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子長(1896~1935)

謝子長(1896~1935)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

謝子長(1896~1935)

正文

謝子長(1896~1935)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原名世元,號浩如。陝西省安定(今子長)縣棗樹坪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起,任安定縣民團團總等職,秘密發展中共黨員,建立黨的組織,創辦青年軍事訓練班、農民運動講習所,組織和領導農民協會打擊封建官僚,懲辦土豪劣紳。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根據中共陝西省委指示,與唐澍等組織領導清澗起義。1928年4月,參與領導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兼革命軍第3大隊大隊長。後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委員。1929年起,在陝西、甘肅、寧夏等地做兵運工作。1931年冬,他和劉志丹分別擔任西北反帝同盟軍(1932年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總指揮、副總指揮,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在陝甘邊建立革命根據地。1933年夏,被派往察綏抗日同盟軍第18師,負責黨的工作,協助師長許權中指揮作戰。同年11月,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在極端困難條件下恢復和發展了一度受挫的陝北紅軍游擊隊。1934年任陝北紅軍游擊隊總指揮部總指揮,曾率部奇襲安定縣城,推動了陝北游擊戰爭的開展。同年8月,兼任第26軍第42師政治委員。指揮陝北蘇區第一次反國民黨軍“圍剿”作戰,在安定、綏德、清澗等地,連殲國民黨軍。在河口戰鬥中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直至取得反“圍剿”勝利。1935年 2月初,統一指揮陝北、陝甘邊兩個地區革命武裝的中共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他被選為主席。2月21日,因傷久治不愈逝世。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決定將安定縣改名子長縣。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及陝甘寧邊區政府在瓦窯堡為他修建了陵墓。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