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老化

認知老化

認知老化是限制老年人工作活動能力和降低其生活獨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導致老年痴呆症的重要原因,其表現為感知速度減慢,工作記憶下降,抑制無關刺激影響的能力減弱,現場依賴性增強等。

觀點

傳統觀點

傳統觀點認為,認知老化是一個單調的發展過程,是絕對的。

現代觀點

現代觀點則認為認知活動是複雜的、多維的,在認知能力的發展變化中交疊著各種不同的過程,認知老化至少有部分可通過某些干預方法加以補償。

特徵

智力老化

一般智力的老化:液態智力到成年時達到高峰,然後隨著齡增加減退較早、較快,到老年減退明顯;晶態智力到成年後仍保持較好,到70歲後才緩慢減退。

速度減慢

加工速度的年老減慢:速度減慢是老年人基本的行為特徵,因此,完成測驗的速度對於評價認知功能有重要意義。Salthouse(1985)綜合大量研究資料,發現幾乎所有測驗都在速度上存在年齡差異,進而提出“普遍減慢假說”。該假說認為,中樞加工速度的年老減慢是整個信息加工系統的變化,而不是局限於某些特定階段的變化。具體地說,加工速度的年老減慢表現在對信息的搜尋、編碼、儲存和提取各個加工過程速度的減慢,以及老年人對信息加工的程度較淺和對信息組織程度較低等。大量研究證明,加工速度隨年老顯著減慢,它是評價認知功能年齡差異的一項重要指標。

記憶下降

記憶是一種最重要的認知能力,日常生活和實驗研究都觀察到老年人的記憶能力低於青年人,而且,記憶減退在臨床上是老年性痴呆和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行為學診斷指標。2O世紀80年代以來,關於記憶老化的研究同時在“加工過程”和“加工系統”兩種理論框架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由老化引起的記憶減退在記憶的不同加工過程和不同的記憶系統中出現分離現象。

1記憶加工過程的老化特點

老年人傾向於以較自動化、概括化的方式編碼,缺乏豐富具體的特異性信息,同時,老年人對信息編碼的速度降低。因此,老年人對信息編碼的質量和效率都較青年人有所降低。對成年人進行的詞表自由回憶和再認測驗結果表明,回憶成績隨著年齡增加明顯降低,而再認成績下降不大,甚至老年人與青年人的再認成績相等。對於老年人來說,再認比自由回憶容易得多。這是由於自由回憶是無線索的自主生成過程,而再認是由外部線索引發和驅動的提取過程。自由回憶比再認需要更多的認知努力,這給老年人帶來困難。因此,老化對記憶加工過程的影響主要在編碼和提取過程。

2不同記憶系統的老化差異
研究證明:感覺記憶的年齡差異很小;單純的短時記憶任務的年齡差異也很小;工作記憶的年齡差異顯著;程式性記憶一般無顯著的年齡差異;語義記憶也不存在明顯的年齡差異,到高齡時才出現減退;與其他記憶系統相比,情節記憶的年齡差異最顯著,情節記憶對老化最敏感。

3記憶老化研究的新取向
近20年來,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記憶內容逐漸成為記憶研究的熱點,如前瞻性記憶自傳體記憶、動作記憶和證人證言記憶等。前瞻性記憶是相對於回溯性記憶而言的,是兩個不同時間方向的記憶。前瞻性記憶分為兩類:基於事件的前瞻性記憶和基於時間的前瞻性記憶。基於事件的前瞻性記憶指意向的執行在某個事件發生之後,有外部線索的提示;基於時間的前瞻性記憶指意向的執行在某個時間或某段時間,更多依靠自我內在的激發。研究表明,基於時間的前瞻性記憶年齡差異顯著。

主要理論

認知老化認知老化

研究者提出了多種理論解釋認知老化現象,比較成熟的有各種形式的加工資源理論。近年來,額葉衰退假說也逐漸引起關注。

1、加工資源理論認為:認知加工是否成功進行是受數量有限的加工資源所限制的,而加工資源直接受年齡的影響;因此,認知功能的年老減退歸因於老年人加工資源的減少。主要的加工資源理論有加工速度理論、工作記憶理論和抑制功能理論。

1.1 加工速度理論是認知老化研究領域內最為成熟和影響力最大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加工速度減慢是認知功能年老減退的主要原因。速度減慢對認知加工可能造成的影響包括:對信息的編碼較淺和組織程度較低、對信息提取的時間延長、建立新舊信息關聯的速度減慢而造成理解困難,以及影響依賴於早期加工的深層加工的進行等。加工速度理論得到廣泛的支持。層次回歸分析觀察到,控制加工速度的影響後,多種認知測驗的年齡差異明顯減小;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性研究證明,加工速度是年齡與認知變數之間一個主要的中介因子。
上述結果說明,加工速度在認知老化過程中起一種重要的中介作用。

