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故事

課堂故事

《課堂故事》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書名:課堂故事

&&

作者: 周彬、戎年中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2-9
頁數: 250
定價: 32.00元
裝幀:平裝
ISBN: 9787561795651

內容介紹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舞台。本書介紹了一群銳意進取的教師是如何打造活力課堂的。他們敢於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反思課堂,著眼細節,找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本書收集了活力課堂中的許多有趣的課堂故事,通過這些故事,講述了學生生命成長、個性發展、全員參與、動態生成、資源整合、思維創新等各個方面的課堂細節。這些故事打通了理論與實踐的壁壘,猶如閃爍的星星,給正在摸索的教師們以靈感頓悟和方向的昭示。
本書由戎年中、周彬主編,全書圍繞新課標及國培計畫對中國小教師提出的新的課堂教學要求,圍繞素質教育,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施教方式,並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創造了立足於學生,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方式、策略。值得一線教學的教師和研究課堂教學改革的人士閱讀。
這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第一本關注課堂評價的專業論文集。​

作者介紹

戎年中,中國基礎教育學會學術委員,丹陽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校長,江蘇省中學物理特級教師,曾先後獲得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中國小德育先進工作者、全國基礎教育科學研究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長期從事課堂教學、教育管理研究,先後主持了《江蘇省丹陽市“333”教育質量工程――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與評價研究》《構建活力課堂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的課題研究。
周彬,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博士、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法律和學校管理。著有《讓學校遠離危險》、《學校法制:理論與案例》、《決簟與執行:制度視野下的學校發展》等作品。

目錄

生命成長
課堂故事1 消除孩子的陌生感
課堂故事2 讓德育回歸本真
課堂故事3 我用愛心融化你心靈
課堂故事4 讓健康的人格助你成長
課堂故事5 給點陽光,讓他燦爛
課堂故事6 “問題學生”也是學生
課堂故事7 溝通,從心開始
課堂故事8“醜小鴨”更需讚美
課堂故事9 自信使你成功
課堂故事10 寬容即大愛
課堂故事11 給“學困生”表現自我的機會
課堂故事12 從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開始
個性發展
課堂故事13 換種思維解決問題
課堂故事14 辯論,讓課堂更精彩
課堂故事15 善待學生的直率
課堂故事16 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展自己
課堂故事17 讓學生樂於說話
課堂故事18 “小人物”也能成榜樣
課堂故事19 學會欣賞孩子的思路
課堂故事20 放飛孩子的想像力
課堂故事21 尊重幼兒快樂的童真
課堂故事22 讓內向的孩子參與課堂
全員參與
課堂故事23 互評互改,讓作文教學充滿活力”
課堂故事24 討論讓學生碰出智慧的火花”
課堂故事25 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
課堂故事26 相信你一定可以
課堂故事27 教師要適當“示弱”
課堂故事28 請你轉個彎教育學生
課堂故事29 微笑助我一臂之力
課堂故事30 在平等對話中彰顯活力
課堂故事31 在面向全體的前提下偏愛暫差生
課堂故事32 智言妙語使學生心悅誠服
課堂故事33 在化差為優的過程中揚長補短”
課堂故事34 聆聽學生的心聲
動態生成
課堂故事35 用精彩導人營造課堂活力
課堂故事36 機智處理生成性資源
課堂故事37 “脫軌”的課堂可以更精彩
課堂故事38 誘導學生入境人情
課堂故事39 遊戲使課堂靈動起來
課堂故事40 建構生活化課堂
課堂故事41 課堂要解放孩子
課堂故事42 契合學生興趣造就精彩課堂
課堂故事43 用睿智捕捉課堂細節
課堂故事44 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
課堂故事45 在操作中感悟科學
課堂故事46 尊重學生分析問題的方式
課堂故事47 不能盲目追趕教學進度
課堂故事48 帶著感情去體驗
課堂故事49 讓幼兒在嘗試中享受成功
課堂故事50 把分層教學落實到課堂
資源整合
課堂故事51 “長方形”教育的成功啟示
課堂故事52 “死”教材巧變“活”資源
課堂故事53 “突發事件”也是課堂教學的資源
課堂故事54 把握細節,成就精彩
課堂故事55 在大自然中健康成長
課堂故事56 基於兒童經驗的教材使用
課堂故事57 課堂也能為學生構建可能的“生活”
課堂故事58 讓名言警句在孩子心問徜徉
課堂故事59 生活是地理教學之源
課堂故事60 找尋課內外銜接的最佳結合點
課堂故事61 巧用插圖“活”資源
課堂故事62 抓住幼兒興趣生成有效教學
課堂故事63 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資源
思維創新
課堂故事64 讓“抽象”停留在學生的思維深處
課堂故事65 動手中要有思維的分量
課堂故事66 要創設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情境
課堂故事67 構建正確的思維方式
課堂故事68 質疑,思維的催化劑
課堂故事69 妙用“猜想”
課堂故事70 在趣味糾錯中思辨
課堂故事71 巧用“錯誤”開發課程資源
課堂故事72 兒童角色,我來體驗
課堂故事73 以情激情智慧進發
課堂故事74 巧妙點撥,讓課堂更精彩
課堂故事75 要“多樣化”,更要“最佳化”​

