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倫[歷史人物]

談倫[歷史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談倫,字本彝,1429年(明宣德四年)出生,明上海縣鶴坡里(今杜行鄉群益村附近)人。1457年(天順元年)進士,授吏部驗封司主事,不久升郎中。吏部尚書王翱入內延朝見英宗,常邀倫隨同,稱年老“恐忘‘聖訓’,此郎能代臣志,且其人可信”。倫服母喪期滿,即補為虞衡司郎中,又擢升應天府丞。安徽鳳陽大水,當地官員力圖掩蓋,不上報朝廷,倫自署上奏,鳳陽百姓得免繳秋後糧稅白銀數萬兩。後升應天府府尹,又改任順天府府尹,官至工部右侍郎。與被罷官的尚書尹旻相善,旻回故里,倫設宴餞行,招致宰相李孜省不滿,也罷官歸里。1465年(成化元年),李孜省伏誅,不少人因此復出,倫稱病居家,從此遠離官場,自署野翁。而當長壽寺僧惠瑛籌劃修寺時,談倫等即捐資相助,重建了法堂三楹和大雄寶殿一座。因其父親談恭(字景瞻)曾出資修南積善寺,秦榮光《上海縣竹枝詞》贊曰:“兩代談家結佛緣,象賢父子梓鄉傳。翁修積善兒長寺,世澤長宜數百年。”談倫還創建了南匯下沙廟。1504(弘治十七年)正月十八日,談倫無疾而終,享年75歲。

基本信息

後代

長子談田,字舜卿,號東石,據談倫墓志銘所記,談田是談倫40歲時從胞弟處過繼來的嗣子。談田以文學聞名,曾與權閹劉瑾有所交往,儘管劉瑾待其甚厚並許以美官,而談田見其所為多不法,三日後即返鄉,和父親、弟弟談壽(字舜年,號西石)一起在宅畔建朋壽園娛親,父子常在園中邀賓朋賦詩飲酒為樂。園久廢,園中朋壽峰石刻,今存上海縣文化館。談田撰有《朋壽山詩》《月令詩》等詩集傳世。

評價

上海著名的詩箋“談箋”,董其昌稱“潤而綿密,下筆瑩而滑,能如人意之所至”,相傳為倫後裔談仲和仿其祖談倫從內府得到的一種詩箋創製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