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里·阿里森

謝里·阿里森的父親特德·阿里森出生於以色列的一個小船主家庭。 從1997年9月開始,謝里·阿里森競逐收購以色列最大的銀行哈波阿利姆銀行,隨後成為這家猶太人中聲名赫赫的銀行的總裁。 謝里·阿里森1957年生於紐約,雖然是以色列國籍,但卻是在美國長大的富家女。

姓名:謝里·阿里森 (Shari Arison )
出生日期:1957年
國籍:以色列
產業:銀行、遊艇、航空、體育等
婚姻:結婚3次
教育程度:佛羅里達大學學士
財富狀況: 2011年以51億美元資產位居《福布斯》以色列富豪榜第三位,中東地區最富有的女人。

簡介

在父親過世之後,她接手了特德·阿里森手中9600萬股股票遺產,價值大約36億美元,同時作為以色列阿里森控股集團的主席,她依舊是以色列最有實力的企業家:擔任著以色列最大的銀行哈波阿利姆銀行的總裁,以色列最大的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控股公司的總裁,掌握著以色列最大的私人通訊公司EUROCOM49%的股權…… 謝里·阿里森的父親特德·阿里森出生於以色列的一個小船主家庭。他的父親和許多以色列20世紀早期的商人一樣,淡泊地經營著自己的小生意。直到16歲,特德才在父親的支持下進入黎巴嫩貝魯特的美洲大學學習機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猶太民族都處在風暴的中心,德國掀起了血腥的反猶浪潮。在這期間,特德·阿里森毅然中斷了自己的學業加入了英國軍隊,開赴義大利和德國戰場。二戰結束後,猶太人獲得了和平的機會,而作為家裡惟一的男孩,特德·阿里森從戰場返回後接管了父親的船運生意。 戰爭卻從來不曾遠離猶太人,在脫掉軍服僅僅兩年後,也就是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東戰爭又開始了,流著猶太人沸騰的血液的特德·阿里森加入了以色列軍隊,參與了這場與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為敵的著名戰爭。至1949年以色列戰勝後退役,他重新接過父親的生意,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生涯。但兩次戰爭的經歷,讓這個猶太人的血液里開始燃燒著一種勇氣和冒險精神。 1950年年初,特德·阿里森突然把父親一手締造的蒂森格夫船運公司出售給了茲姆郵輪公司,他的船開始懸掛巴拿馬和宏都拉斯國旗為茲姆郵輪公司運送貨物,從自己做商人成為了別人的合作者。 韓戰後,世界大市場都處於極度低迷時期,試圖求變的特德知道,如果單純從事船運業,根本沒有什麼發展空間,於是他再度變賣了自己在以色列的船運公司,並和當時的許多猶太人一起移民美國。幾乎已經建立起來的事業,又被賣掉換成了現金。 從1954年開始的12年裡,特德·阿里森在美國紮下了根,他依靠自己猶太人經商的獨特能力和在美國之前積累的財富陸續創建了航空貨運公司以及貿易公司,據說其中一家企業的市值甚至達到1000萬美元。1966年,特德·阿里森突然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再次變賣公司,並獲得了一筆現金收入,誰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而實際上,特德·阿里森後來表示,是因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機會。他一直希望重返船運業,在海上拓展自己的事業,猶太人的冒險精神再次支持了他,他和挪威人克努特·克羅斯特合夥聯合組建挪威-加勒比遊艇公司。特德憑藉變賣公司的資金,幫助克羅斯特剛剛在歐洲組成的船隊帶進了美國,他的這種將其他合作夥伴的船隻通過相互組建新公司而引進到新市場的形式,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方面節約了龐大的遊艇購買資金,另外一方面又迅速獲得了規模,在此之後,特德又設計出許多合作模式,這些模式也一度成為美國和歐洲遊艇業公司聯合的範本。 