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侯分析

證侯分析

證候分析,包括症狀和體徵分析。單一的症狀和體徵構不成一個完整的證候,而同一個證候可以由不同的症狀和體徵構成。證候無論它如何千變萬化,都不能脫離疾病而獨立存在。所以說: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共同構成了證候的本質。

基本信息


第一章 基礎理論與辨證方法

基礎理論與辨證方法
簡述陰陽五行學說的由來、含義。
第一節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屬性和陰陽的普遍屬性
二、陰陽之間的相互關係:
(一)陰陽的相對性
(二)陰陽的相互依存
(三)陰陽的消長和轉化
三、陰陽學說在醫學中的套用
第二節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相生、相剋;相乘、相侮
三、五行學說在醫學中的套用

第二章 髒象

髒象
概述:髒象學說的概念及基本內容
第一節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心
㈠ 主血脈
㈡ 主神志
㈢ 開竅於舌
附:心包
二、
㈠ 主疏泄:調暢氣機;疏調情志;疏泄膽汁
㈡ 主藏血;主筋,其華在爪
㈢ 開竅於目
㈣ 肝的生理特性
㈤ 肝及肝經部位在發病學上的意義
三、
㈠ 主運化
㈡ 主統血
㈢ 主肌肉、四肢
㈣ 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㈤ 脾的生理特性
四、
㈠ 主氣,司呼吸
㈡ 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
㈢ 主皮毛
㈣ 開竅於鼻;其華在毛

㈠ 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
㈡ 主命門之火
㈢ 主水
㈣ 主納氣
㈤ 主骨、生髓充腦;其華在發
㈥ 開竅於耳及司二陰
㈦ 腰為腎之府
第二節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
㈠ 主藏膽汁
㈡ 與肝相表里
二、
㈠ 主受納和腐熟水谷;
㈡ 胃的生理特性;
㈢ 與脾相表里
三、小腸
㈠ 主受盛、化物和分清濁
㈡ 與心相表里
四、大腸
㈠ 主傳輸糟粕
㈡ 與肺相表里
五、膀胱
㈠ 貯藏和排泄尿液
㈡ 與腎相表里
六、三焦
㈠ 部位;功能
㈡ 與心包相表里
七、奇恆之府: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第三節

五臟之間的關係
一、心與肺
二、心與腎
三、心與肝
四、心與脾
五、肝與脾
六、肝與肺
七、脾與肺
八、肝與腎
九、脾與腎
十、肺與腎
第四節氣、血、精、津液
一、氣:概念
㈠ 氣的分類與生成
㈡ 氣的生理功能
㈢ 氣的運行
二、血:概念
㈠ 血的生成
㈡ 血的生理功能
㈢ 血的循環
三、精:概念
四、津液:概念
㈠ 津液的生成與分布
㈡ 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三章病 因

概述:中醫病因理論的基本概念;“正”“邪”的概念及其在疾病的發生髮展中的意義;“審證求因”;中醫病因分類。
第一節六淫
概述:六淫的概念
一、風:特性和致病特點;內風概念
二、寒:特性和致病特點;內寒概念
三、暑:特性和致病特點;
四、濕:特性和致病特點;內濕概念
五、燥:特性和致病特點;
六、火:特性和致病特點;內火概念
七、癘氣:特性和致病特點;
第二節 七情
七情的概念、致病原理及所致的病證
第三節飲食、勞倦及其它
一、飲食
二、勞倦
三、外傷:水、火燙傷,蟲、獸咬傷
四、蟲積(寄生蟲)
第四節氣滯、瘀血、痰飲
一、氣滯:原因;證候特點
二、瘀血:瘀血的形成與證候特點
三、痰飲:痰飲的概念;痰飲的形成與證候特點

第四章診 法

第一節問診
一、方法
二、內容
㈠ 一般情況
② 現病
⒈ 起病和主訴:起病情況、病情轉變、治療經過和反應;就診時主症的特點,起病時間和變化。
⒉現在症狀
⑴ 寒熱:特點及臨床意義
⑵ 出汗:特點及其臨床意義
⑶ 飲食與口渴:食慾、口味、口渴變化特點及臨床意義
⑷ 大、小便:變化特點及臨床意義
⑸ 睡眠:睡眠情況及臨床意義
⑹ 頭身、胸腹:病狀的性質特點及臨床意義
⑺ 婦女:婚、胎、產史和經、帶變化情況及臨床意義
⑻ 小兒:餵養及生長、發育等情況
㈢ 既往病史及個人史、家族史
第二節望診
一、一般望診:精神;氣色;體態。
二、舌診:
概述:舌苔的形成、在診斷上的意義、觀察內容
㈠ 檢查方法
㈡ 正常舌苔與舌質
舌苔
⒈ 舌苔顏色:白苔、黃苔、灰黑苔的特點和主病。
⒉ 舌苔性狀:厚薄、潤燥、腐膩、滑粘、光剝的特點和主病
染苔
㈣ 舌質
⒈ 舌質顏色:淡白、紅、降、紫舌的特點和主病。
⒉ 舌質形態:胖大、瘦舌、裂紋、芒刺的特點和主病。
⒊ 舌的運動:僵硬、萎軟、顫動、歪斜、捲縮的特點和主病。
·舌苔與舌質綜合分析(舉例)
㈤ 小兒指紋:簡述望小兒指紋的方法、指紋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第三節聞診
一、聽聲音:語言、呼吸、咳嗽聲異常變化及臨床意義。
二、聞氣味:口氣、二便、痰液和各種排泄物、分泌物的氣味變化及臨床意義。
第四節切診
一、一般觸診:觸肌膚、觸胸腹的方法及臨床意義。
二、脈診:
㈠ 脈診的臨床意義
㈡ 切脈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項
㈢ 脈與臟腑
㈣ 正常脈象和影響因素
㈤ 常見脈象的特點與臨床意義
⒈ 脈位:浮脈與沉脈
⒉ 脈率:遲脈※與數脈
⒊ 脈動波幅:洪脈與微脈
⒋ 脈道粗細:大脈與細脈
⒌ 其他脈象:弦脈、滑脈、澀脈、緊脈、濡脈、弱脈、芤脈
⒍ 幾種節律不齊的脈象:促脈、結脈、代脈、散脈
(六)相兼脈的臨床意義


