512)字善臣,明正統八年生,正德七年歿,妣許氏,生子:廷節、廷順
七世 廷節 字和德,明弘治二年生,妣樊氏,生子:福慶、福友
廷順
八世 福慶 (1530~1600)字積中,明嘉靖九年生,萬曆二十八年歿,妣陳氏,生子四:承元、承高、承亮、承言
福友
九世 承元 (1571~1641)字仁長,明隆慶五年(1571)生崇禎十四年(1641)歿,妣白氏,生子:正雷
承高
承亮
承言
居衡山縣店門鎮觀音塘
十世 正雷 (1622~1677)字雯宇,明天啟二年生康熙十六年歿,妣林氏(1628~1705),生:榮賢、樺賢、翔賢三子。
十一世 榮賢 (1649~1718)又名應榮,字元甫,清順治六年生雍正六年歿,妣胡氏,清順治九年生康熙五十七年歿,生:贊倫出家、汝禮、汝佑、汝龍、梵音出家。
樺賢
翔賢
十二世 贊倫 出家
汝禮 (1677~1740)字爾昌,康熙十六年生乾隆五年,妣蔣氏,康熙二十八年生乾隆四十一歿,生:之繩、之經、之采、之綸、之純五子。
汝佑
汝龍
梵音 出家
居衡山縣賀家鄉響水村譚家台
十三世 之經 (1714~1756)字振三,清康熙五十三年生乾隆二十一年歿,妣何氏,,生:添瑞、添章、添機、添珍。
十四世 添瑞
添章
添機
添珍 (1751~1816)字席上,乾隆十六年生嘉慶二十一年歿,妣羅氏,生:繡祥、登祥、政祥、禎祥四子。
十五世 繡祥 (1777~1857)字紳紋,妣周氏,生:開緒、開萬、開畫、開用。繼配劉氏。
登祥
政祥
禎祥
十六世 開緒 未娶
開萬 (1806~1881)字元芝,妣曹氏,生:文命、文璧、文香、文道、文章、文美、文景七子。
開畫
開用
十七世 文命 (1823~1890)字九如,號甫四,妣聶氏(1825~1881),生:運初、運昌、運久。
文璧
文香
文道
文章 未娶
文美
文景 未娶
衡山薊江潭譚氏四修族譜班名詩
福承正賢汝之添,祥開文運一經傳。
名成科第家聲振,德積謀貽祖澤綿。
詩書繼志敦儒業,勤儉深耕種義田。
隆盛自同衡岳永;彝倫攸敘萬千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