1972年,特德與克羅斯特決定拆分企業,特德通過一系列融資和抵押後,創立了完全屬於他的嘉年華遊艇公司,這個遊艇公司也成為了後來世界上最大的遊艇集團。同時,他還開始涉足體育產業,帶領一支在邁阿密小有名氣的籃球隊在佛羅里達南征北戰--這隻球隊就是2004年以一舉購得奧尼爾而名動天下的邁阿密"熱"隊。70年代和80年代,阿里森家族的事業穩定發展。1990年,特德·阿里森還創辦了荷蘭-美國、風之星兩家相當出色的遊艇分公司,並擁有15艘超豪華的遊艇。 至此,特德為阿里森家族在船運業和籃球界奠定了發展的基石。而在積累了大量財富後,年邁的特德宣布從嘉年華公司總裁的職位上退休,這個階段也正是中東世界一個比較美好的階段,和平仿佛觸手可及,無數散落在他國的猶太人開始有了重回故土的夢想,特德·阿里森就是其中的一個。1992年他和謝里一起回到了以色列,在恢復以色列國籍後定居特拉維夫,並在那裡開始了完全不同於美國的新生活。 猶太人永遠不會忘記這片熱土,特德·阿里森在以色列過上了他盼望幾十年的生活,他熱衷於各種慈善事業,擔任多個慈善組織的主席,還是西奈醫療中心以及其他多所醫學院的創立人之一。儘管在以色列企業名義的慈善捐助不像在美國那樣平常,但特德還是堅持到了他去世前。 另一方面,在回歸以色列後,特德·阿里森的生意開始一分為二,在美國的長子米奇·阿里森負責家族的嘉年華集團,同時繼承了父親在邁阿密熱隊的大股東地位。而在以色列,他重新組建了除遊艇和籃球俱樂部以外業務的阿里森投資公司,並且把他們交給了謝里·阿里森。 她的女兒沒有辜負她,謝里·阿里森在以色列通過參與金融業和建築業擴充阿里森投資公司的實力。從1997年9月開始,謝里·阿里森競逐收購以色列最大的銀行哈波阿利姆銀行,隨後成為這家猶太人中聲名赫赫的銀行的總裁。同時,謝里·阿里森作為阿里森投資公司的總裁,還出任以色列最大的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控股公司的董事長,以及擁有5億美元資金的特德·阿里森基金會的主席。 通過早年3次變賣企業,以及回歸以色列後對企業的大膽分拆,阿里森家族的財富和阿布、索羅斯等同時期的許多猶太人一樣,開始迅速膨脹,並且幾乎影響了整個以色列。 財富永遠不要和媒體作對 90年代初,特德·阿里森因為自己的移居把阿里森家族的生意分成了兩半,1999年特德·阿里森的逝世卻將謝里·阿里森的世界分成了兩個階段。 謝里·阿里森1957年生於紐約,雖然是以色列國籍,但卻是在美國長大的富家女。謝里·阿里森曾在佛羅里達大學學習酒店管理。她在嘉年華集團的市場部乾過幾年,並有意進入管理層,但這個願望沒有得到父親的支持。1979年,特德讓兒子米奇當上了嘉年華集團總經理,為了安慰謝里·阿里森,他讓21歲的謝里·阿里森進入公司董事會,卻沒有給她實權。但如前所說,謝里·阿里森的從商能力不容小視,自從當上阿里森控股集團主席後,她充分意識到在以色列做生意的情況和美國大大不同,公司是否樂善好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在這個國家以後發展是否順利,於是,在她的建議下,阿里森家族成立了一個家族基金會,作為取信於社會口碑的工具,而這一舉動果然得到了媒體的普遍讚揚。 在1999年之前,商界拼殺多年的謝里·阿里森顯得毫無商人"氣息",作為一個赫赫有名的亞洲最富有的女人,謝里·阿里森不得不經常出現在各種公共場合,但面對媒體,她還是常常會表現出害羞和不知所措,似乎在老父親的看護下,謝里·阿里森變成了整個以色列女人的驕傲。 但在特德去世後不久,謝里·阿里森的生活就失去了平靜。商業失誤、離婚、綁架、逃稅……把謝里·阿里森徹底推進了生活的低谷。 2002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激化,安全局勢和經濟狀況都在失控的邊緣。謝里的財富在這一年損失了9000萬美元,但即使這樣,她旗下的哈波阿利姆銀行依舊有相當的盈利。