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銘村

調銘村

調銘村位於廣東省雷州市調風鎮仕禮嶺旁,這裡山環水繞,案朝千頃良田,背靠一脈明山,日、月、星三墩拱照,龜、蛇二墩守護,整個地形宛如鯉魚戲水,為鍾靈毓秀之地。這是一條古村莊,是湛江市特色文化村. 調風鎮調銘村委會地處調風鎮西北部,距調風圩5公里,和林宅村委會相鄰,轄區有調銘1條自然村,總245戶,1276人,總耕地面積3428畝,其中坡地2213畝,水田1215畝,主要經濟作物有香蕉、鳳梨、甘蔗、北運菜、水稻。2007年人均收入2900元。 村“兩委”幹部有5人,其中書記丁妃農,主任丁榮保,副主任丁六,支委委員丁方明,村委委員陳梅,村黨支部有黨員33名,有完小1間,教職員工有8人,在校學生178人。

基本信息

概況

村務公開領導小組成員及分工情況表

姓 名領導小組職務工 作 職 責
張興組長負責村委會全面工作
李景福副組長負責村委會文書、計生工作
曹海天成員負責村委會財務工作
陳堪連成員負責村務日常工作
曹景易成員負責村務日常工作
曹四成員負責村務日常工作
鄭王成員負責村務日常工作
鄭妃活成員負責村務日常工作
歐偉玲成員負責村務日常工作
鄭福權成員負責村務日常工作

地理位置

調銘村位於廣東省雷州市調風鎮仕禮嶺旁,這裡山環水繞,案朝千頃良田,背靠一脈明山,日、月、星三墩拱照,龜、蛇二墩守護,整個地形宛如鯉魚戲水,為鍾靈毓秀之地。這是一條古村莊,是湛江市特色文化村,國家歷史文化名村。

調銘古村莊,清代康熙至嘉慶年間,村里僅有300多人,先後有7人中舉,70多人考取各等貢生、廩生。其中丁居誠是嘉慶戊午科舉人,嘉慶已未科欽賜進士出身、翰林院檢討。分別任知縣、知州、知府等職的有16人,授職九品以上者48人,號稱“文擎雷陽”的“舉人村”。

文化內涵

進入古村口,是“舉人文化公園”。公園大門橫匾“挹爽”及對聯“挹彼注滋君子德,爽鳩名氏帝者官”為清代《海康縣續志》分纂陳景鋆題撰。公園內的弟三房公祠是清皇朝為旌表該村賢哲之功德而賜建的,聯曰:“百年樹德,萬派朝宗”。同時賜建的還有萬山公祠,聯曰:“文章華國,忠孝傳家”。如顯公祠,聯曰:“天恩廣大,祖德光華”。習庵公祠,聯曰:“百代衣冠長智美,千年山水永朝宗”。這些公祠皆按清代建築風格統一建造,分三進三庭,一苑(花苑),一閣(文昌閣),一亭(敬字亭)。大門前布置青石門框及一對大石鼓,正廳為正殿,左右為側殿,東西為昭室、穆室。正屋為硬山頂、穿斗與抬梁混合式結構。公祠門樓、大廳、兩廡的檐雕及壁畫一鷺(路)登科、鶴(福)如東海、人貴於鹿(祿)、八仙賀壽等吉祥圖案栩栩如生。公祠裡面均掛著調銘村清代名人歷史簡介與清朝嘉慶皇帝欽賜及名宦李心庵、朱宏祚、陳璸、陳昌齊、王贈芳等贈送的 “進士”、“文魁”、“文政有聲”、“文擎雷陽” ""政簡刑清""、 ""花滿河陽""等牌匾20多幅。在第三房公祠附近,還有一座氣勢更有雄偉的始祖公祠,占地面積4.8畝,共108間,建築面積8398平方米,公祠圍牆四角均建有高4層的碉樓,碉樓制高點刻有“當山”兩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用三年時間才建成,曾轟動三雷,可惜在“四清”時被毀。文化公園的旁邊有6棵盤根錯節、軀幹嶙峋的古榕,據考證約有300多年的歷史。

調銘村現有1500多人,耕地面積4000多畝,是一個人口不多,耕地面積不少的村莊。為改富奔小康,該村農民科學地輪換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收入。近幾年,該村民眾種植尖椒種植大戶達50畝,最小的也4畝。該村種植的尖椒由於高產高質,遠近聞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