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治蜀[文言文諸葛亮治蜀]

諸葛亮治蜀[文言文諸葛亮治蜀]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出處 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

原文

章武三年春①,先主於永安病篤②,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③,謂亮曰:“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④,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⑤,效忠貞之節⑥,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⑦:“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傾之,又領益州牧⑧。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⑨。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入,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⑩。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出師表》。

譯文

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劉備)在永安病情加重,(於是)把諸葛亮從成都召到永安,把後事囑託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要高於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國家,最終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稱帝吧。”諸葛亮哭著說道:“臣一定竭盡全力,效法古人忠貞的節操,直至獻出生命!”先主又傳詔,命令後主說:“你和丞相一起做事,侍奉他就如同侍奉我一樣。”建興元年,冊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始治理國家的事務。後來,又加封諸葛亮為益州牧。政事無論大小都由諸葛亮決定。南部和中部的幾個郡聯合起來叛亂,諸葛亮因為劉備剛剛去世,沒有輕易用兵作戰,而是讓使者去吳國下聘禮,和他們結親,成了友好鄰國。

三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亂全部平息了。軍備充足,國家富饒,於是開始練兵習武,以待將來大舉進軍中原。五年,率領各部軍隊向北出發,進駐漢中,臨出發時,上書了《出師表》。

注釋

1.章武:三國蜀漢劉備的年號,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

2.篤:重。

3.屬:通“囑”,囑託。

4.嗣子:繼承人,指劉禪。

5.股肱: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體的有力部位。比喻輔佐帝王的得力大臣。

6.效:奉獻。

7.敕:君主對臣下或上級對下級的命令。

8.後主:劉備的兒子劉禪。

9.益州牧:益州的行政長官。益州是當時蜀國的核心地域。

10.聘:訪問。

11.與國:盟國。

12.俟:等待。

13.大舉:指出兵中原。

14.上疏:用書面形式向皇帝陳奏。

拓展

臣敢竭股肱之力⑤,效忠貞之節⑥,繼之以死!

這便是後來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充分體現了諸葛亮對主上的忠誠,並不因為劉禪的天資極低就取而代之,並依然兢兢業業的輔佐他,真是“兩朝開濟老臣心”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