但謝里·阿里森不滿足於這些,她試圖挽回損失,在她的安排下,哈波阿利姆銀行裁員900人,這卻引起了以色列最大的工會組織的強烈反對。儘管謝里·阿里森向被解僱的員工支付了豐厚的遣散費,並隨後又恢復107名工人的工作,銀行剛盈利卻大幅裁員的舉動遭受了激烈的批評。工會組織在全國各地的公共汽車站張貼了1600多張海報,上面寫著"900個家庭在哭泣,謝里·阿里森卻在大笑"。雖然,在她施壓後這些海報在第二天就撤了下去,但她的形象受到了嚴重打擊。同一天,謝麗·阿里森在酒吧里開懷大笑地喝啤酒,以及被辭員工痛哭的照片被並列放在許多報紙次日的頭版上。謝里的形象從慈善家變成了冷酷的資本家。這在整個以色列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以色列的記者無孔不入,職業素養和聞名世界的以色列情治單位摩薩德相比,亦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開始尋找那些有關她的新聞,而所尋找到的各種難辨是非、難證真偽的新聞,就像垃圾一樣被傾瀉到謝里身上。 她的不幸福的婚姻成為了另外一個飽受品評的話題。 謝里·阿里森離過兩次婚,2003年5月又嫁給了一位名叫奧法爾·格雷澤的花花公子。謝里·阿里森與格雷澤的婚姻從一開始便受到媒體的熱切關注,他們的婚禮慶典由於請了一名德系猶太人作表演而成為城中討論的熱門話題。而婚後不久,格雷澤就惹上了連串性醜聞。第一個站出來指證格雷澤的是他們家的私人女護理,隨後還有三名"受害者"陸續浮現。這位有著花花公子做派的特拉維夫商人這種出場辦法讓希伯來媒體開始大做文章,格雷澤受到了持續不斷的性騷擾調查。雖然這些性醜聞最終都是不了了之,但以色列的媒體從一開始就大肆報導和渲染,讓謝里·阿里森一家難堪不已。 謝里絕望了。她在2003年9月選擇離開特拉維夫,回到她的天堂邁阿密,並在那些一擲千金買下了5900萬美元的豪宅。同時,她還把公司總部移師邁阿密,並宣布停止所有在以色列國內的慈善捐款或基金撥款(謝里·阿里森名下的阿里森家族基金會每年捐贈2300萬美元,用於以色列的社區和醫院建設)。 從美國遷回以色列的猶太人很少有再返回美國定居的。謝里的特殊身份決定了她的憤然離去更加惹人矚目,她的這次遠走在以色列引起巨大的反響。在以色列,上至總統下至學者、報紙主編都紛紛把謝里·阿里森的行為與愛國精神聯繫起來,仿佛她的離開就是對國家不忠的叛逃。以色列國內為此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讓謝里·阿里森即使到了美國仍然需要繼續忍受來自以色列媒體的輿論壓力。以色列總統卡察夫都公開評論說,他毫不在意謝里·阿里森停止基金捐款所帶來的損失,但是他認為謝里·阿里森的舉動為猶太人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我希望所有的猶太人都留在以色列,但謝里·阿里森的決定卻帶來負面的影響。" 以色列人對他們的首富似乎沒有表現出一點留戀,而是毫不留情地表達了對這位財富精英的蔑視,他們說:"謝里·阿里森只要離開以色列,就不再是我們這個國家的首富。" 爭議還遠不止這些。謝里離開以色列時,悄無聲息的將她與第二任丈夫的兒子帶往佛羅里達,2002年5月份與謝里離婚的麥可·多斯曼立即以綁架罪控告謝里。這樁拖沓的綁架官司最終以謝里將兒子帶回以色列送還給前夫告終。謝里重返美國期間,出售了她持有的部分嘉年華集團的股票。以色列的稅務部門並沒有因為她的出走而忘記向她徵收所得稅。謝里逃稅3000萬美元的醜聞又被以色列的媒體炒熱了。 謝里·阿里森陷於百口莫辯的麻煩和官司當中。她一再要求媒體給予起碼的尊重,但收到的回應都是以色列輿論的譏諷甚至謾罵。 不過《耶路撒冷郵報》為謝里·阿里森辯護,認為她也是一名普通公民,有權離開以色列去另一個國家生活。"謝里·阿里森如此有錢,她本來可以擁有許多人可望不可及的生活,但她選擇了回國,而且帶著美好的願望。如今她卻懷著被拋棄、嘲笑和誹謗的感覺而黯然地 離開了以色列。