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劑外匯

調劑外匯的範圍我國從1980年l0月開始辦理外匯調劑業務,為外匯買賣雙方調劑餘缺。 調劑外匯市場簡介外匯調劑市場[2]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參加調劑外匯市場的對象與業務範圍不斷擴大,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個人在1991年前後均可參加調劑市場。

什麼是調劑外匯

調劑外匯指國內企業和個人在國家外匯管理局指定的地點進行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兌換。

調劑外匯的範圍

我國從1980年l0月開始辦理外匯調劑業務,為外匯買賣雙方調劑餘缺。
調劑外匯的範圍是:
①各項留成外匯;
②外商投資企業所擁有的外匯;
③華僑、港澳契約胞捐贈的外匯;
④居民個人持有的外鈔和外匯存款;
⑤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的其他外匯。

調劑外匯市場簡介

外匯調劑市場 在我國叫“調劑外匯市場”,也就是在官方市場外,企事業單位相互間進行額度買賣和借貸的最原始的外匯市場;中國銀行1980年10月開辦了外匯調劑和額度借貸業務,允許留成單位將閒置的外匯按國家規定的價格賣給或借給需要外匯的單位,實現餘缺調劑。它的出現,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參加調劑外匯市場的對象與業務範圍不斷擴大,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個人在1991年前後均可參加調劑市場。在業務範圍上,所有創匯單位的外匯留成,各級地方政府統一分配的留成外匯,超過出口任務基數的外匯,供貨單位分得的外匯,居民個人匯入的外匯、持有的外鈔和外匯存款,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外匯貸款和業務經營過程中所收入的外匯都可參加調劑。這是調劑外匯市場外匯資金的主要來源。與此同時,境內機構貿易與非貿易用匯以及個人用匯一般均可從調劑市場購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