第五章 八綱辨證

八綱辨證
概述:症、證的概念;“辨證”的意義;常用辨證方法種類;八綱辨證的意義和套用。
第一節表與里
概述:表、里的意義
一、表證和里證:
㈠ 表證:概念,症狀特點
㈡ 里證:概念,症狀特點
㈢ 表證和里證的鑑別
二、半表半里證:概念,症狀特點
三、表里同病:概念,症狀特點
第二節寒與熱
概述:寒、熱的意義
一、寒證與熱證:
㈠ 寒證:概念,症狀特點
㈡ 熱證:概念,症狀特點
㈢ 寒證與熱證的鑑別
二、表寒證和表熱證,表寒虛證與表寒實證:概念,症狀特點和鑑別
二、寒熱交錯
第三節虛與實
概述:虛、實的意義
一、里虛證與里實證:
㈠ 里虛證:概念,症狀特點
氣虛:症狀特點
血虛:症狀特點
陰虛:概念,症狀特點
陽虛:概念,症狀特點
㈡ 里實證:概念,症狀特點
㈢ 虛證與實證的鑑別
二、虛實夾雜
第四節陰與陽
概述:陰、陽的意義
一、陰證和陽證:概念、症狀特點和鑑別
二、亡陰和亡陽:概念、症狀特點和鑑別
附八綱辨證病例分析
一、示教分析病例
二、練習病例

第六章髒 腑 辨 證

概述:臟腑辨證的概念、意義和套用。臟腑與八綱、病因等辨證結合。
第一節五臟病辨證
一、心病辨證:
概述:“心病”證侯表現及辨證要點
㈠ 心血虛與心陰虛:主症,證侯分析
㈡ 心氣虛與心陽虛:主症,證侯分析
㈢ 心血瘀阻:主症,證侯分析
㈣ 心火熾盛:主症,證侯分析
二、肝病辨證:
概述:“肝病”證侯表現及辨證要點
㈠ 肝陰不足:主症,證侯分析
㈡ 肝氣鬱結:主症,證侯分析
㈢ 肝陽上亢:主症,證侯分析
㈣ 肝膽濕熱:主症,證侯分析
三、脾病辨證
概述:“脾病”證侯表現及辨證要點
㈠ 脾氣虛:主症(含脾不統血、中氣下陷),證侯分析
㈡ 脾陽虛:主症,證侯分析
㈢ 寒濕困脾:主症,證侯分析
四、肺病辨證:
概述:“肺病”證侯表現及辨證要點
㈠ 肺氣虛:主症,證侯分析
㈡ 肺陰虛:主症,證侯分析
㈢ 肺實熱:主症,證侯分析
㈣ 風寒束肺:主症,證侯分析
㈤ 痰濁阻肺:主症,證侯分析
五、五、腎病辨證:
概述:“腎病”證侯表現及辨證要點
㈠ 腎陰虛:主症,證侯分析
㈡ 腎陽虛:主症,證侯分析
腎虛水泛:主症,證侯分析
第二節六腑病辨證
食滯胃脘:主症,證侯分析
㈡ 胃陰不足:主症,證侯分析
③ 大腸濕熱:主症,證侯分析
㈣ 膀胱濕熱:主症,證侯分析
第三節臟腑綜合辨證
㈠ 肝腎陰虛:主症,證侯分析
㈡ 脾腎陽虛:主症,證侯分析
㈢ 心腎不交:主症,證侯分析
㈣ 心脾兩虛:主症,證侯分析
㈤ 肺腎陰虛:主症,證侯分析
㈥ 肝胃不和:主症,證侯分析
附:臟腑辨證病例分析
一、示教分析病例
二、練習病例

第七章熱性病辨證

概述:熱性病概念,幾種常用的熱性病辨證方法簡介
第一節衛氣營血辨證
概述:雜病與熱性病的概念,熱性病的傳變特點;衛氣營血辨證的基本概念
一、衛分證:概述,主症,證侯分析
二、氣分證:概述,主症,證侯分析
三、營分證:概述,主症,證侯分析
四、血分證:概述,主症,證侯分析
第二節溫熱病後期辨證
一、溫熱病後期辨證
㈠ 傷陰虛證:主症,證侯分析
㈡ 氣虛陽脫證:主症,證侯分析
二、溫熱病恢復辨證
氣陰兩虛證:主症,證侯分析
附:熱性病辨證病例分析
附: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熱性病辨證複習病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