故事欣賞

這世上沒有“永恆”,除非你是在說鑽石或吸血鬼。不過,確實有那么一些機械、建築物甚至肉塊,擁有長得無法想像的保質期。以下這些“神器”,簡直是在用它們的“堅韌不屈”在嘲笑我們的邏輯。
這隻燈泡亮了一百多年
舊式的白熾燈泡,平均壽命是幾千小時。雖然新式燈泡可以達到25000小時,但就算是它們也遠遠比不上美國加州利佛摩的那隻“百年燈泡”——它從1976年起一直在奮力發亮,已工作了超過110年,中間只因停電和遷址而短暫停止過發亮。去年6月18日,人們為它慶祝了110歲生日。
1901年,加州利佛摩消防部決定引進一種新鮮玩意,那就是電力。他們在消防站里安裝了電燈泡。就這樣,110年匆匆流走,這批燈泡里居然有一隻像是忘記了自己的年紀,頑強地持續亮著。
這隻燈泡由美國俄亥俄州的薛比電器公司生產,設計者是阿道夫·查雷特。這位老兄曾經和愛迪生競爭,看誰能“造出最好的燈泡”。
這隻設計功率為60瓦的曾曾曾祖父級燈泡,現在的實際照明功率只有4瓦,但這不妨礙人們公認它為全世界最耐久的燈泡。當地人專門成立了“百年燈泡委員會”來照料它。1976年,燈泡從舊消防站轉移到新站時,還有特派警衛為其“護駕”。
小心秦始皇陵里的機關
無數冒險電影告訴我們,陵墓是個超級刺激的地方,裡面的機關陷阱和藏寶量成正比。雖然有些誇張,但這是真的,古代陵墓中經常布置著一些致命機關。踏錯一步,轟隆!利刃、巨大的尖樁就迎面飛來了,有時還伴有破碎倒塌的天花板。
好訊息是,這些精密設計無法抵擋時間的考驗,幾個世紀的時間足以讓木材、繩子等材料腐化甚至蕩然無存——一般來說是這樣的。
上世紀70年代,秦始皇的陵墓被發現了。舉世聞名的是其中的陵墓保衛者兵馬俑,而較少人知道的是,那裡面還有許多尚待探索的地方。其中主要原因是道德問題(保存歷史遺蹟),另外,墓中也可能有些狡猾的機關還在起作用。
能敏銳察覺壓力變化的機弩、水銀之海什麼的,聽起來像童話和傳說。但科學家們小心地將探針插進陵墓時,發現了什麼?噴火龍!開玩笑的。他們發現了高於自然濃度100倍的水銀,而且是大量存在。科學家們不禁認為,古老的帝王對他們提出了警告。
美國《科學》雜誌在報導中說,“自動弩或許還能良好工作,雖然它們已經過了幾千年。”是的,它們或許還沒銹死。墓中發現的其他武器有使用鉻酸鹽塗層的痕跡,這是一種抗銹處理手段。我們有理由相信,保護帝王遺體和寶藏的機弩也經過了處理。這樣一來,挖掘者們自然很不願意冒險進入了。在最終將陵墓全部打開之前,更深入的研究無疑是必要的。
不下班的“臨時工”水壩
在公元2世紀,印度朱羅王朝為了引水灌溉,決定建起一座大水壩。但雨季就要來了,為了防止洪災讓一切成為無用功,人們造了一座粗糙的石砌大壩,想在正式水壩造好前頂替一下。
這一替,就是十年又十年,一個世紀再一個世紀,千年過去了又迎來下一個千年。再大的洪水也沒把它衝垮。直到1500年後英國人來了,這位被後世稱為“雄偉大壩”的臨時工,仍然是整個地區唯一的防洪建築物。
