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低頭族

課堂低頭族

課堂低頭族是指課堂上學生“手指控”刷微博、刷朋友圈不正常聽課現象。上課時,為將學生從手機上拉回來,老師可是各出奇招,有的失敗了有的暫時占了上風。

簡介

上課不帶課本必帶充電寶,每隔幾分鐘就刷刷微博朋友圈,課堂上學生“低頭族”、“手指控”見慣不怪,學生玩得開心,卻忽略了老師的感受。“上課時,為將學生從手機上拉回來,老師可是各出奇招,有的失敗了有的暫時占了上風。某高校老師感慨,手機成了“打不退的第三者”。

現象

課堂低頭族課堂低頭族
有記者在湖大、地大、中南民大學生群里做了個小調查,被調查的男生47人,女生53人。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情況中,90%的學生都承認自己在課堂上玩過手機。經常玩的占49%,有時玩的占37%,很偶爾玩的占12%,從來不玩的只有2%。常玩的人中,超六成大學生10分鐘以內就要看一次手機。

在手機功能使用中,聊Q、微信、打電話占29%,刷朋友圈、微博占28%,玩遊戲占9%,看電影、電視占16%,看小說占7%,學習占4%,看新聞占5%,其他占2%。

民大新聞專業的小陳說,也不是說整堂課都在玩手機,只是有時開小差。比如公共大課、選修課上,一半學生低頭玩手機。

記者又找了10位老師,其中3人對此現象表示“基本不會制止。”

在高校任教10年的王宇訴苦說,現在大學的課堂較難管理,只能委婉提醒學生把手機關掉。

4月初,地大地球科學學院團學聯發起一項“課堂脫機”活動,記者曾試聽了兩節課,第一節課狀況還好,一下課,四五名學生飛奔回講台取手機。手機交後,很多學生一節課習慣性地摸了10多次褲兜。

老師意見

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一位老師訴苦,每次講課開始大家還好,後來越聽頭越低,“有時提個問題,大家半天都沒反應。”為此,他更加認真備課,每次課堂都會結合網路、熱點、雜誌等蒐集各種資料,讓課堂更加有趣,但很多同學仍然低著頭,每隔一會就看下手機。“手機成了打不退的第三者。”他無可奈何。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教德語入門課的任課老師沈晶深有同感。為提高課堂吸引力,她使出渾身解數,玩數字遊戲、模擬現場對話、放自己去西歐遊玩的影片、聽德語歌……無招不有,可依然難擋手機對學生的吸引力。“我一扭頭,學生的手機屏又齊刷刷地亮起來,想了那么多法子,鬥不過手機,挺心寒的。”沈晶苦笑。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契約法老師胡宗謙昨告訴記者,他讓學生課堂上演話劇、開展答題有獎活動,可玩手機的學生仍然不少,只有到考試才會接到學生電話、簡訊,希望手下留情。“我曾開玩笑和同事說,學生的成績跟他們手機電量和流量成反比。”

無手機課堂試行

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團委高價購置了一台手機信號禁止器,有學生和網友提出質疑:“萬一遇上緊急情況,電話都打不出去,會不會太危險?”

“連坐”法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認為造成課堂上玩手機盛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任課老師的“熟視無睹”。如果發現課堂上有學生在玩手機,老師又置之不理,學院將根據玩手機的人數多少,按照教學事故來對任課老師進行處罰。

沒收法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3月6日出台《關於上課期間手機管理的規定》,學生上課時玩手機,將被沒收一個月。

扣分法去年年底,武昌理工學院規定,學生在課堂中使用手機,發現一次扣除1分平時成績,直至扣完平時成績為止。

點讚”積分法浙江旅遊職業學院使用“無手機課堂”點讚本進行積分,若上課過程中,全班無同學使用手機,即可在課後請任課老師簽名確認,完勝一堂課得1分。

國際難題

美國馬里蘭州格雷斯克里斯汀學校校長Knode來訪中國時說,國外大學也有學生上課玩手機現象,校方規定第一次使用手機被發現,罰款105元(人民幣),第二次,罰款210元(人民幣),另外在校做2小時清潔,第三次,校長就要見家長了。情節嚴重,還有可能被開除。

優酷上,有留學生實拍了一段很火的國外學生上課玩手機的視頻,老師將收上來的手機用錘子直接砸爛了。

外媒也報導,哈佛大學老師也為此問題苦惱,有老師沒收學生手機,又被學生告以“侵犯人權”,無奈只得歸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