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扶民

謝扶民

謝扶民,男,壯族,1911年生,廣西田東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七軍政治部青年科科長、第三軍團團政委。曾參加過長征。著有《韋拔群》、《轉戰千里》等書。

基本信息

簡介

謝扶民 謝扶民

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七軍政治部青年科科長、第三軍團團政委。參加了長征。後任八路軍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建國後,歷任中共梧州地委書記,梧州市委書記兼市長,廣西省委組織部部長,廣西省監察委員會主任,中共廣西省委副書記,中國民委副主任,第一、二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委。

生平

謝扶民的《長征什記》 謝扶民的《長征什記》

高等國小畢業。1926年秋參加農民運動,後到恩隆(今田東縣)巴品圩任理化國小校長。1928年4月秘密組織青年社,發動農民武裝鬥爭。1929年1月入南寧廣西省立第3師範學校學習,加入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8月返鄉參加農民運動,任村蘇維埃政府土地委員。12月參加百色起義,在赤衛軍第14連任司務長。1930年6月任思陽縣蘇維埃政府文化委員。8月正式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紅7軍任宣傳員。參加了創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後千里轉戰北上中央革命根據地。1931年5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2年起任紅7軍政治部青年科科長、第19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紅3軍團第5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1934年1月入瑞金紅軍大學學習。5月任紅3軍團第5師第14團政治委員。7月任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參加第三至五次反“圍剿”作戰。10月隨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先後任第14團代理政治委員、第13團俱樂部主任、第12團總支書記、第10團俱樂部主任。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後,不久任紅1軍團第4師政治部破壞科科長、宣傳科科長。1936年8月任軍委政治部巡視團主任,參加東征、西征戰役,後任紅31軍政治部副主任兼宣傳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八路軍129師385旅政治部副主任、第385旅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開闢發展太行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和堅持敵後抗日游擊戰爭。1943年後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延吉軍區政治部主任,吉林軍區警備第一旅政治委員、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東北野戰軍第165師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第43軍政治部主任。參加解放東北和進軍中南的多次重大戰役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廣西梧州地委書記、梧州市委書記兼市長並任梧州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廣西省委組織部部長、監察委員會主任、省委第2副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務院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1974年7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人物經歷

謝扶民(1910~1974),壯族。出生在祥周鄉(現祥周鎮)聯雄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

1926年7月,參加奉議縣的農民運動,任鄉農民協會宣傳員,在黃治峰的領導下參加打倒土豪劣紳的鬥爭。 1927年8月,參加了余少傑領導的奉議縣侖圩暴動,21日和農軍一起抗擊國民黨桂軍、縣警、民團對花茶村的圍攻。後轉移到恩隆巴品圩理化國小任校長兼教員,發展革命力量。

1929年1月,考入南寧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同年秋回鄉從事農民運動;12月11日參加百色起義,任鄉蘇維埃政府土地委員,經常深入各村屯發動民眾開展土地革命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0年春調任右江農民赤衛軍連隊文書、司務長。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任恩隆縣蘇維埃政府文化委員,常到夜校、農會給貧苦農民講課、宣傳革命真理。8月調紅七軍第四縱隊政治部任宣傳隊員。10月初,隨紅七軍北上,11月初,紅七軍到達河池整編,他調到第二十師政治部任宣傳隊員,在北上途中,他積極進行革命宣傳,鼓勵戰友們革命到底,並參加了多次戰鬥。

1931年3月,隨軍到達湘贛蘇區,參加了蘇區的第二次反“圍剿”作戰。7月隨紅七軍進入江西中央蘇區于都縣與紅三軍團會師,任紅七軍政治部組織科組織幹事。

1932年調任紅七軍青年科長和第十九師政治部青年科長。

1933年調任紅七軍政治部宣傳科長。1934年1月,進入紅軍大學政治科學習,4月畢業後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宣傳科長。5月調任第五師十四團政委。在中央蘇區,參加了第三、四、五次反“圍剿”鬥爭。

1934年10月,隨紅一方面軍進行長征。

1935年,先後任紅三軍團五師宣傳科長,第十團、十二團俱樂部主任,第十二團黨總支部書記。同年11月到達陝北後任紅一軍團四師政治部破壞科科長、宣傳科科長。

1936年8月任軍委總政治部巡視團主任、12月任紅三十一軍政治部副主任兼宣傳部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留守兵團第三八五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協助旅首長率部保衛陝甘寧邊區,

1938年與兄弟部隊一起粉碎了日軍對邊區的“掃蕩”,

1939年又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對邊區的進犯。

1942年調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第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

1946年後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吉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警備一旅政委,吉林省軍區延邊軍分區副政委兼警備一旅政委,延邊軍分區政委、吉林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東北軍區整訓第二師政委、第一六五師政委、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四十三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率領部隊參加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湘贛戰役和兩廣戰役。

解放初期,歷任第十三軍政治部主任兼梧州軍分區第一政委、中共梧州地委書記、梧州市市長,領導梧州地區的土改和剿匪反霸鬥爭。後任中共廣西省委組織部長、省委監察委員會主任,中共廣西省委第二副書記,廣西桂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第二屆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1974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

著作

著有《韋拔群》、《轉戰千里》等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