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兆恆

詹兆恆,明末忠臣,字月如,江西永豐人,出身仕宦家庭,父親詹士龍曾為知府。

明未忠臣詹兆恆

明末忠臣。字月如,江西永豐人。出身仕宦家庭,父親詹士龍曾為知府。崇禎辛末科進士。授福建甌寧知縣,後升為南京廣西道御史。彈劾戶部侍郎常自裕不法,名滿於朝。後彈劾阮大鉞,被迫出都。
南京淪陷後,散盡家財起兵反清,投奔隆武帝,拜為兵部左侍郎。清軍至,先詐降,復襲破清營。後清總督張存仁大兵至,詹兆恆力戰不屈,死於陣。
詹兆恆(1613—1646),字月如。排山鎮卅八都人。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歷官甌寧(治今福建建甌縣)知縣、南京御史。南明福王立,擢大理寺丞、少卿。唐王立,拜為兵部左侍郎。因起義軍攻陷含JU(今安徽)、廬州(治今合肥市),兆恆先後兩次上疏參劾總督高斗光,並要求讓史可法代替斗光,因而受崇禎譴責。福王立,以馬士英為首的貴族宦黨官僚,爭權奪利,排斥異己,馬士英竟公然將阮大鋮推薦給福王,詔令冠帶進見,兆恆憤然上疏極諫,不聽,請辭還鄉。不久,福王兵敗被俘,唐王立於福州,兆恆協助黃道周防守廣信,順治三年(1646),道周兵敗被俘,廣信府失守,後兆恆率部數廠人據懷玉山(在今江西玉山縣北)抗清,復出兵進攻衢州的開化縣,兵敗陣亡。

詹兆恆兩度出山

清兵人關攻陷北京後,明朝還有江南半壁河山。在南京的福王得知詹兆恆回到家鄉,就帶領隨從趕到廣豐卅八都,請詹兆恆出山。
詹兆恆的老母想預卜一下福王的“國運”,在接待之時,先給福王送上一碗圓圓的、白白的蒸雞蛋,看他怎么吃:要是把整個雞蛋放進口中是“一統江山”,要是把雞蛋夾碎就是“山河破碎”。只見福王拿起筷子,把雞蛋夾成粒粒碎塊。詹母見了,搖頭嘆息,悶悶不樂。老夫人把兒子喚進後堂,悄悄地勸他“不要出山,在家侍奉為娘”。但詹兆恆去意已決,跪下說:“兒子盡忠不能盡孝,請母親恕罪!”老夫人深知無可挽回,長嘆一聲,說:“你去吧”。
福王回南京登上皇位,稱弘光帝,封詹兆恆為大理寺少卿,當時,朝中大權掌握在馬士英、阮大鋮等奸黨手中。他們不顧民族危亡,爭權奪利,排斥異己。詹兆恆一到南京,便上疏建議革新政治,起兵抗清。昏庸的福王,貪圖享樂,對兆恆的建議毫不採納,兆恆深感憂慮。正在此時,得知老母亡故,便請辭還鄉奔喪。不久,清帥多鐸率兵10萬,破揚州,渡長江,取南京,福王敗俘被殺。訊息傳到卅八都,詹兆恆悲憤填膺痛念壯志未酬身先還,未與福王共存亡,一直耿耿於懷。
就在這一年的閏六月,明朝的唐王在福州即位,稱隆武帝。他得知詹兆恆賦閒鄉里,便派一位王妃為特使,到卅八都請詹出山。王妃見了詹兆恆,傳達了聖旨:封詹兆恆為兵部左侍郎,協助黃道周守廣信府(今上饒)。卅八都有一條山坡小路叫“娘娘嶺”,就是當年這位王妃曾經走過的道路。
詹兆恆受命以後,傾盡家財,招募鄉里子弟三千人,操練成軍,準備開赴廣信。臨行時,留下頭髮及衣冠,以表誓為抗清捐軀的決心。
詹兆恆二度出山,來到廣信與黃道周會合後,兩人徹夜研究部署,收編各州府縣地方武裝,招募民壯,訓練成一支抗清勁旅,然後兵分三路:一路出撫州、一路出婺源、一路出休寧,抗擊清軍。但因清軍兵精馬強,明軍多被分割瓦解,婺源、撫州相繼敗退,廣信失守。詹兆恆採取避實擊虛戰法,率軍退守懷玉山。休整了幾天,即進攻浙江常山、開化縣,抄襲清軍後方。在開化靈頭山,不料清軍後續部隊趕到,詹兆恆陷入重圍。清軍派員勸他投誠,許封官爵。兆恆正氣凜然說“誓死不做番官”。雙方鏖戰,屍橫遍野,終因寡不敵眾,全軍慘敗,兆恆陣亡,首級被清軍割去示眾。他所率領的鄉里子弟兵三千人,只剩下18人生還。開化人民欽佩詹兆恆的忠勇,將他屍體人殮運送到卅八都。鄉親們對詹兆恆及三千抗清英烈深表哀痛,在卅八都壘起三座大墳,葬以頭髮衣冠,號“千人墳”,表示對他們的崇敬與懷念。

明史中的詹兆恆

在《明史》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在前面的名字中是“詹兆恆”,而正文卻是“詹光恆”,字是月如,應該是筆誤,按廣豐縣網站人物傳,正確的是詹兆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