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稚柳行草七絕詩軸

謝稚柳行草七絕詩軸

謝稚柳行草七絕詩軸,是謝稚柳先生於1992年捐獻給常州博物館藏的作品。屬於近代行草書畫作品。

基本信息

謝稚柳 行草七絕詩軸謝稚柳 行草七絕詩軸
【名稱】:行草七絕詩軸
【類別】:書畫
【材質】:紙本
【作者】:謝稚柳
【書體】:行草
【年代】:近代
【規格】:長88厘米,寬47厘米
【收藏機構】:常州博物館

作品賞析

《行草七絕詩軸》,是謝稚柳先生於1992年捐獻給我館的,內容為其自作詩:“雄壯夔門當水立,嬌嬈神女霧中浮,即從巴峽穿巫峽,半月江天飫眼過”。他的作品結體有著從容舒展、乘風迴翔的風姿,有著一股向心力,使外圍在視覺上更舒展而游放其核心,結體圓中寓方、曲中求曲,強化了漢字的造型能力。他對書法線條的運動的把握是極其自如的:線條的流動具有一瀉千里的氣度,飽含韌性,使剛與柔、曲與直、方與圓、枯與濕、虛與實諸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竭盡變化,也凸現了他以線條所具有的敏銳的洞察力和駕馭力。謝稚柳先生的行草書最能感人的是其作品中的韻律美,他作書不是費心安排、故弄風騷的,而是一揮而就、一任自然。他的線條得“千丘萬壑”之勢,得“千山萬水”之韻,有著磅礴而又耐人尋味的韻律,是充滿激情之筆。他的書法正是其坦蕩的長者風度、豁達磊落的大師襟懷寫照

作者簡介

謝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後以字行晚號壯墓生,齋名魚飲溪堂、杜齋、煙江樓、苦篁齋。 江蘇常州人。
九歲開始學畫,十九歲時傾心於陳老蓮畫風,後又直溯宋元,取法李成、范寬、董源、巨然、燕文貴、徐熙、黃筌及元人墨竹,1930年起與張大千相過往,並追摹陳洪綬繪畫。
1943年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1942年與張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藝術,寫成《敦煌藝術敘錄》、《敦煌石窟集》等書。1949年被聘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編纂。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委員。後歷任上海文聯秘書長,上海文管會副主席,上海博物館顧問,當選中國畫研究院院委,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美協上海分會副主席。
擅山水、花鳥、人物、走獸及書畫的鑑別 。早年多工筆細寫,晚年喜用落墨法,縱筆放浪,墨彩交融,呈現濃郁浪漫的詩境。工書法,精鑑賞。曾在成都、重慶、昆明、西安、上海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竹籬圖》入選第二屆全國美展;《蓮塘(脊鳥)鵒》、《茶花山鵲》入選第三屆全國美展 。《草原牧歌》等藏於中國美術館。1962年參加國家文物局組織的中國書畫鑑定組,赴京、津、沈等地閱書畫萬餘。1983年任全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組長,次年開始全國性的書畫鑑定工作。
出版有《謝稚柳畫集》、《謝稚柳、陳佩秋畫集》數種;編輯有《唐五代宋元名跡》、《燕文貴、范寬合集》、《董源、巨然合集》、《梁楷全集》,著有《敦煌石室記》、《敦煌藝術敘錄》、《水墨畫》、《鑒餘雜稿》專著;詩詞集有《魚飲詩稿》、《甲丁詩詞》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