這些不公平的對待都是我們的社會和媒體強加給她的,謝里·阿里森的離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重大損失。此外,愛國精神也不應該如此狹隘,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如果謝里·阿里森認為她的事業更適合在佛羅里達州而不是以色列開展的話,她就應該離開。" 和《耶路撒冷郵報》觀點針鋒相對的是《Ha'aretz》,該報的專欄作家反駁說,如果 像洛克菲勒這么一個美國財團巨頭,他會不會只是因為一些小報的謾罵而離開美國,而且撤回所有慈善捐款? 在美國,同樣有媒體開始嘲弄謝里·阿里森。在她回到邁阿密,舉行新聞發布會,解釋自己離開以色列的原因的時候,邁阿密一家媒體挖苦謝里·阿里森說:"其實我對謝里·阿里森並不特別感興趣,但有三件事情讓我想不通。首先,我想奉勸謝里·阿里森一句,為什麼你在公共場合出現時總是這么蓬頭亂衣的樣子?謝里·阿里森,你的銀行里有這么多錢,為什麼不捨得花點錢去理個髮和買件合體一點的衣服呢?其次,既然你已經厭煩了媒體的追蹤,為什麼這次回來那么勞師動眾,還要召開記者會,這不是又給別人一個寫好稿的機會嗎?為什麼你這一次還沒學乖,做事低調一點呢?最後一點,你曾經說過,'3000萬~5000萬美元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對於我所捐贈給公益事業的數目來說,它並不算什麼。'沒錯,5000萬對你來說是小意思,但是對於以色列龐大的失業和貧困階層來說,這是一個大數目。你要不相信,儘管問問他們是否同意你的觀點。" ……… 2004年6月,謝里發表聲明表示,離開以色列的一段時間裡,她感到她最喜歡的還是以色列,她願意返回以色列生活,與以色列的稅務部門達成妥協,並繼續阿里森家族的慈善捐助。但到了這個份上,以色列媒體的媒體卻開始一點也不合作,除了報導了謝里回來的簡單訊息外,他們似乎失去了對她的所有興趣--他們已經不再認為她是這個國家的首富了。而對於一個和自己無關的人,誰又會有興趣去投入關注呢? 謝里·阿里森:祖國會諒解她嗎? 對於謝里·阿里森而言,也許財富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而是祖國的諒解。 2004年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嘉年華營運長霍華德·弗蘭克表示,僅2004年,嘉年華的第三財季營業額32億美元、純利10.2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34億美元營業額、2.5億美元純利大幅增加,創下財季最佳紀錄。而隨著假日出遊方式的強勢升溫,不僅嘉年華的遊客人數比去年上升了17%,預訂也比往年提前,因此集團計畫在2006年12月前再添8艘郵輪,這些油輪將繼續為謝里·阿里森創造財富。 謝里顯然更在意以色列和以色列人的看法。在世界上,猶太人對於財富的態度是如此鮮明,而對於1800年前的祖國的迫切和歸屬感又是如此的強烈。但謝里卻選擇了和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群渴望回歸對祖國擁有巨大熱情的人進行互相的懲罰,她在無意間傷害了眾多以色列猶太人的感情後,現在,她又如何從這兩個方面去縫補已經出現的巨大而深刻的傷痕? 更何況,在用了僅僅20年的時間就擺脫市場狹小,資源匱乏,經濟基礎薄弱等問題,而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之後,以色列對於富豪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畢竟她不認為一個超級富豪可以來解決自己國家的問題。 "我寧可政治自殺,也不願得罪以色列。" 美國前總統卡特曾這樣譏諷自己因為在巴勒斯坦的問題上做出不利於以色列的舉動後遭遇的尷尬。現在,強硬的以色列和她的媒體們會原諒這個被財富寵壞的孩子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