1.2 工作記憶理論認為,工作記憶的下降是導致認知功能年老減退的一個主要原因。工作記憶在人們的閱讀、學習和推理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使人腦在加工的同時保持更多的信息處於激活狀態,因此,將工作記憶是一種重要的加工資源。
Baddeley將工作記憶系統劃分為三個成份,包括一個中央執行器和兩個存儲子系統:語音環和視空間模板。研究表明:工作記憶是年齡與認知變數之間的另一個主要的中介因子,工作記憶在認知老化過程中可能起一種重要作用;而工作記憶的年老減退主要是由中央執行功能的減退引起的。

1.3 抑制功能理論認為,有效的加工不但需要激活與當前任務相關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同時抑制與當前任務無關的信息,老年人認知功能的減退往往就是由於不能有效地抑制無關信息所致。對閱讀困難的不同年齡被試進行分析發現,與年齡相關的工作記憶能力的降低來自於抑制效率的降低,而非工作記憶容量的減小。負啟動研究表明,與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負啟動效應較小,反映老年人的抑制能力降低。眼動研究觀察到,老年人有意抑制眼球運動的能力顯著降低。這些研究對抑制理論給予了支持。

2、感覺功能理論把認知老化歸之於老年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功能衰退的結果。

3、執行功能減退假說。隨著神經心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認知神經科學的興起,與大腦額葉功能衰退密切相關的執行功能減退假說得到研究者們更多的關注。執行功能負責對認知操作進行協調和控制,對認知活動的影響廣泛。近年來神經生物學的研究表明,額葉,尤其前額葉是老化最敏感的一個腦區,並且發現認知功能的年老減退與額葉皮層功能或執行功能的減退關係密切。目前,研究者們試圖將執行功能分解為一些具體的子功能,如抑制優勢反應、記憶刷新和監控、注意轉換、雙任務協調等。這種功能的細分使執行功能及其在認知老化中作用的研究逐漸深入。由於執行功能與大腦額葉皮層的特殊關係,執行功能或額葉衰退假說提供了關於認知老化的認知神經機制,而不僅僅是一種認知理論。

結構模型

在積累大量實驗資料的基礎上,研究者們套用結構方程建模方法,建立了許多認知老化模型對認知老化機制進行探討。Salthouse最近將先後建立的認知老化結構模型概括為四類,這四類模型分別是獨立模型、中介模型、共因模型和層次模型。獨立模型是最早建立的一種模型,只考查年齡對單一變數的影響,而不考慮變數之間的關係;中介模型是近10年來大量研究所證明的一種模型,年齡通過加工速度和工作記憶的中介作用對認知變數產生影響:共因模型是最近提出的一種模型,年齡對認知變數的影響是通過一個共同因子來實現的;層次模型是在上述模型的基礎上提出的,年齡控制最高層次的一個共同的中介因子,通過這個共同因子對下一層次的中介因子(包括加工速度和工作記憶在內)起作用,然後對認知變數產生影響。比較研究結果證明,層次模型的因子負荷最大,對於實驗數據的解釋最好,因此,Sahhouse認為層次模型是當前解釋認知老化機制的最佳模型,並將共同因子解釋為生理老化的作用。

影響因素及老年人的認知潛能

1、認知老化的主要影響因素認知老化過程的個體差異很大。影響認知功能的因素很多,諸如,遺傳背景、年齡、性別、職業、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以及個性、情緒、態度、動機、自我效能、自我概念和自我信心等非認知因素。大量研究觀察到,除了年齡因素而外,受教育程度、某些疾病(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等),以及非認知因素(個性特點、焦慮、老化態度等)對認知功能有顯著影響。Finkel和Pedersen(2000)關於年齡、基因、環境等對認知功能作用的分析數據顯示,認知總變數中,61與遺傳有關,28與年齡有關,1與環境有關,1O%與其他因素有關。這對認知功能的主要影響因素情況做了一個概括。

2、老年人的認知潛能及認知干預認知功能的畢生發展過程始終包括發展(獲得)和衰退(喪失)兩個複雜而相互關聯的動力學過程,其中有較大的變異性和可塑性。這導致適當的干預措施,如認知訓練,可延緩認知功能的減退,並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改善。可能得到提高的這部分能量,即是認知潛能。國外在這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取得了有意義的結果。國內有關研究發現,策略訓練使老年人的詞語記憶成績提高3~5倍,達到、甚至超過未經訓練的青年人。證明老年人的記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實踐方面指導老年人運用策略,挖掘潛能,改善自己的記憶功能有重要意義;並且,提示在老年痴呆症的早期進行認知干預,將對於延緩和改善老年性痴呆症病程的發展可能有重要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