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伊思

諾伊斯(Neuss)是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的一座城市,坐落在萊茵河下游的西岸,與杜塞道夫相望,是諾伊斯萊茵縣最大的城市。諾伊斯的人口在1963年超過10萬,成為大型城市,它也是德國面積最大的非直轄市(即隸屬於縣的市)。諾伊斯以它的古羅馬歷史、萊茵河港口和諾伊斯射擊節(Neusser Bürger-Schützenfest)而聞名,在1984年慶祝建城2000周年。

基本信息

地理

諾伊斯坐落在萊茵河下游的西岸,與杜塞道夫相望,埃爾夫特河(Erft)在此匯入萊茵河。海拔最高67.5米,最低位置在港口入口處,海拔30米。諾伊斯市南北向最長距離為13.2千米,東西向最長距離為12.8千米。

歷史

諾伊斯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16年,古羅馬士兵就在埃爾夫特河匯入萊茵河處建造了一座木質的堡壘。據推測,凱爾特人曾經在如今的諾伊斯地區居住,這裡的地理優勢明顯,一方面位於一條重要陸路的終點,這條道路從被愷撒征服的高盧一直通往萊茵河,另一方面又處於交通便利的水路,包括萊茵河、埃爾夫特河、利珀河(Lippe)、魯爾河(Ruhr)和烏珀河(Wupper)。

公元1世紀中期古羅馬士兵在埃爾夫特河河口附近建築了一座石質軍營(Castra Novesia),可容納6500名士兵,在軍營附近則建立起來戰壕和一座戰地城市,供士兵的家人居住,以及其他商人、旅館主和軍械工人工作。公元2世紀初軍隊撤走後成為居民區,又逐漸建造了防波堤和教堂等建築。

1190年諾伊斯第一次正式被官方稱為城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授予諾伊斯關稅自由,1200年左右建築起5扇城門的城牆,1209年Quirinus-Münster大教堂奠基。由於諾伊斯在1474年至1475年間抵抗了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的長期占領,作為獎賞,腓特烈三世皇帝又授予諾伊斯鑄幣權、使用紅色印章的權利,諾伊斯同時成為一座漢薩同盟城市,並擁有了新的城徽,這些獎賞在諾伊斯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1583年至1588年科隆戰爭的戰敗和1586年的一場大火使得諾伊斯一切盡失。

1794年至1814年諾伊斯被拿破崙占領,1816年成為普魯士一個縣的首府。19世紀,諾伊斯建造了萊茵河上的鐵路橋,連通了萊茵河右岸的杜塞道夫和整個鐵路網,加上萊茵河港口的建成,使得諾伊斯經歷了新的經濟復甦。

經濟

諾伊斯的經濟支柱產業主要是港口工業、加工業和服務業。港口主營煉油和貨櫃貨物運輸,以前曾經重要的農業機械製造現在已經不存在。2003年起,諾伊斯港和杜塞道夫港統一由一家企業管理,駐地在諾伊斯。除了港口外,城市南部還有大規模的工業區,主要為鋼鐵、鋁製品和紙張加工業,以及食品工業。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科技、物流和貿易逐漸贏得更大的比重。諾伊斯的鐵路也在城市經濟中起很大的作用,使得與杜塞道夫國際機場的空中交通樞紐連線便利。2005年諾伊斯居民的平均購買力是德國平均水平的116%,2006年12月統計的失業率為7.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