現在,你能看見大壩上加了些現代設備,但底下的基礎還是那座堅定的古代水壩。時至今日它還在抵禦洪水。不管運氣在其中占了多大成分,這也實在太經濟太高效了,於是駐在當地的英國工程師就在自己的設計里效仿了它。
孿生衛星:無窮盡的探索之路
對於一顆被送入太空的衛星,科學家們寄予的期望就是它能好好工作幾年。服役超過10年的軌道衛星很少,能在軌道外工作10年的衛星更是幾乎是聞所未聞,但旅行者號做到了。
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美國先後發射了旅行者2號和1號,二者沿著兩條不同的軌道飛行。最初的期望壽命是它們能運轉4年,但是到了第5年,兩顆衛星仍然好好的。人們開始構想這兩顆衛星的極限會是多久。於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旅行者1號派往外太空,而旅行者2號往海王星和天王星飛去。
35年後,距離地球233億公里的兩位“旅行者”還在工作。雖然傳回的大部分數據都是關於又冷又空曠的空間,但它們已經做出巨大貢獻,並且可能有更多貢獻:歷史上第一次,人類將得到關於太陽表面物質的第一手資料。
由於希望在宇宙中遇上地外生命,旅行者號攜帶著關於地球文化的記錄,比如動植物圖形、各國音樂錄音。旅行者1號有一段發給外星人的電文:這是一個來自遙遠的小小星球的禮物,它是我們的聲音、科學、形象、思想和感情的縮影。這一地球之音,是為了在這個遼闊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傳達我們的希望、決心和對遙遠世界的良好祝願。
一頓晚餐保質期36000年
我們能用科學延長食物保質期。肉類可以安全地在冷庫里存上幾個月,有些軍事口糧在妥善保存的前提下能撐大約5年。罐頭就更不用說了,幾十年也是有可能做到的。
而在北極,野牛和猛獁象的肉在凍上幾十個世紀之後還能……是的,有人已經下嘴嘗過了。
回到一萬年前,當時猛獁象還在西伯利亞遊蕩。死後它們的屍體躺在凍土上,逐漸埋入凍土層中。有些屍體經過幾千年的冰凍,還保持著皮肉完整、仿佛死去不久的狀態。
自上世紀20年代開始,人們陸續在一些地區發現猛獁象屍體。寒冰把肉質保持得非常完好,簡直能夠食用——如果你把半腐和凍傷的肉也歸入可食用範圍的話。當時,有報導稱這些猛獁象的肉常被拿去餵雪橇犬。
而在本世紀初,有些不太關心自我保護的俄國科學家,毫不挑剔地從一具猛獁象屍體上切下了肉排,這無疑是字面意義上的“史詩級大餐”。
好在,結果證明吃猛獁象的老肉不算危險,它只是“糟得可怕”,跟“在冰櫃里放太久的肉”味道也並不一樣。
回到1976年,也有一位很酷的科學家做過類似的事。當人們在北極找到一具36000年的小野牛凍屍,他完成了一堆實驗,然後淡定地切出一些肉,燉了湯。看來沉重的科研工作帶給了他重口味。
他表示肉湯安全可以食用,而且味道是“可接受的”。所以當你發現剛咽下去的肉餅是1994年就凍在冰櫃里的?沒事,在這方面你有不少前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