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音寺

諦音寺

河北佛教名剎石家莊“諦音寺”是顯密圓融的千年古寺,位於石家莊孫村。據文獻載,唐玄奘大師入選前,曾在這裡參學。明清時期,該寺幾經重修。近年重建。石家莊市佛教協會就在寺內後樓。

基本信息

歷史紀要

諦音寺諦音寺
諦音寺,原為石家莊郊區孫村的一座古剎,始建於唐高宗年間。據碑文載:“正定南35里,有沿河小村,村邊傍水有古剎,名諦音寺。寺內立如來佛像,住僧百人……寺前有道通趙州。”至明、清兩代,諦音寺幾經修復,曾改名“香嚴寺”。《獲鹿縣誌》載:“縣城東南35里孫村西有香嚴古寺一座,每逢初一、十五,數千名香客從周圍幾十里趕來這裡聚會……”足見其香火之興盛。清末,八國聯軍發難,香嚴寺於兵亂中遭毀,其內之如來聖像被盜,其餘幾座幸為當地百姓深埋地下珍藏得以保存(今已出土)。

1994年,以有明上人為會長,陳泉州居士為副會長的石家莊佛教協會,為弘揚佛教事業,經考察研究,決定重建諦音寺,並得到了各法會領導、眾多大德、朋友的熱情支持。陳泉州副會長更是歷盡艱辛,傾注無限虔誠,贏得了國內外同宗的贊助,籌資3800萬元,是年8月15日,隆重舉行了新建諦音寺奠基法會。

在一年多的緊張施工中得到各方支援,石家莊市政府有關領導亦赴現場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在第一期工程——諦音寺玉佛大殿告竣之際,1995年11月11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儀式。石市“佛協"會長有明上人為玉佛做法事,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龍多活佛為玉佛開光。陳泉州副會長講了話,省、市、區有關領導出席了大會並參觀了玉佛殿。

新建的諦音寺位於石家莊建設南大街路東,孫村故諦音寺原址,占地12畝半,總建築面積13000平米。寺前是個3000平米的大場地,廣場兩側分別是欲修建的大型九龍壁及方丈院、鐘鼓樓。隔廣場遠望,諦音寺像一座高高矗立的古城堡,四周的配套建築猶如城牆,緊緊環抱和護持著位居子午線正中的玉佛寶殿。新建的諦音寺一掃眾家古寺層疊分門的傳統格局,集各宗殿閣、樓室於一體。外觀宏偉,內部結構獨具匠心。寺的正門之上,鑲有香港聖一大和尚所書“詩音寺”蘭底金字匾額。拾級而上,步入正門,便是玉佛殿前庭。前庭正中為天王殿,彌勒佛居上,四大金剛雄立兩側;東庭是天官彌勒殿和東方藥師殿;西庭為大悲殿和西方三聖殿。繞過開懷大笑的彌勒大佛便是玉佛殿的主殿了。400平米的玉佛主殿高大寬敞,是一個同時能容納千人的淨土道場。殿內供奉的高3.18米、寬1.8米的大佛,是目前全國玉佛(一般都在高1米左右)中最大的稀世珍寶——緬甸玉佛。兩旁侍立著漢白玉雕就的阿難迦葉像。殿兩側12尊緣覺菩薩塑像分室而坐,各執其責。四周1200尊彩繪金身佛像,上側兩壁是玻璃雕刻的佛祖成道畫卷。殿頂穹隆,為佛祖說法和33天雲集聽法彩圖,白雲輕浮,鮮花朵朵欲墜,佐之佛樂繞樑,香菸裊裊,佛號聲聲……一掃尋常寺廟的沉鬱與壓抑,教人於莊嚴肅穆中豁然開朗,物我兩忘,一洗塵心,恰如佛前題聯:鬧市有法一心去,深山無緣兩邊分。

玉佛殿內的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畫,均出自國內外名家之手,就連殿內不少法器(罄、木魚等)也是海外饋贈的稀世珍品。玉佛殿的內部設計及施實,集古今中外建築精華於一體,突出了古樸雄渾,傳統與現代化裝飾完美結合的基調。同時,運用現代聲、電、光效果,顯現了嚴肅、玄奧的佛家意境,充分體現出佛法與藝術的雙重結合。凡步入殿堂者,一種超塵脫俗的感情油然而生,且是一種極難得的藝術享受。

循樓梯而上,七層的樓房內,設有佛教藝術廳、素齋館、譯經館、佛樂堂、禪房、藥浴室等,而藏經樓里兩部大藏經──漢文經和藏文經,更使人因感覺佛教文化的源遠、博深而肅然起敬。諦音寺,不僅是石家莊一大景觀,更是繁華都市裡的一方淨土,弘揚佛法的一片聖地。

佛教,自西漢傳入中國曆時近兩千年。各宗派努力改變單靠十方供養的方式而創辦自己的廟產和貿易。但時至當今時代,千傾廟產已是不可能,而石家莊佛教協會不用政府一分錢建起如此規模的諦音寺,確實是對弘揚、發展佛教事業一個卓有成效的嘗試。她要把佛教的弘法利生,同國家的改革開放緊密結合起來,增加石家莊的美譽度,把說法與安定社會、造福人民結合起來。諦音寺的各種服務項目,旨在使佛教更接近人群,在實際的為人民服務中弘揚佛法。她要走對外開放、對內自養的新途徑。據悉,石家莊佛教協會會後擬將在諦音寺舉辦一年一度的水陸大法會、國際性佛教年會和專題研討會,與世界佛教界接軌,使之發展成為佛教交流、法事傳動的大道場和文化重鎮。

幾經滄桑的諦音寺古剎重光,必將宗風再振,享譽國內外。

乘車

50路 46路 67路 66路 69路 92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